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10 15:47:51Mr愛丁不拉 & Ms小愛

不要相信影評人?

我經常因信任影評人而走進戲院,卻總在電影落幕的當口,暗自咒罵影評人浮而不實的影評、嘲笑自己掉進影評人虛華的文字獄裡,並哀悼自己因愚昧損失的銀兩與時間。

二○○二年至二○○三年期間,聞天祥擔任台北電影節節目策劃,他曾為《甜蜜的永遠》寫下如此影評:「......感動的氛圍久久不散,更讓人訝異導演拍這部電影時只不過三十出頭,對小人物處於歷史洪流下的觀照,竟然如此深刻,遑論其傑出的導演手法,更教人嘖嘖稱奇了。 」電影簡介更是大書特書該片的豐功偉業:「在捷克的觀影人次衝破百萬,成為捷克自建國以來,繼《遊子》之後最賣座和好評的電影,也是揚霍布雷克(Jan Hrebejk)的代表作。」仗著百萬人的背書,我於是走進戲院。看完《甜》片後,我開始暗自咒罵影評人浮而不實的影評、嘲笑自己掉進影評人虛華的文字獄裡,並哀悼自己因愚昧損失的銀兩與時間。

History repeats itself--歷史會重演。是的,歷史果然一再重演,每時每刻都在重演。

《偶然與你相遇》在美國日舞影展和坎城影展皆獲得重要獎項,據聞該片導演米蘭達裘麗(Miranda July)被眾多國際影評人視為最值得期待的新世代導演。不止如此,普立茲獎影評人羅傑伊柏Roger Ebert對它的評價也高:「纖細、甜蜜、詩意又扣人心弦,一部讓我完全融入的電影。」於是,因為心懷「該片已獲普立茲獎影評人背書」這張神主牌,我安心走進戲院。看完《偶》片後,我開始暗自咒罵影評人浮而不實的影評、嘲笑自己掉進影評人虛華的文字獄裡,並哀悼自己因愚昧損失的銀兩與時間。

二年前的我如此,幾天前的我也是如此。於是我愈來愈不能參透,一再重演的到底是歷史,還是人的行為?

影評人的責任與工作簡言之便是就片論片,分辨何者為魚目何者為珍珠,再將之推介予觀眾。就其影響層面而言,影評人的工作的確扛負某種社會意義,因而,其發表的言論、觀點、資料與訊息,應負起公開言論的責任。然而,事實往往如香港資深影評人李焯桃所陳:「很多傳媒都不理社會責任,按市場規律辦事,甚至製造出市場需求。」

駑鈍如我,此時此刻終於領悟:就讓影評歸影評,看電影歸看電影;觀眾看電影,不一定得參考影評。

by 不拉太太


圖片來源:http://stars.yam.com/events/2005/meandyou/004.html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
ghot 2012-08-24 15:21:58

《甜蜜的永遠》在我認為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