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05 08:45:00南國再見南國

發瘟疫財?流感未出現疫情

2010-0502

 

H1N1新型流感去年造成全球恐慌,各國紛擬防疫對策嚴陣以待,但最後並未出現駭人疫情。大家都反應過度嗎?《時代》雜誌認為其實不然,並列舉我們應從新流感疫情記取的五大教訓:

     一、雖然致死病例少於預估,但不應因而低估新流感的嚴重性

     新流感疫情短短幾周就蔓延全球,研究人員雖知人體對這種病毒沒有免疫能力,但剛開始卻無從預知該病毒是否會致命。後來發現其最大的不同在於,病死的泰半不是老年人和健康不佳者,而以年輕、健康的人和孕婦居多,疫情爆發最初幾個月,超過七五%死亡病例不到卅歲,大多數是十到十九歲。

     二、疫情可能從料想不到的地方爆發

     自從二○○三年H5N1禽流感病毒從東南亞擴散後,世衛等組織嚴密追蹤觀察H5N1動態,研判可能基因變異成為人傳人的病毒而引發新流感,未料新流感並非從亞洲地區的養雞場蔓延,而源自於肆虐墨西哥的豬流感病毒,完全是世衛當局始料未及。

     三、有效的病毒監測才能防疫

     七年來陸續出現的H1N1、H5N1和SARS病毒,最初都在動物間傳播,最後基因變異成會讓人感染甚至死亡的致命病毒。因此,布建全球性的病毒監測網絡,長期追蹤經常接觸各種動物的人口,實為全球防疫當務之急。

     四、疫苗並非萬全之策

     藥廠都要因應季節性流感排定時程製備疫苗,一旦突發新型流感,臨時趕製疫苗往往須增設生產線,加上培製過程曠日費時,各國又缺妥當的官方協調配發管道,若疫情嚴重,後果不堪設想。疫苗不能做為唯一的防疫防線。

     五、公衛當局應充分與民溝通並取得信任

     回顧新流感疫情,難免感覺媒體與當局誇大及反應過度,這可能造成大家面對下一波疫情時過於鬆懈。公衛當局應善盡與民眾溝通的職責,協助建立正確的防疫觀念,更重要的是提供詳盡的防疫知識,不可將解釋資訊的事丟給媒體,以免造成過於極端的解讀。

 

XXX

 

2010-0123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台中二中盧姓高三學生,去年十二月十五日施打新流感疫苗,卻在疫苗施打後廿八天檢驗出罹患新流感,一月廿日病情急轉直下,高燒並無法自主呼吸,廿二日不治,家人看著已寄達家中的學測准考證,傷心質疑獨生子之死恐與疫苗有關,盼政府給個答案。

盧姓夫婦廿三日在H1N1疫苗受害人自救會召進人、台中市議員張耀中協助下召開記者會,張耀中指出,盧姓學生去年十二月已施打流感疫苗,卻還是診斷出感染新流感,他們不是專家,但施打疫苗到底有無效用,疾管局應該給人民一個交代。

此外,張耀中指出,盧姓學生的死亡證明書上寫的死因是「敗血性休克合併瀰漫血管管內凝血不全」,跟日前疑因施打新流感疫苗死亡引起關注的劉小弟相同,且施打疫苗後也有包括起紅疹等不良反應,家屬更是心生懷疑。 

面對獨生子驟逝,盧爸爸忍悲指出,會選擇站出來,主要是想問國家及政府明明疫苗有這麼多疑問,為何還要大聲呼籲民眾施打,出了事後果誰能承擔。家屬希望兒子是最後一個犧牲者,並表示願意配合地檢署相關調查,希望找出答案,讓兒子走得有意義、有價值。

 

XXX

2009-1123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全國96萬名國中生今起開打新流感疫苗,多所國中傳出學生接種後出現頭昏、無力等不適症狀,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強調,這是大規模集體接種常見的情緒性暈針現象,對身體健康無害。

據官方統計,國內至今已接種八十九萬劑新流感疫苗,截至上週五為止,接種後因身體不適就醫而短暫住院者,約接獲60名通報案例,其中暈針者約佔3成,共20餘人;其餘主要是發燒、出疹等輕微副作用,目前均已出院。

萬巒國中不適比例近1成

而國中生新流感疫苗開打首日,部分學校傳出學童接種後身體短暫不適,其中又以屏東縣萬巒國中暈針比例最高,截至下午四點半為止,該校692人接種,卻有46例學生接種後頭暈、噁心、全身無力就醫,比例接近一成,但疫情指揮中心強調,暈針純屬心理作用,對身體無害,休息後即快速康復,目前已陸續出院返家中。

苗栗縣苑裡中學國中也有10多名學生在施打新流感疫苗後,陸續出現頭暈及欲嘔吐情形,校方趕緊送往附近醫院診治休養。

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表示,根據目前為止掌握的資料,暈針現象多發生於學童,屬心理作用;出疹等輕微過敏現象主要是成人,發燒則常見於嬰幼兒,目前並無休克、神經炎等重大不良反應案例的通報個案。

疾管局:應是集體接種緊張 無關疫苗

周志浩說明,暈針是因接種時情緒過度緊張,導致迷走神經過度興奮,引發腦部短暫缺氧,大規模集體接種時,因緊張情緒容易相互感染,更容易發生。暈針後通常很快就康復,不會造成後遺症,在國內外都很常見,根據文獻,媒體越大幅報導暈針現象,越容易提高暈針比例。

周志浩強調,暈針與疫苗藥劑無關,在國產或進口新流感疫苗上都有看到,接種任何疫苗都可能發生,在接種區域改善通風、避免擁擠、播放音樂等方式,可抒解學生緊張情緒,減少暈針現象發生,衛生單位將派員輔導學校改善接種區域設置。

 

XXX

2010-0505

公股輸血+疫苗進補╱發瘟疫財? 國光鹹魚翻生

記者歐祥義/特稿

兩年前國光生技還是一家為籌不出建廠經費而傷透腦筋的本土疫苗公司,怎知經過一場新流感,政府大肆採購疫苗,去年竟交出每股三.七元的高獲利,說這是發「瘟疫財」一點也不為過。

國光生技成立於民國五十四年,股東結構有霧峰林家、高雄陳啟川家族、誠洲電子廖繼誠等,成立後營運始終沒有起色,二○○七年八月廖家找來前衛生署長李明亮,還是為籌資及貸款沒有著落而傷神;那時最重要的疫苗生產設備,還要再投資廿二億元,國光生技打算再對外增資十二億元,另十億元則以聯貸方式取得。

國光生技這座流感疫苗廠,原是為爭取衛生署疾管局「流感疫苗BOO(自建、自營、自有)案」標案而設,但因國光生技並未成為該標案的最優申請人,讓該公司陷入是否繼續投資的兩難。

二○○八年四月,國民黨贏得總統大選後,與入閣擦身而過的詹啟賢過來接替李明亮,就此開啟國光生技不一樣的格局。

詹啟賢接手 國光轉運

挾著與執政當局及衛生主管單位的交情,詹啟賢為國光生技帶來公家資本投入,還有政府的疫苗訂單,尤其是後者,像是新流感疫苗的數量與施打的必要性,一直是各界論戰不休的重點。

過去兩年,行政院國發基金、經濟部耀華玻璃及中鋼等泛公家單位,共投入國光生技十三.三億元,占股權比重達卅七.三%,且這些單位認股是用二十.五元的溢價,而非十元面額,一家虧損累累的公司現金增資竟還是用溢價,其中緣由令人不解。

去年全球發生新流感,政府宣稱為降低疫情衝擊,國民必須大規模施打疫苗,為此,衛生署向國光生技採購一千萬劑新流感疫苗,每劑一九九元,總採購金額十九.九億元,儘管這是國內第一次製作此疫苗,且在施打過程中發生多起不適甚至死亡爭議與疑慮,但政府不僅未追究國光的責任,這一千萬劑疫苗還是如期交貨付款。

由於國人對疫苗信心不振、瀰漫緩打甚至停打潮,到今年一月為止,衛生署採購的一千五百萬劑疫苗,僅接種七一○萬劑,其中國光疫苗還剩四二○萬劑,諾華剩三七○萬劑,這七九○萬劑疫苗套用專業用語就變成「呆料」;諾華疫苗每劑採購成本約四百元,國光是一九九元,這些採購過剩浪費的公帑達廿三.一億餘元,平均每位國民要分攤一百元。

公共衛生的決策是專業且由少數人執行,無法用法令規則論斷其對錯,但國光生技從資本的籌集到政府採購訂單的取得,似乎都有特殊的機遇,背後原因為何,耐人尋味。

 

毛利率達74% 獲利虧轉盈

〔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靠著H1N1新流感疫苗的貢獻,去年國光生技賺進大把鈔票,稅後盈餘達五.八八億元,順利轉虧為盈,更誇張的是,毛利率高達七十四%,而最大的受惠者是背後的大股東—行政院國發基金會。

由於國光生技今年元月才正式公開發行,因此根據規定,必須公布去年財報;而國光生技去年的財報顯示,去年營業額為十三.六九億元,其中以銷售H1N1二十毫升共十六.三萬瓶,銷售金額十二.三二億元貢獻最多,占去年全年營收比重高達九成,其餘如一般流感疫苗○.五毫升的共銷售四十四.三萬瓶,營收貢獻僅六千三百餘萬元,日本腦炎疫苗二十毫升銷售二.七萬瓶,營收貢獻近三千萬元。

也就是說,去年國光生技的獲利,幾乎都來自H1N1疫苗的貢獻。

去年營業額 大幅成長六倍

前年國光生技營業額還不到兩億元,稅後虧損七千二百餘萬元,但去年在H1N1新流感疫苗的貢獻下,營業額成長六倍,也順利轉虧為盈,稅後淨利五.八八億元,獲利明顯大增。

沒有生產H1N1新流感疫苗時的國光生技,前年毛利率僅十七.八%,去年毛利率則暴增至七十四%,這顯示H1N1新流感疫苗幾乎是生產一瓶賺一瓶。

國光生技財報也顯示,目前存貨比例不低,帳面價值就達二.六二億元,其中製成品就占了將近一半,而這些製成品,目前跌價損失也達三千萬元。

 

XXX

 

美國聯邦衛生官員正針對H1N1疫苗可能造成的嚴重副作用展開調查,但官員們強調,目前尚無法斷言施打疫苗與副作用有關。

有導致臉部麻痺等之虞

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指出,美國政府官員分析監測施打新流感疫苗患者的資料後發現,施打疫苗者出現可能導致麻痺與死亡的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 Barre syndrome)、導致臉部暫時麻痺的貝爾氏麻痺(Bell’s palsy)與血小板過低(thrombocytopenia)等症狀的比例可能稍有增加。但官員們強調,目前無法斷定是否與疫苗本身有關,也可能是因為疫苗安全問題受到廣泛矚目,致使醫師辨識出更多病例。

但依據這項初步報告,衛生部的全國疫苗諮詢委員會一致表決通過應繼續追蹤相關發現。

委員會專家麥考米克女士指出,即使最後證實疫苗與格林—巴利症候群有關,委員會評估施打疫苗者罹病的機率最多只有百萬分之一。

聯邦疾病管制中心專家舒夏特女士也說,就算疫苗的確有副作用風險,但新流感構成的威脅仍比新流感疫苗更高。

難斷言直接相關 但應追蹤

據估計全球約有三億零五百萬至四億人已施打過新流感疫苗,其中包括八千萬美國人。自美國開始執行疫苗施打計畫以來,衛生官員就特別留意疫苗可能造成格林—巴利症候群的風險,因為一九七六年為預防另一株H1N1流感病毒所製造的另一種疫苗曾導致格林—巴利症候群的病例小幅增加。

但官員們對新疫苗的安全性有信心,因為新疫苗的生產方法與季節性流感疫苗相同,而全球已有數千萬人安全施打過季節性流感疫苗。

自由時報0424

 

男車禍亡 家屬控警致死youtube 2012-03-27 11:55:3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DGpZt_H8Y

中天新聞》屏東一名20歲的男子日前因車禍頭部重創不治,家屬原以為是普通車禍,後來好心人士提供監視器畫面給家屬看,才發現是警察攔檢時伸出手拉了這名男子,才導致男子­失去重心、摔車死亡。

2少女躲警撞飛 2012-03-27 11:47:36

【劉智維╱高雄報導】高縣2名年僅16歲的少女,昨午騎著借來的機車,因無照駕駛又未戴安全帽,見警察攔檢加速逃逸,從岔路衝出時遭一輛小貨車攔腰撞飛10餘公尺,當場身亡。一名死亡少女母親質疑,女兒為躲警追趕才釀意外;警方則強調,執勤過程無不當,可調閱附近路口監視器畫面供檢視。

警方調查,昨午1時40分許,省道台28線阿蓮鄉峰山路段發生2死車禍,當時一輛由陳姓司機駕駛的小貨車由阿蓮往田寮方向行駛,在13.5公里處攔腰撞上由岔路騎出的機車,2名騎車少女洪慈儀、李奕臻(皆16歲)被撞飛10餘公尺當場死亡。

追車釀車禍 應符比例原則 2012-03-27 11:36:35

記者王瑞德/特稿

警方路檢是為治安,但執勤須兼顧安全,以免肇禍,於人於己都不利。

警察有時在橋樑下坡、快速道路、高速公路,擺幾個三角錐,就設站攔檢、隨機酒測,無視大法官對路檢的解釋。其危險性亦大,就有駕駛人因視線不良而一頭撞上,車毀人亡,警察也遭殃。

警察也常追車,但追車宜慎,18年前「台北市木柵3少女追逐事件」即是血淋淋案例。

當時3名少女「三貼」共騎機車闖紅燈,被警車一路追到深坑,3少女摔落橋下,全部慘死,輿論譁然,追車的警察須擔負數百萬元和解金,只好標會、借貸、賣房子,其長官的前途也受影響。

10幾年前,一輛廂型車闖過台北市北投的路檢點,警方猛追,沿途開17槍,車身滿是彈孔,結果只是無照駕駛。

花蓮少女無照駕駛,錯在先,以所犯情節來說,少女真是死得冤枉;但警察受過專業訓練,要能判斷當時應否追車,評估可能的後果;且追車的手段是否符合「比例原則」?除了追車一途,有無其他措施可為。
2010.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