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15 01:22:02飛小魚兒

【信手拈來】誠品呀,我的感嘆一發不可收拾


我很喜歡逛誠品,總是沒來由地,突然興緻一來,就會獨自一個人晃到誠品,而且常常一待,忘卻了時間,尤其是假日,總是會在那裡消磨上大半天的時間。

誠品之於我而言,是那種即使是一個人,也可以覺得很自在、很輕鬆,完全忘卻了孤單與寂寞的地方。而且在那裡,可以完全不顧旁人的眼光,因為某本書而著迷的時候,你大可以率性地席地而坐,只要不擋住別人的去路,基本上是不會有人前來打擾你在黃金屋裡盡情地享受,更不會有人不識相地破壞你跟顏如玉的纏綿悱惻。

在台北市的誠品書店,我最喜歡、經常「窩藏」的據點,就屬敦南誠品了。當然並非是「敦南限定」,而是我喜歡那邊的寬敞與「純粹」──之所以純粹,是因為信義新天地的誠品,一不小心就會讓我「心有旁騖」,走過去的時候,免不了會被陳列在A11館裡那些流行時尚給吸引住,結果這裡瞧一瞧,那裡瞄一瞄,時間就在不知不覺中給吞噬掉了,有時候甚至連荷包也被「戮」了個洞,錢少了時間不夠了,逛誠品就不再那麼怡然自得。

所以我喜歡敦南誠品,總是那麼專注、執著、毫不遲疑地,停好了我的「小灰」之後,就筆直地往2樓前進,中間完全沒有任何「障礙物」來干擾我。


周一晚上,比較早(8點鍾吧!)離開公司,開著「小綠」在沒有塞車的高架橋上行駛,說時遲那時快,誠品又冷不防前來騷動我的心,我愈是壓抑,它愈是張狂。於是我放棄「掙扎」,把小綠停妥後乖乖換上小灰,又來到我熟悉的敦南誠品。

照慣例,先來趟「出版界考察」,看看又有哪些新書上市了。

在非文學書的那個區域裡,我又看到了幾張熟悉的臉孔,一字排開,又是千篇一律的理財書籍。有同樣都晉級為「名人」之流的夫妻檔連袂出書,兩張經常在電視上出現的面孔,當然要毫無保留地、大剌剌地秀在封面上,說不定,可以因此而吸引更多人的眼光,多賣好幾刷哩!

有認識多年的新聞同業好友,「又」出書了,不過這一回可是用力強調作者的身份,我翻了一翻,心裡「喔!」了一下,原來他已經累積了如此可觀的資歷與頭銜。再看到寫推薦序的三個人,通通是很熟悉的人,其中一個好友在「卸下」「資深媒體人」(如果你經常看電視,就會發現太多的談話性節目裡,特別來賓的職業清一色是「資深媒體人」,而且轉來轉去都是熟面孔)的身份後,也開始朝向「全能理財藝人」的身份發展;這會兒,也以暢銷作家身份幫另一個同樣也是新聞同業,操刀寫序。

再往前看,一個國內財經新聞台的主播,竟然也出了理財書,當下立即明白,為什麼會在別的理財節目中看到她以特別來賓的身份列席,原來,晉級作家之列。再看一下出版社,不用猜我也知道企劃主編是誰,翻了一下果然不出所料,一個找了我很多次、嚐試各種我有可能寫的題材的出版社主編。或許是我太過堅持與執著,對於我最熟悉的領域的理財書,偏偏興趣缺缺;曾經提出來的構想與方向,又因為太忙以及其他種種原因,市面上出現了同性質的書,結果大熱賣了幾十刷,這麼一來,跟在後頭寫也沒有任何意義了。(好吧!我承認,事實的真相是──都是懶惰在作祟)

接下來,終於看到一本是「名副其實」的業者所執筆的書,之所以說名副其實,並非上述甫出刊的作者都不是專家,而是,幾乎清一色是媒體人;而此人並非該領域裡的名人,既是個業者也是個學者,向來走的是相當專業的路線,比起媒體人出書的輕鬆活潑、淺顯易懂與生活化,似乎是更多了些經濟學與投資學等專業知識涵蓋其中。

為什麼會特別提起這本書呢?因為我化成了「隱形人」,躲在那本書裡頭,以相當顯眼的位置與可觀的篇幅,呈現著。可是,你看不到我,並不是因為「魚兒」是網路上虛擬的身份的緣故,而是,我並非那個印製在封面上有著顯赫頭銜的推薦者,而是化身成「名人」,一字一句構思著文章的架構,揣摩著「名人」的筆調與身份,該如何來為曾經是自己屬下的作者,來寫這樣一篇貼切的序。於是,百分百原汁原味如假包換,我就是那篇推薦序的幕後操刀者。

這件事讓我回想起一年前,一家老銀行、現已晉升成金控公司,過著「佳人」生日,邀請我前公司董事長寫祝賀文,文章的焦點是以該銀行董事長、在金融界擁有相當崇高地位的名人為主軸。而我,也是那篇文章真正的「催生者」。寫完之後,來回看了好幾次,都忍不住佩服起自己來,可以想見在那樣一本盡是四平八穩、或是咬文嚼字、也可能是單調枯燥(啊~~ 原諒我)的刊物裡,可能就屬這篇文章最「另類」吧!但我相信,絕對不失其精彩性(就讓我小小自戀一下)。

是不甘願為人作嫁嗎?倒還好,畢竟這些人都是我的老闆,也承蒙他們看得起,願意把自己的名字「借給我」用,至少也是認可我有這方面的本領,才會如此信任。我是用如此正面的思考角度,來看待我經常要「抓刀」的各種任務,也算一種磨練,不是嗎?讓我有機會面對不同的主題、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情境,透過文字,來扮演各種自己這輩子永遠也不可能攀抵得到的角色(例如董事長以及總統──呵呵,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下回再敘),而且訓練自己有更寬廣的視野與空間,在「寫作」這條路上,或許是累積種種潛藏的、豐富的、不可預知的,能量。

是的,我寧願相信,我之所以沒有辦法以真實身份寫推薦序(註),也沒有在多如過江之鯽的作家中擁有自己創作的書,並不是自己欠缺天份與才華,而是,時機尚未成熟。





■照片■
2003年10月24日,拍攝於法國南部亞爾附近的古羅馬加德水道橋。


一個因為凍極的天氣而包得僅剩下一張臉的小小孩,用他無辜無害又單純的眼神,探向這個未知的世界。

『我發誓,我不是發牢騷,只是~感嘆!』

『我不太明白,這年頭,新書出版的速度怎麼跟光速一樣,咻~~又一本新書上市了。那我長大後想要當作家的夢想,豈不是,沒什麼了不起了?』

『唉呀呀,別想那麼多,反正船到橋頭自然直,一切隨緣啦。我只是個小baby,就盡情享受生命,體會成長的喜悅吧!馬麻說,凡事強求不得,我只要吸收能量就好。』




<註>
喔喔,忘了說,曾經以魚兒的身份,幫多才多藝的新銳作家及編劇家Flora,寫過一篇推薦序,在這裡喔!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elain0318/3/2768418/20030430022929/




zen 2007-03-14 00:07:11

又說 其實我今年接這麼多工作 是另外有理由的
不然我其實是個信奉半天工作 半天讀書 悠然自得過好日子的閒散人....

還好啦 其實就是規律吧 然後 亂讀書 讀多了 總會貫通起來
說起來 我也會抄書 只是我沒辦法照抄 我總是抓住幾句話 然後 結果就自己屁了一長篇 把原來的東西丟到腦後去了

說起來 得歸功於我大學開始就每天上圖書館讀書
不知怎麼的就覺得 讀書真有趣 亂讀真開心
然後有一天 突然覺得 世界就是一張大文本 每種學科都只是一種入門的法門 最後是互相通透的 所以就更加不信奉什麼專家
專心練就看事情的方法(方法論) 再加上社會學帝國主義心態
於是就認為自己什麼都能屁一點 就什麼都想玩

通常我對一個主題有興趣會不斷持續性的閱讀其新舊出版品直到我抓出該主體的架構大綱和主要論述或者核心議題 然後再根據市場的熱門新聞話題 或者意識形態偏見 去書寫

我的想法是 有自己的觀察方法 有自己建構架構的方法 最後填補血肉 就會快了

杜甫說的很有道理囉 讀破萬卷書.....雖然我還差的遠
不過還好現代人多數沒學問 賣弄一下還可以

zen 2007-03-13 20:53:54

思考是好的 我也認為 好的企劃必須深思熟慮
關於行銷 有時候 很悲哀的事 你沒有資源
例如 行銷的點要做足 你必須有人(可能不只一個 且得有經驗 話術好 又不貴)不斷的去盯 打電話 敲通告 關心書店賣場鋪書 是否斷貨 上網看網友的評論 預測輿論效應 敲平面媒體的報導或者介紹 而然而 固定版面就這麼多 大家都要分 只好有東西被割捨
所幸還好如今有部落格 我正在發展一套部落格行銷規劃 可這也是需要很紮實的苦功夫跑在前頭 沒多少出版人有錢自己負擔 除非 好幾家出版社一起聯合起來 弄這個資料庫 或者甚至願意分享(這很難)
一本書的行銷 方方面面 不難 但是雜而且冗長
但我的規劃是 只要系統和流程與關係建立起來了 只要行銷企劃不要偷懶 每天固定跟 就會有量 我判斷檯面上幾家大的都是這樣做的

至於我出沒
差不多在敦南誠品再往南三條大馬路再一點
但主要其實在公館 雖然那邊反而遠
不過最近窩家裡多

敦南 也不知道還會住多久 但應該久到足夠有時間見面談一談吧

飛小魚兒 2007-03-13 00:39:10

親愛的zen:

彷彿,欠了一世紀之久,難怪我每天都睡不安穩,原來是心裡記掛著有件未竟的事,就這樣一不小心,差點遺忘在時間的河裡。可是,它一直都在,沒有忘呀,所以我決定先來個「非徹夜的小談」,好讓自己今晚有個好眠。

看到zen信手拈來,都是引經據點的觀感,果真適合吃這行飯。小魚呢,完全無法正經八百地論述著,更別說中國古典文學那種附庸風雅的書寫,就只是,寫自己心中的感觸,以及,那滿腔該死的無處可以宣洩的浪漫情懷。幸好我還有文字為伴,可以任由自己在屬於自己的文字海裡,盡情而恣意地,嬉戲著,只要自己開心就好,我並不想太過刻意去書寫一些有市場、趕流行的文字。

畢竟這只是網路書寫,距離出版還有一大段很遙遠的距離。或許也正因為這樣的心情,讓我對出版這檔子事,愈擱愈遠,甚至有漸漸遺忘的跡象。遇到了zen,再度勾起自己內心深處小小的遺憾,或許哪天,它又再度甦醒,再度蠢蠢欲動起來,可究竟會如何?還是順其自然吧!

我所提的這個出版文人,他並非排斥與抗拒行銷,相反地,他苦苦思索,要如何跟得上這個市場潮流趨勢,也來為自己千挑萬選的新書,打一場漂亮的行銷戰。只可惜,這場戰役還沒來得及開始,他就宣告壯士斷腕,先行止血,也了卻自己一椿未竟的心願。

行銷並非壞事,我甚至認為,置入性行銷也沒什麼不好,如果可以創造三贏的局面,倒也是媒體革命的一種。哪三贏?媒體,業主以及觀眾,大家各取所需,沒有爛東西,只有,觀眾需要的有用資訊,透過懂得的人適度予以包裝、行銷,這不是一舉數得嗎?

還是很感動zen如此鍥而不捨地遊說著,小魚沒有yes or no,只有,思考著。商品跟文化原本就不衝突,甚至也可以融合在一起,不是嗎?有些事,要深思,要熟慮,要,從長計議,要,審慎行事。

有機會,或許咱們可以直接對談。
zen在敦南一帶出沒,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