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09 23:06:28奇異果

Oh! Sylvia!

今天去看了講英美文壇著名女詩人Sylvia Plath一生的電影--瓶中美人。

Sylvia詩的主題大都是關於她自己。她的情緒波濤她的憤怒她的思考她的憂鬱,她的詩具敏銳的感性、飽含豐富的意象,美得讓人震驚。

Sylvia的性格敏感纖細,這是詩人的特質,但她的一生最愛,詩人Edward Hughes,也是她的先生,及兩個孩子的父親,既是她的詩友摯交,同時也是她的靈魂伴侶,兩人卻在休斯多次婚外情之後離婚,(可惜靈魂伴侶的大頭管不住他的小頭),這失去安撫她靈魂不安的另一半的痛苦,可能是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讓離婚後蝸居倫敦寫稿養活子女的Sylvia,在長期抑鬱疲勞之後,選擇用煤氣自殺了結她的一生。

Sylvia靈魂長期的不安、情緒的狂風暴雨,是她創作的能量來源,她近乎自我暴露式的寫作主題也引起長期以來英美詩讀者對她的不忍割愛,捧讀再三,若非有這樣不平常的人生體悟,Sylvia不會寫出感人至深的作品,但有時我們卻不禁要想,到底是她的詩成就了她這個人,還是她的詩人身份決定了她的生活式樣?而終於不能避免地讓她厭世到谷底而選擇了自殺這條路?如果她是一個普通而甜美的女孩、不是那麼敏感求全的天才詩人,或許她跟她的至愛反而會白頭到老呢?

電影散場後我旁邊的朋友已經哭到一個不行, 有兩個女人說看了這部片後「根本不敢結婚了」,電影院裡還有不少人在哭,哭什麼呢?我想現實生活對生命的斲傷還是許多人共同的生命經驗吧?感謝詩人,她的詩讓我們體會到了人生狂暴、幽闇的那一面。

一首我喜歡的Sylvia的詩:

[拉札洛夫人]
--Sylvia Plath

……..

死亡
是藝術,跟其他藝術一樣是藝術。
而我特別擅長死亡。

我死故我富有地獄感
我死故我彷彿存在
我想你可以說這是我的使命。

要幹很容易在斗室裡就可以
要幹很容易幹完若無其事也可以
這是戲劇性的

在大白天從鬼門關回來
回到同樣的地點、面對同樣的面孔、同樣的粗暴
愉悅的叫囂:

「真是奇蹟!」
我真是敗給他們了。
要付錢的

想要看我的傷疤,要付錢的
想要聽我的心跳----
它確實還在跳。
……………….

我喜歡逛的一個新聞台,作者對Sylvia極有研究,譯出她的詩多首: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tufenbeil/
The Bell Jar [1963], London: Farber and Farber, 1999. 中文譯本可參考:
鄭至慧譯,《瓶中美人》,(台北:先覺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