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04 20:06:24百合

拜七娘媽

  ------20090826

在最多鬼故事和最多禁忌,充滿詭異的七月,卻有著一個最浪漫淒美的中國傳統民俗節日。它是原名乞巧節的七夕,又稱為鵲橋節,亦是東方情人節。

根據奶奶在中國福建的習俗,七夕節的必需供品有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祭拜完畢還有一些乞巧遊戲。

 奶奶南來檳城定居後,已摒棄了許多故鄉的習俗。但每年的七夕,仍會簡單地準備了幾項“七娘媽”的供品,其中有茶、水果、糕點、一小束七色紙花和兩條裡邊分別有數塊像50仙硬幣大,1公分厚的白色粉餅。

夕陽西下時分,才把供桌搬出屋前拜祭“七娘媽”,祈求子孫們都有美滿好姻緣。拜完之後,把那束七色紙花夾綑著一塊粉餅,再將它拋上屋頂獻給“七娘媽”。力氣不大,拋得不夠高,紙花和粉餅各自滾落。奶奶下令換人,重複把紙花夾綑住另一塊完好的粉餅,再往上拋,直到卡在屋頂的亞答竹葉間為止。

 此時的天空,在落日餘暉相映照下無比絢麗,迷人。奶奶總會逗著我們這群內外孫說:“看到嗎?牛郎織女相會了!” 我們睜大雙眼,伸長脖子仰望蒼穹,望眼欲穿,脖子幾乎斷掉也沒有喜鵲搭橋的影兒。

晴空萬里的晚間,我們幾個玩伴慣例拿著草蓆鋪在屋前的沙地上,一個一個排排躺,對著滿天小星星,尋找天邊銀河兩岸的牽牛星和織女星。跟著,奶奶便會搬出躺椅坐著納涼,不厭其煩一遍又一遍地重述牛郎織女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

今時今日,破舊的亞答屋頂不復在,光滑的鋅板屋頂根本“托”不住七色紙花和粉餅。家裡也不再延續奶奶拜“七娘媽”的習俗,而七夕的傳說則肯定會代代流傳下去。

上一篇:鄰居偷鄰居

下一篇:月圓人難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