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承承說。學術倫理-大嘴巴。
我還記得,幾年前,我參加老師主持的一個非正式田野工作坊。那個工作坊的主要功能是用來分享,質性研究方法中的訪談技巧和個案。
那時候的我,被老師很嚴厲的糾正一個問題。他說:你太大嘴巴了,進入這個工作坊一定要改掉。
我沒辯駁甚麼,我只問老師,為什麼?
老師說:我們批著學術的光環到處蒐集著我們需要的資訊,今天,受訪者所信任的對象,是你。而不是他人,因此。在你們互動的過程當中,你可以順利的蒐集你所需要的資訊。可是,你卻藉由你這樣的權利,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之下,傷害了他。
老師當時指的是,我那時候交往的對象,因為也是同科系,因此我可以跟他借由聊天交換一些資訊。但是,我也過度鬆懈,沒有注意到一個保護原則。雖然,這並不是因為未了建立某些社會關係所做的交換。但確實,我傷害了我的受訪者。
而且,站在擁有權力的位置上,給受訪者很大的侵害。
而且,在當時,我很多的受訪者的身分,和職業都是不太能被社會價值和社會規範所接受的。
比方說,病友。偷渡客等。
從那之後,我一直深深思考這個問題。
所以,我很多朋友問我事情時。我都會多一個選擇。
他的問題,我不便評論和多說。
你想知道,可以自己問他。
親愛的朋友,你們可以體會我再說甚麼嗎?
我們常用我們熟悉的語言,給予他者二度傷害。我們學不會旁觀他人之痛苦。是因為,在這樣的事件當中,主體和客體完全被模糊了。我們因該關心和被我們關心的點,因為,特殊的權力或是立場或是目的等。而隱蔽了這件事很本質單純的價值。和其真正所透露和傳達的意思。
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因為,你的判準失去了該有的真實。甚至你連真實是甚麼,都不知道。
而,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好奇心,會給對方造成許多不必要的困擾。
只是,我們所抱持的價值,不曾意識到,這件事情其實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