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裡的小小自由
進創作坊前,我很不喜歡下廚,縱然媽媽為了讓我喜歡廚房,告訴我:「只要食物有熟就好!」的「最低標準」,我仍然視廚房如禁地,因為在我的印象中,瓦斯爐可怕又麻煩。
我家的瓦斯爐好似會認人,只要媽媽出馬,一聲「啪!」後就能看見藍藍的火焰,爸爸出手得用點火槍,我總是「啪!」到一屋子瓦斯味,還見不到火苗。
平常的「不喜歡」在「不得不」時,還是得驚心動魄地點上爐上的火。
第一次下廚,是媽媽住院,兩個弟弟想要吃消夜。在那之前偉姊到家裡陪我們,教我們煮康寶濃湯,還告訴我們在湯裡,想加什麼都可以。當天,偉姊加了鮪魚罐頭。「想加什麼都可以」加上「有熟就可以」像兩只「終生特赦令」讓我自由做盡各種嘗試。
早在十幾二十年前,當時的康寶濃湯還只是「濃湯」時,我已經在進頭加了麵、加了冬粉,有時會因為水量抓不準,濃湯麵成了「塊狀」,要用湯匙敲打碗邊,麵和湯才會滑下來。弟弟們向爸爸報告飲食時最常說:「姊姊煮怪怪的濃湯!」兩個大人對我的「指教」總是:「煮那什麼怪東西!」(沒辦法,那時我沒進創作坊;小弟進了創作坊,可是嬰仔只能有耳朵不能有嘴巴)
「叛逆」可能是我的本質吧!愈叫我不要做,我就愈愛,所以就算是「怪東西」,在大人不在家,而我是「絕對權威」的好一段時間,兩個弟弟吃了不少康寶濃湯加□□。很多年以後的現在,只要看到電視廣告,換我和他們說:「嘿!我不是煮怪東西,我叫流行!叫創意!」
我常常懷疑自己應該很容易對人產生「一見鐘情」,只要我有興趣,就會一股腦兒的沉迷。能夠煮出康寶濃湯後,在好奇心和兩個弟弟的期待下,我又挑戰了「炸雞塊」。
到現在為止還是這樣,我做餐總是用「想」的。在我第一次「想」的步驟下,用滾油炸出外黑內白、外焦內冰的雞塊,連Kulo都知道那不能吃;第二次,我繼續「想」下去,步驟中滾油改成溫冷油,加了用水果刀在雞塊中先戳一個洞,媽媽最心愛的水果刀的尖頭還斷在冷凍雞塊內。由外到內,由內到外都有熱的機會,應該會熟了吧!第二次成品,外皮不是黃金色是咖啡色,還是偏焦,但另兩個弟弟感動的是,中間有熟了,他們終於可以吃到期待已經的炸雞塊了。
照理來說,應該會有第三次炸雞塊,此是要用中、小火,冷油下鍋,不過第二次的工程太浩大了,之後的我再也沒有炸過雞塊了,頂多為兩個弟弟炸薯條而已。
我的廚藝在遇到雞塊後沉寂了好久,久到幾乎我都要以為自己是個進廚房,廚房就會爆炸的縱火犯,讓大家和廚房安全的方式,就是只開水龍頭,進廚房只負責洗碗。
一直到童軍團幹部訓練,唯一有野外炊經驗的學弟,擔任值星官正在訓練新幹部,用小小的行動式瓦斯爐,得在營本部的我得打理所有幹部的三餐,走入退無可退的地步,只能再拿出「想」的能力。
肉跟豆干,肉是生的,豆干是熟的,熟成時間長的食材應該要先下鍋;米粉乾乾的,應該要先泡水才能煮;……,我又想出了一道道的菜,肉絲炒豆干、炒米粉、炒青菜……社團老師來巡察順道「搭伙」,筷子沒有停過,也不顧口中還有食物,對我說:「阿瑋在家一定常下廚喔!」那個年紀的我,根本不明白什麼叫「信任存摺」誠實的回他:「沒有!這是本人生平第一次好好煮一餐飯!」使老師一口菜不知該吐還是該吞。
轉了科系到了台南,好不容易搬進自己的小套房,在射手座媽媽的強力推薦下,我帶了行動瓦斯爐、一箱關廟麵、一小包米、……只要自己想動手,靠近陽台的地方就是我的行動小廚房,偶爾找同學、學弟一起到家裡煮火鍋或著下水餃、煮泡麵,雖然常常米心沒透,還是很喜歡為自己煮鮪魚稀飯,當時還為在官田受訓的弟弟熬了香姑雞湯。爸爸一向疼我,常會說:「妳可以嗎?」到是媽媽對我挺有信心,都會提醒他,我在「荒山野地」裡都能生出「米粉炒」還有什麼不可以的事!
說真的,我是進到創作坊以後才知道,下廚還需要上網查作法,但也是進到創作坊以後,待在廚房的時間才漸漸變多,尤其新竹教室人少,「餐桌值日生制度」一人一週,三個星期就輪到了,偶爾還因為要分一氣「旺氣」給中壢,負責中壢的開學餐,只是通常在中壢小圓桌上的餐點都是「情人」老爸的手藝,據他們的說法,事關「面子」!可見在他心裡,我仍然是煮著「怪東西」!
回到新竹教室,我就變自由了,依雯和淑君有極大的包容力,包容我天馬行空的想。我總是會在作餐前先看看冰箱內有什麼食材,大概有印象後,離開廚房,在教室內四處走動著,等到再執進廚房,就能開始動手了。
想做一餐炒飯,從飯歸飯蛋歸蛋到,在炒的過程中還常常手忙腳亂,飯粒亂噴,帶著「不服輸」(或者只是不甘心)我繼續「想」,我把一切的食材準備好,切好丁,先把蛋打好,再下鍋前全放在一塊兒攪伴,飯、青豆、火腿、紅蘿蔔,還有不可缺的胡椒料,全都在「蛋中有料,料中有蛋」的情況下下鍋,這下子,炒起飯來就輕鬆多了。起鍋後,我的「懶人炒飯」賣像也很好看,一顆顆黃金色的米飯,加上青綠色、紅色,每吃一口,就好像吃下一肚子金銀財寶呢!
平底不沾鍋真的很好用,是廚房新手的好朋友,有了它,可要再加上一些「合理的」想像力,就算是遠在台南的「炒泡麵」我們也吃得到,可惜我刀工不佳,又缺乏耐性,所以炒泡麵只出現在新竹的餐桌上兩次而已!
當然,如果每次都這麼成功,也沒什麼值得好回憶的,我也曾經想出一道「金針鰻魚」,聽起來好像很厲害,「鰻魚」耶!其實也只是鰻魚罐頭炒金針菇罷了。說實話,其實味道還不錯,做法又簡單,把兩樣食料加在一起溫熱就好,連調味也不用擔心,只是,這麼簡單的菜,出現的次數比炒泡麵還少,因為唯一的那一次,新竹教室三個人,除了淑君外,過敏像突如其來的龍捲風襲擊著依雯和我,兩個人在星期五的晚上,以瘋狂的姿態迎接噴嚏和鼻水,幸好,在星期六上課前「龍捲風」就離開了。現在菇類還是新竹的「主食」之一,偶爾也會開個鰻魚罐頭下菜,但它們絕不會在同一個盤子出現。
我一直期待有機會,我們各自買食材,再把食統一放在一起,各別做籤,每人抽二到三支籤,依抽到的食材想辦法端出一道料理,淑君一向人見人見,只回我乾笑聲;直接的依雯正在學習婉轉,只回我:「不太好吧!」;「不器」的秋芳老師喊著:「那我有時間上網查食譜嗎?」廠長想得很甜很美:「自己採買這樣也不錯,買自己想吃的,再回來煮火鍋!」我們對她說明,不,不是這樣!等她明白「遊戲規則」後,大喊著:「那多可怕啊!我們還是出去吃好了!」到現在,我還是只能在小小的新竹教室廚房,用「新竹三大食材」:菇類、丸子、蛋,繼續想下去了……
上一篇:我聽見的228聲音
下一篇:我專屬的329青年節
我想到了!!
新竹教室常吃書瑋準備的鹹蛋"山"苦瓜,
這也是名字的預言吧,哈哈哈!
「新竹三大食材」:菇類、丸子、蛋
-->前兩項可以理解,可是「蛋」算常用食材,太廣泛應用了~
而且本人發現,可以變成和新竹教室相關的三個暱稱:咕、丸子…另一個不能用蛋,要用什麼呢?
你可以煎牛排...或是燙高麗菜沾桔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