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4 15:40:26愛德華

顧爾德專欄:Omicron海嘯讓陳時中漏洞百出

 

綠人難得講真話

顧爾德專欄:Omicron海嘯讓陳時中漏洞百出

台北市長柯文哲(右)最近頻頻砲打疫情指揮官陳時中。其中雖摻雜不少政治口水,但也是陳時中等中央防疫大員太托大、沒準備好,既讓政敵有可乘之機。(方炳超攝)

台灣每天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例從4月28日突破1萬之後,到5月12日新增病例已突破6萬。雖然近幾天成長曲似較平緩,但可能只是一時現象或受檢疫能量的限制,從指揮中心到台北市府都預測高峰還未到。較令人擔心的是,雖然中、重症比例未明顯增加,但死亡人數卻上升較大。5月11日8例、12日17例,13日變41例。

據台北市長柯文哲的說法,死亡曲線的變化會落後在確診曲線後面,因為COVID-19病程較長,不像心肌梗塞會立即死亡。隨著感染人數這個分母變大,死亡人數也會跟著上升。若以0.04%的死亡率,則2300萬人就是9200人死亡;0.4%住院率,會有92000人的住院。當然9萬多人住院、9千多人死亡是極限數量,但正如中研院院士、生醫所所長郭沛恩在5月初向前副總統陳建仁與疫情指揮官陳時中提出的建議,現在防疫關鍵在於如何避免易受傷害族群進展成重症。他具體建議是「 檢測陽性就治療」,因為在未有明顯症狀就進行治療的成本遠比住院低。

現實上最讓民眾擔心的是,從快篩陽性到被醫生判定確診並領到治療藥物的過程太長,往往超過用藥的5天黃金期;醫院則擔心,新冠病患激增會造成醫療體系負擔過重而「當機」;而視訊看診受限於網路頻寬以及參與醫療機構的數量,目前也難解決這些問題。如果這些瓶頸沒辦法打開,輕症轉重症、甚至死亡的人數恐會再往上爬升。

造成這些瓶頸的主要原因是;政府防疫政策從清零轉向「與病毒共存」的過程準備不足。

大仁哥預知「共存」卻忘了「快篩」

陳建仁(取自陳建仁臉書).png
陳建仁說,去年11、12月各國出現Omicron 疫情時,他就建議要轉向與病毒共存。但林濁水質疑當時怎麼沒提醒要備好快篩劑。(取自陳建仁臉書)

陳時中不先檢討自己之前為何讓快篩劑準備不足,反而是政策被迫轉彎後,立刻拿自由市場當擋箭牌。「如果價格不合理,大家就不要買」,這句話聽民眾耳中是多刺耳。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5月9日刊出陳建仁專訪,陳建仁說,去年11、12月各國出現Omicron 疫情時,他與其他學者就建議政府要轉向與病毒共存,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決定,待第三劑疫苗覆蓋率達4成以上就推動此政策。他說,可惜病毒不等人,Omicron在3月就開始在台灣社區現蹤。陳建仁也承認,台灣沒有準備足夠的快篩劑。

針對陳建仁的說法,前立委林濁水在臉書質疑:「為什麼半年前他就建議與病毒共存,卻沒建議要做好必要的準備?或者陳時中有沒有準備,他半年多的時間都沒有注意到?現在才向外媒揭露?」

雖然快篩劑不足問題如今已較舒解,但從這個事件就清楚看出政府對防疫政策轉型沒做好準備。等到總統蔡英文發脾氣說重話,指揮中心才著急著進口快篩劑,過程中還引發「綠友友」搶食大餅、圖利特定廠商,而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也被指涉入。雖然各方否認,但過程中可以看出這個招標過程多隨便。得標商沒能力談成買賣,在外界質疑其背景下順勢棄標;陳時中反而硬拗成是「政治干涉商業」。

當外界批評南韓唾液快篩試劑進口價格比他國更貴,陳時中卻回應,價格是自由市場決定,試劑來源多元,「如果價格不合理,大家就不要買」。 才沒多久前,衛福部還緊緊扣住快篩劑進口審批權,陳時中不先檢討自己之前的政策為何讓快篩劑準備不足,反而在政策被迫轉彎之後,立刻拿自由市場當擋箭牌,撇清自己的責任。「如果價格不合理,大家就不要買」,這句話聽民眾耳中是多刺耳,難道陳時中不知道七、八十塊的價差,對很多人是不小的數目,他們還得為此花時間在藥局前排實名制快篩劑!計程車司機也在抗議沒有快篩劑。

20220513-台北市計程車駕駛員職業工會13日至交通部前陳情抗議,手舉「陳時中負責」、「我要快篩劑」、「草菅人命」等標語,要求「王國材部長救救我!!」。(顏麟宇攝)
台北市計程車駕駛員職業工會13日到交通部前陳情抗議缺快篩劑,手舉「陳時中負責」、「我要快篩劑」、「草菅人命」等標語。(顏麟宇攝)

快篩偽陽反對給藥,羞辱醫師專業

指揮中心希望更多第一線的診所加入視訊診斷開藥,卻又像防賊一樣擔心醫生亂開藥,這不是在羞辱他們的專業?這又怎麼可能讓基層醫生有意願加入防疫體系?

其實陳時中對快篩的排斥從1年多前就開始。他的理由很奇怪,快篩會有偽陰、偽陽,所以反對大量快篩。稍有統計慨念的人都知道,任何科學都是機率問題,都有誤差存在,怎麼可能因此否定整個科學操作的正確性?

最近,陳時中又用快篩有7到15%偽陽,來反對若快篩陽性就給予藥物治療的主張。他說:「沒症狀服藥若有副作用,最後誰要負責?」即使目前Covid-19的藥物存量還夠,但指揮中心顯然擔心不需要用藥的民眾也向醫生要求拿藥,最後讓藥物不夠。但就如柯文哲所說的,醫生開藥物要經過一定的步驟確認,有症狀的才會開藥,「就算陳時中不懂,他後方的專家也都是同一批老師教出來的,怎麼會有問題」。

中研院院士、生醫所所長郭沛恩(取自中研院網頁).png
中研院院士、生醫所所長郭沛恩向陳建仁、陳時中建議「 檢測陽性就治療」。(取自中研院網頁)

指揮中心希望更多第一線的診所加入視訊診斷開藥,卻又像防賊一樣擔心醫生亂開藥,這不是在羞辱他們的專業?這又怎麼可能讓基層醫生有意願加入防疫體系?又怎麼能做到像郭沛恩建議的「 檢測陽性就治療」、在黃金時間投藥避免病情惡化?

除了快篩藥與治療藥物投放的規畫問題百出,台灣從中央到地方對醫療資源也沒有精確掌握,因此也難做好病患分流。指揮中心之前一直說病床夠、篩檢量能夠,結果不斷被基層醫護打臉。大量湧向急診做PCR的民眾不只把醫護操翻,也讓其他急需醫療資源的病患被排擠。

陳時中太托大,換跑道參選難度變高

台灣之前沒有規畫好醫療資源模擬機制、更沒演練,如今新冠病患急增,根本無從掌握醫療資源做好分流醫治。這個問題不只中央沒做好,台北市政府也一樣。

史丹福台裔學者王智弘(C. Jason Wang)(取自史丹福大學網頁)
史丹福台裔學者王智弘(C. Jason Wang)(取自史丹福大學網頁)

美國史丹佛大學史丹佛醫學院防疫醫療政策中心主任、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北加州分會長王智弘一直關注台灣防疫政 策,他接受BBC訪問時就建議,台灣需趕快做出精確的醫療資源模擬(model)以面對變種病毒。他指出,模擬醫療資源包含精算全台醫院每天的急診重病病牀,呼吸器、藥物等數量,而醫院每天都要把資料回報給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再傳給中央匯整,這是個複雜過程,「新加坡之前在病患分流前,模擬就做的很好。」但台灣之前沒有規畫好醫療資源模擬機制、更沒演練,如今新冠病患急增,根本無從掌握醫療資源做好分流醫治。

這個問題不只中央沒做好,台北市政府也一樣,現在忙著規畫新冠專責醫院。如果做好醫療資源模擬,有需要對流感化的Omicron疫情設專責醫院嗎?

最近柯文哲砲打中央的戲碼一再上演,其中雖然摻雜不少政治口水,但也正是陳時中等中央防疫大員太托大、沒準備好,遇到Omicron海嘯來襲就漏洞百出,既讓政敵有可乘之機,更加深民怨。再這樣下去,不只陳時中想換跑道參選難,年底九合一大選,執政黨也得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