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0-28 21:16:30斤頁

黃昏的故鄉

叫著我,叫著我,黃昏的故鄉不時地叫我,
叫我這個苦命的身軀,流浪的人無厝的渡鳥,
孤單若來到異鄉,不時也會念家鄉,
今日又是來聽見著喔,親像塊叫我。

---黃昏的故鄉,文夏

從書本中抬起頭向窗外看時,飛機已經下降到見得到陸地的高度了。這個靠的窗的位置倒是巧合下獲得的。由於很晚才到達機場,劃位時,根據櫃台小姐說,已經沒有幾個位子了。我很不喜歡做後段坐位,因為容易產生不舒服的機艙症,即使我早該習慣搭飛機,還是盡量避開那樣的位子。我要求她給我一個前面點的位子,有些心虛。她說,安全門邊好嗎,靠走道。我無所謂。只有小的時候,對於飛翔以及俯瞰有高度興趣時,會因為沒坐到靠窗座位而吵鬧不休,後來,就算幸運地被分配到靠窗座位,也已經興奮不再。不再盯著窗外,為飄浮在腳下白蓬蓬的雲大呼小叫,或為海上星點般散開的白色浪花瘋狂。

一上飛機,才發現小姐搞錯了,六排A是靠窗的,這點在我還沒走近到看見座位上方標示就可以確認,因為靠走道的位子上,已經坐了一名青年。他的樣子在我走到座位,與他平行而坐後,就已經忘得一乾二淨了,顯然並不相當迷人。很快,我沈入村上春樹的世界末日,甚至無暇注意空服員的逃生說明---那美妙如舞的救生衣示範。我老想,椅子下真有一件那樣的膠黃充氣救生衣嗎;發生事故時還有多少人記得要扣上扣環,然後「向下用力拉」。但我明白這一切是必需的,基於人道:一種安撫旅客的人道責任。航空業者有義務表演這些儀式,理直氣壯地催眠旅客,讓他們相信自己沒有被移棄:我們有緊急措施哪!甜美的空中小姐擺動雙手示意。大家都收到訊號,成功轉換實質的不安全感,進入偽心安狀態。機艙裡,旅客安心地喝著咖啡,自在地讀報上的花邊新聞。所以逃生示範並非全然無用,只不過用處與它原先被預計的不同。

起飛後,很快就進入空中。從前要有意識地猛嚥口水,來防止離地時的暫時性重聽;現在則能邊看書,邊自在地調整狀態。畢竟不再那麼困難,對於猛然的離地這件事。高空是很安靜的地方;飛機本身當然總是發出嗡隆隆的悶響,像所有機器一樣;我指的是飛機外的高空:雲朵幾乎停止飄動,窗景以極優雅的速度向後滑去;像是靜止了,聲音和速度一起。我揣想,出了這個人造金屬籠,外頭的一切是必定是寧靜而美好的。當然,這樣浪漫得不切實際的假想,不會有人樂意證實。所以我拉下塑膠窗版,隔開刺眼的午後陽光,躲回我的小說世界。

雖然沒有戴錶,根據生理時鐘,以及歷年來的經驗,我估計三十分鐘左右我們就開始下降了。空服員過來提醒我拉起窗版。我抱歉地聽命,有點懊惱自己的不專業---我應當是專業的乘客了,身為金門人。隨意向外看了一眼,是海,沒有漁船,然後繼續看書。又一會兒,再看,腳下已經是陸地了。意外地,我竟然感覺此刻在我底下的土地有些陌生,不過是好的那種,不帶鄉愁的。我以為草已經焦黃,畢竟前幾次回鄉時是那樣的。隨意的濫伐和不經意的火災,在我上次回家時,已經斑駁了那曾經翠綠的仙島,像野蠶啃食過的殘破桑葉。這次不同,我看到大片大片的綠林,有樹、有草,被開發的紅色土壤不再,隔著機艙,兒時的記憶浮現。

從前的機場是軍機場,印象中並不那麼寬闊,每回降落,都有種即將衝入樹叢的驚險感受。我很愛那感覺,好像我們闖進的是一個秘密基地,一個世外桃源。金門的機場是沒有塔台導航的,機師必須靠肉眼決定下降的方位,所以起霧的日子就得關閉機場,通常是四月春假前後。現在的新機場雖然加寬了跑道,砍去附近的樹木,看來清爽又現代化,守舊的我並不喜歡;但降落應該還是沿用舊制的,因為一到四月霧季,班機還是經常取消或延誤,有些朋友甚至因此回不了家,明明已經看到金門就在腳底下,飛機繞了兩圈,偏偏又飛回台北,因為霧。我聽了覺得有趣,抱怨從沒搭到那樣的班機,其實真讓我遇上了,不知道是不是還能興致盎然。

降落後,立刻打開手機,已經是五點。太陽隔著機窗,奮力散著最後的光芒,我當然不愛高熱溫度,此時卻迫不及待想走出去,擁抱家鄉的清新空氣。走出艙外,涼風輕拂,機場的旁邊就是海,這個角度看來,海平面高出機場一些,藍藍的一片,低空上好像有霧一樣的什麼擾動空氣,是蒸氣吧;總之絕不會是髒空氣,在這裡沒有那樣的東西。有些距離的近處,躺著一彎沈靜的、像飽和的藍加點白色顏料的海軍藍,太陽離海面還有段距離,還沒有波動的金光,少了反光,反而安穩而慈祥了起來。我突然感到驕傲,為家鄉。世界上大約沒有多少機場,能擁有這樣美好的海岸景致。小島嶼當然隨處都見得到海,卻也往往因為地小,機場只能停下螺旋威力強大的小型客機,因此場內總是捲著嚇人的狂風,旅客大多在慌亂中快步離開吵鬧的風帶,逃難中的人是不會留意周圍景色的;就是有,也不會是此刻我感覺到的,這令人安心的寬闊的藍。

好多人問,金門有多大,幾小時可以逛完。這些人總期待一個一言以蔽之的回答,我於是不願回答。論面積,金門自然是個叢薾小島,150平方公尺能多大,大台北隨意一個縣市就比她大上許多。但在那樣圈圍出來的行政區裡,沒有人會用廣闊來形容。台北有很高很大的建築,很寬很長的道路,卻沒有一片完整的天空,或一個用得到2.0視力的視野,難怪台北人都深度近視,是演化的結果。都市被包裹、切割,一塊塊,七零八落。喇叭、店家音響、行人耳語,嘈雜雜鼎沸著,塞滿了空氣,很是壓迫。再大的土地,也不配稱遼闊。有時我們不得不承認,音量和空間感成反比關係,吵雜的地方給人擁擠的感覺,比方搖頭樂充斥的商街;寧靜的地方則讓土地延伸得很遠、很廣、很大,比方小鳥啾啾的田野,或是,十月下旬太陽落下前的金門小島。

「…叫著我,叫著我,黃昏的故鄉不時地叫我,懷念彼時故鄉的形影,月光不時照落的山河,彼邊山,彼條溪水,永遠抱著咱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