FOP芯芽等級台灣紅茶研製 野樂茶風土誌
圖片:春摘FOP等級(芯芽)金萱紅茶帶有大量美麗白毫,但因海拔高度與季節溫度影響,條索型的茶葉外觀頗似發酵程度只有80%的春摘大吉嶺紅茶,略顯青褐。
在茶葉生產上,亞熱帶島嶼型氣候底下的台灣擁有得天獨厚的環境,不僅風土條件適合,具備獨特的茶樹品種,加上製茶乃傳統悠久發展的產業,飲茶又是國人重要的飲食,長期以來,本地的製茶技術一直保持很高的水準。
然而回顧國際市場,市場佔有率高達75%的紅茶卻是世界最主要的消費品,其次綠茶與烏龍茶的消費比率合計15%,最後才是其它茶種,這種市場消費狀況對照於本地的優異製茶技術主要運用於綠茶及烏龍茶方面,便逐漸淪為台灣茶葉侷限於國內發展,各地茶農群起價格混戰的現象。
價格混戰並不代表消費者得利,因為羊毛出在羊身上,殺價流血競爭的商業模式從來不會帶來品質的提昇,更糟糕的是,國內茶葉的價格再怎麼低,也不可能低過越南茶或中國茶,於是零和遊戲中的本地茶農沒有贏家。
毫無疑義,綠茶與烏龍茶是本地的優良傳統,但現階段我們再投入這塊飽荷激戰的領域似乎只會讓局勢更為困難。去面對市場的問題吧,台灣茶葉必需思考另一種型態的出路可能。
其實台灣可以做出品質很好的茶葉,紅茶方面亦是如此。但我們不能再老是關起門來拿自己的製茶技術沾沾自喜,除非站上國際,在列強之林佔有一席之地,否則我們只會反複陷入既自大又自卑的矛盾情境。
既然要在國際市場一爭長短,品質便需優先,也要設定最高標準。
今年早春以來,我們陸續在南投名間鄉的松柏嶺、魚池鄉的日月潭、仁愛鄉的奧萬大等三處有機茶園展開FOP等級(芯芽)台灣紅茶的研製工作,主要研製內容包括台茶12號小葉種金萱及台茶18號大葉種紅玉等兩款茶種,試製期間跨越春摘及夏摘兩個階段,因產地海拔高度與季節性溫度狀況差異,製成品的外觀色澤與香氣滋味均有不同表現,然而,卻皆是上上之選。
近期推出的野樂茶系列,除了常態性OP等級(一芯二葉)台灣紅茶,我們終將以夏摘FOP等級的紅茶標誌腳下的這塊土地,試著去與國際接觸,這個世界早晚會體認到本地紅茶強烈的物種特質與精湛的製作技術。
這是台灣首製。
謹將此作品獻給這座島嶼,並紀念這個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