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7-01 14:24:13易燁煌

怎樣才能出現進步的第三勢力﹖_(一)

想超越藍綠﹐反而陷入藍綠框框之中

  從這樣的認識與立場出發﹐所謂“超越藍綠”之道就變成在各種議題上對藍綠各打五十大板﹐深恐被貼上藍綠的標籤﹐對統獨與國族認同爭議則採取迴避或含糊其辭的態度﹐只強調階級﹑族群﹑性別等社會矛盾。對民進黨在這次總統大選中違法弄權﹐搞槍擊詐術﹐徹底破壞民主法治原則的罪行則大多不論是非曲直﹐不敢公開嚴正譴責﹐起而抗爭﹐生怕染上“挺藍”的污名。於是主觀上本想“超越”藍綠﹐實際上卻被困在藍綠之別中﹐成了兩眼只見藍綠﹐不是互抹顏色﹐就是不見是非﹐嚴重脫離台灣現實﹐讓人有不食人間煙火之感。

  這真是奇哉怪也﹐標榜要對抗右翼﹐強調以社會運動改造社會的人竟會比右翼勢力更脫離實際。乍聽之下﹐有人或許會認為這樣的指責過苛。我們先舉兩個明顯的例子來說明所言不虛。

  首先﹐近年來﹐在泛左翼的圈子裡﹐參政﹑參選甚至組成第三政治勢力﹐以制衡右翼的聲音甚囂塵上。這本是正確之路﹐政治關係到統治﹑管理社會的權力分配﹐任何社會團體要保障﹑擴大本身的權益﹐甚至依照自己的理想改造社會都必須掌握政治權力﹐否則就只能淪為依違於政黨之間取利的利益團體﹐仍擺脫不了被支配的命運。馬克思﹑恩格斯一再強調階級鬥爭就是政治鬥爭﹐列寧說﹕“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其理在此。取得政治權力不外循暴力革命與體制內合法參政兩條途徑。在台灣﹐姑不論民眾目前的政治意識與社會經濟條件﹐單從美國牢牢掌控台灣這一點﹐便可知一島革命殆無可能﹐剩下的便是先在當前資本主義民主體制下﹐通過選舉﹐介入政治﹐推進落實人民真正當家作主的社會經濟條件。然而﹐在資本主義形式公平的民主規則被民進黨徹底破壞﹐泛藍陣營及自由派人士奮起抗爭之際﹐大多數泛左翼中人的思維卻仍陷在“非藍即綠”的框框裡﹐只簡單地視之為藍綠陣營豺狼與虎豹之間的統治權之爭﹐抱持消極態度﹐以顯示自己的“冷靜”﹑“超越”﹐不被藍綠“綁架”。可是﹐對“單一選區兩票制”的這類選舉規則﹐一些未積極參與抗議總統大選不公的團體卻又慎重其事地大加聲討。試問事關最高權力總統大選舞弊如不加以追究﹑糾正﹐等而下之的各項選舉還可望公平﹑公正嗎﹖參與選舉還有意義嗎﹖不談槍擊案﹐光從驗票過程中暴露出的選務敗壞之嚴重﹐便可知答案。這真是典型的“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