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08 12:17:20Iris

【沒有失敗的學校(Schools without failure)】

前言

看這一本書,除了是因為老師的介紹,也是因為書名吸引我。我好奇書名怎麼不乾脆說是「成功的學校」;反而說是「沒有失敗的學校」呢?而看書的過程中,因為書中句句打動我的心,衝擊著我過去的經驗與未來的想望,使我內心澎湃不已。一直以來都認為自己可以當一名所謂的好老師,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可能要再重新思考何謂「好老師」的定義,以及自我勝任的問題。



1. 承認自己的失敗
學校不是該培養有用的人才嗎?若是自己在學校只有獲得「愛的失敗」與「自我價值的失敗」,如何能要求孩子繼續在失敗中正向的成長?雖然說擁有家庭的成功,不管學校如何,兒童也可能有成功的機會。但是,要有這麼美好今天也就不用在此討論學校的失敗了。


2. 違法+退縮=失敗同一性
光要求學校作全面性的檢討,似乎不是唯一的途徑。沒有努力的學習加個人的自我約束,學校改進的意義不大。由於不願意面對與放棄,社會中的失敗者是孤獨的,而藉由成熟的溝通是可以將失敗的學生拉回來。何以見得,由於失敗者容易感情用事,而成功者乃依靠理智和邏輯;要如何從情感拉向理智,必須先了解情感是行為的結果,因此需要美好的情感,如此像滾雪球般伴隨出更多更多的美好,讓他知道自己在做的事是錯的,才會因此導致失敗,否則,一味的指責與怒罵是拉不回來的。
很多東西是我們常說但是學校並沒有教的,例如責任。要貫徹「現實治療」就要沒有藉口做不到--真正關心學生的老師必須不接受任何藉口。


3. 學校失敗的標籤
剛出生的嬰兒是寶貝,未涉事的孩子是天使。孩子的樂觀是因為動腦解決生活的問題,也是因為玩的很開心,所以他們是成功的。試問,有任何一間學校滿是成功的學生嗎?這都是因為在學校讓人有思維不如記憶有用的錯誤觀念。背不夠多、不夠熟,就會因此貼上了失敗的標籤。
記得嗎,我們的國高中總是趕趕趕的在趕進度,總要超前進度以爭取有限的時間作複習的工作。曾幾何時,我們停下腳步思考?我想,老師該教的是思考,而不是強迫記憶,更重要的是不要與社會脫節。
人就是生活在社會裡的群居動物,躲在學術金字塔的快樂是無法與平淡生活中的甜美做比較的。社會的巨輪不停的轉動著,隨時要進步就必須跟得上時代的脈動。


4. 確定性答案的迷失
值得檢討的是,今日所稱的教育大多是知識的累積與記憶。往往許多的問題都有所謂的「確定性的答案」。不是A就是B的結果,只會讓人往死胡同裡頭鑽。
「確定性原則」強調的是孤立而不是合作與參與:默默的背誦是可以獨自一人完成的功夫;團體討論的過程所學習到的則是無法用背誦來取代之。
我們應該思考:何謂「教育」。教育是一種歷程--提出問題、找到合理的解決辦法並實施的連續性動作。由於重點擺錯,方法跟著淪陷,人往往會走入「測量原則」的迷失。例如,用尺寸取代對圖畫的感受;用年份取代對音樂的鑑賞。因此,許多年輕人迴避需運用智慧回答的問題,因為他們不懂得這些問題原來就沒有容易的答案,他們總想要找解決問題的錯誤捷徑。


5. 課程缺乏相關性
兒童的學習沒有動力,關鍵在於關聯性的存在。試圖給他們太多與生活無關的科目,他們總會失去興趣並開始失敗。可以的話,請你試著回想「道耳吞定律」以及「三角函數」的公式,你會發現,如果記得起絕大多數不是因為死背的關係,或許是你擁有一位良好的啟蒙老師,而他是以經驗帶你進入這科學的領域。


6. 分數是教育的貨幣
無法避免地,分數終究成為學習的代替物。但是,分數往往測量不出有價值的思維活動。由於斤斤計較這一兩分的差距,老師才會制定九牛一毛的規矩,學生才會搶破頭的爭取分數。就這樣,分數限制了人的發展,也因此毀掉了人的前途。
最最不值的是,分數還會鼓勵作弊。就如同我前面所說的,許多年輕人總想要找尋解決問題的捷徑,但那往往是錯誤的。為什麼我們總認為記住的知識比查詢到的知識好?為什麼我們要把不相干的知識強加給學生?如果沒有了分數,我們一點也無須如此。
請記得,以事實與答案為中心的教育,通常製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鬥爭。計較分數會帶來的只有變態的快感,多爭取到幾分你真的就會多那幾分的快樂嗎?你說這是理想主義者,可是試著去改變總比永遠不動工好;當我們成功了,就會有積極的成效了!


7. 班會的定義
為了解決學生在校園生活中的問題,班會的重要性不可忽視。班會中,只要任何與團體中個人有關的問題都可以提出來。但切記,討論的本身應當始終指向解決問題。在本書後半段討論到許多班會的重點,除了可以開發學生想像力,也是激發學生思考的好機會。一但學生發現討論有其價值存在,當然會激發其參與的熱情,更有可能因為處理得當而成為難得的生活教材。善用班會,你將會是容易引導學生減少失敗的老師。


小結

這之前的討論,讓我深深覺得「情感」問題的重要性及忽略會導致的危險性。由於道德牽涉情感變成一個難以討論的問題,於是乎更容易被逃避被跳過。因此教育成功的關鍵在於:在學生與教師之間創造一種溫暖的、個人參與的環境。身為老師,我們要相信所有的學生都具有潛在能力,也不會因為環境而有所限制,學生也會因此學會把握機會。富有創造性的學生,就是能夠發現某項重要事物的人。這些都是需要情感的牽引,才能發揮的潛在能力。

學校不要製造讓學生犯錯的可能,才能稱為沒有失敗。但是,加上前面也有提到的責任問題,還有很多重要的理智話題,從來沒有在任何一所學校裡深入而有意義的討論過。諸如:戰爭、政治、宗教、流產、愛情、性、家庭計畫、都市的劃分、稅收與徵兵等。我們必須正視這樣的問題,理解其存在的必須性,才能有讓此充滿積極的意義,並培養有思考的、富創造性的、生動活潑的、無所畏懼的人。如果能夠思考問題、與同輩人相處得好,能夠欣賞人類和自然所創造的美,就能有獲得幸福的機會和感受到自己價值的機會。以上也是教育的最大目的,同時促進人類的提升與積極再造。

看完這本書的感觸很深很深,無法光用三言兩語帶過。本書的內容是身為老師父母都必須了解並抱持的態度。我想樂觀的相信我們會有這樣的一天,就從自己開始堅持下去,社會的改造才會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