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炫國際 舞鈴什麼都能「扯」
【汪宜儒/中國時報2009.12.11摘要】靠著傳統的扯鈴,台灣的「舞鈴劇場」一路扯上了美國林肯中心、日本愛知博覽會的舞台,也在北京奧運的金牌之夜演出。擁有23年歷史的舞鈴劇場,不但將扯鈴發揚光大,更融入舞蹈、音樂與戲劇的創意演繹,扯出一片大好江山。扯鈴全球皆有,但是,舞鈴劇場的演出型態卻是全世界獨一無二。
不管是在中國雜技團,或是巡演全球的太陽馬戲團,扯鈴不過是短短幾分鐘的演出片段。而舞鈴劇場所呈現的,卻是整場、毫不間斷的、各種類型的扯鈴炫技。舞鈴劇場的扯鈴,不但有螞蟻上樹、原地拋接等基本技巧,表演者更隨著音樂與劇情的發展,邊跳邊扯,邊翻邊扯。
更有趣的是,舞鈴劇場「什麼都能扯」,繩上的鈴有大有小,他們還能扯鍋蓋、扯臉盆。鈴上的繩,不但有長有短,還有能伸縮的、用呼拉圈代替。從冷門的扯鈴技藝出發,獲得了國際掌聲,這一切都是因為數學老師劉樂群。
廿歲那年,剛從師專畢業的劉樂群進入台北市中正國小服務。某天,賣運動用品的廠商扛了一箱扯鈴,走進教職員辦公室分送試玩,劉樂群拿起了他生平的第一顆扯鈴。「在那之前,我不知道扯鈴是什麼,也不會玩。後來,看著大家都有顆扯鈴,校長提議乾脆在學校開個扯鈴隊,帶隊的就是倒楣的菜鳥老師--我。說也奇怪,就這樣每天玩,有些我說不上來什麼的就產生了。」
當時扯鈴演出不是來自復興劇校,就是出自李棠華特技團,演出模式也大同小異,「鳳仙裝、包包頭,搭弓箭步與鳳陽花鼓那類的音樂。」劉樂群不禁想:「扯鈴只能這樣表演嗎?難道我不能一邊跳舞、一邊扯鈴,一邊跟音樂嗎?」起心動念後,劉樂群不僅讓扯鈴隊的學生練扯鈴,同時兼學跳舞,企圖達到他心中「舞鈴」境界。
2000年舞鈴劇場推出第一部以扯鈴為主的售票演出《魔法舞鈴》。其後,陸續推出《舞.鈴》、《美夢成真》、《嬉遊舞鈴》、《海洋之心》、《奇幻旅程》等作品。他更研發、申請許多特殊扯鈴技巧與各式各樣的扯鈴。劉樂群強調,「技巧練習不難,技巧之餘的創意,以及將技巧轉化成舞蹈語彙,才傷腦筋。」「我完全是摸索走過來的,我們的開始、發展、規畫,完全沒按正常藝文團體的軌道。」
劉樂群堅持推出高成本的創作,賠錢在所不惜。「唯有進到劇場,推出完整的一場演出,才是我們成熟的表現。」他笑說:「總而言之,那還是一種對於表演的熱情吧!」
在舞鈴劇場的演出中,鈴轉、鈴飛、鈴跳,扯鈴都是受歡迎的表演。最讓觀眾瞠目結舌,繼而張嘴驚呼的,莫過於扯鈴從舞台空拋至觀眾席、飛躍過觀眾頭頂又回到舞台上的長拋技巧。劉樂群還研發出一根繩子同時扯兩顆、三顆鈴的技巧,以及在全黑舞台上閃閃發亮的夜光鈴的創意成果。不過,再炫目的演出,背後全靠土法煉鋼的方式慢慢練就。
練習長拋,一開始就要學生們戴著安全帽站在一樓,嘗試接住從三樓拋到一樓的鈴。「我都告訴大家,沒把握就快閃,閃不掉就快點雙手抱頭蹲下。練習過程中頭腫是小事,額頭縫針、指甲掀飛也是家常便飯。」他表示:「很多技巧,沒練個六、七年根本玩不起來,團員們每天的訓練量也以『對拋一千下』起跳,基本功是最重要的環節。」
除了點滴刻苦訓練,舞蹈空間藝術總監平珩、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等人也給他許多協助。像在平珩的提醒下,他開始注意音樂與演出的節奏、意境配合。而李永豐一句「要不要嘗試讓演出完完全全就是扯鈴」的建議下,舞鈴劇場再也不是跳舞、扯鈴的片段拼接,開始了「全扯鈴」演出。
舞鈴劇場將推出新作《奇幻旅程》,透過一位小女孩的夢境幻想,在漫天、滾地、飛騰的扯鈴演繹之間,勾勒出一段關於童趣、友情的冒險過程。《奇幻旅程》十二月十二、十三日在台北縣新莊市文化藝術中心演出。
上一篇:嘉南休耕 3百萬人恐限水
馬戲:表演藝術2
馬戲,一般指包括有特技、受訓過的動物、小丑、魔術及其他雜技的表演,以娛樂觀眾為目的。英文裡,馬戲團叫「Circus」,源自拉丁文「圓圈」,指圓形露天競技場。 桓寬《鹽鐵論》有「馬戲斗虎」的記載。唐代馬戲表演「透劍門伎」,表演者乘小馬,奔騰跳躍,飄忽而過。1871年玲玲馬戲團(Ringling Bros.and Barnum & Bailey)成立,1919年成立莫斯科大馬戲團,擁有超過4,000名表演者及1,000名工作人員,1956年到美國首演。加上1977年成立的大蘋果馬戲團(Big Apple Circus),號稱世界三大馬戲團。中國齊齊哈爾馬戲團始建於1952年,是中國著名的馬戲表演團體。1982年加拿大魁北克人創建太陽馬戲團(Cirque Du Soleil),經過二十餘年的經營,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馬戲團。
太陽馬戲團
莫斯科大馬戲團
中國雜技團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8669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