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12 02:40:36Edd

偶書

【牆】
不記得以前村子裡有這許多牆。
小時候,家戶互通;不單是屋舍的相聯,人也是,生活也是。
雞犬相聞;視覺的、聽覺的、嗅覺的。
如今,很不同。
倒了老瓦舍與三合院,起了台式歐洲都會庭園休閒建築。「倖存」的老房子,則與主人哀愁的容顏一同落寞的頹圮著。院落間的龍眼樹變成了紅磚與水泥牆,上頭攀爬掛附著外籍新娘與血汗勞工廣告,間雜著欠債還錢與幹你娘老雞掰的紅漆字。
台北,是堆疊的壅塞雞籠;
不管是自願的還是被強姦,反正雞就是在那邊下蛋。
老家,則變得越來越像零落的蛋盒;
裡面有些蛋還肏他媽的是臭掉的…
繭居的農村。

【四川台妹】
佳馨(音譯)由四川嫁來村子四年,兒子一歲半,仍不會說話。佳馨的老公阿祺長我三歲,論輩份是我的姪兒,十幾歲時是鄉鎮間出了名的善鬥、硬頸、講道義的流氓,現在則在自家雜貨舖裡幫忙。
初見佳馨時,她那特南克斯賽亞人造型,讓我誤以為她是地道的台妹;直至開口,濃濃的川味兒才露了餡,予我十分後現代的第一印象(或者是我孤陋寡聞)。彼時,電影「英雄」正火,我同她提起劇中九寨溝的美景,客套閒聊,她卻極興奮的與我談起許多內地怎怎台灣又如何。猜測,是鄉下沒人與她說「國語」扯淡,寂寞。

然後三年過去了,佳馨的四川國語終於進化成四川台語,怪腔怪調的普通話摻雜怪腔怪調的台語,並以三比七的完美比例融合成怪腔怪調的火星話。
前幾次回家,我到雜貨鋪找阿祺夫妻磕瓜子閒聊。佳馨擔憂地跟我說,她們兒子已經超過一歲半了,連爸媽都還不會叫,不知怎麼才好。我跟她說,幾年前我去參觀展覽時,在展場遇到一名很可愛的混血小女孩。保姆告訴我,因為小女孩家裡同時使用英、法、中、西語,多聲帶並行,所以小妹妹雖然已經兩歲了,話還是說得不太好。我告訴佳馨,「你兒子也真是好命,這是難得的英才教育環境」,這是我能想得出來最好的安慰方式。

(圖:我家大門,簡配。全配的情況下,是奶奶會坐在門前削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