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怎樣成為「東方瑞士」
很多台灣人期待,台灣成為正常的獨立國家,並建成像瑞士那樣的中立國,永遠和平、富有、吉祥。瑞士和台灣雖有相像之處,卻更有不同。台灣要想成為「東方瑞士」,不妨從其獨特的文化和歷史中尋找一些借鑒。
瑞士的國土面積和台灣差不多,但她是個內陸國家,北接德國,西鄰法國,南連義大利,東臨奧地利等,處於大國的「包圍」之中。而且瑞士的近八百萬人口,也是多元的:七成四德國人,二成法國人,半成義大利人,再加其他各種國家來的人。
但在瑞士,法蘭西人從沒有要求「回歸」法國,他們認同瑞士,視自己是瑞士人。佔三分之二以上多數的德意志人,也沒有渴望和德國「統一」。即使二戰時納粹德國佔了大半個歐洲,吞併了奧地利,成為歐洲最強國時,瑞士的德意志人,也沒有以「同文同種」等血緣理由,提出瑞士成為德國的一個省;更別說什麼「終極統一」了。
佔半成的義大利人,也沒有像台灣的余光中們那麼夢戀「母國」:每天你在那頭,我在這頭,「鄉愁」了一個甲子還沒夠。瑞士之所以能成為一個獨特的國家,根本性的條件是:所有瑞士的居民,都認同這塊土地是自己的家園。一位瑞士人說得好:「瑞士之所以成為瑞士,是因為有些德裔不願做德國人;有些法裔不願做法國人;有些義裔不願做義大利人。」所以他們都去做「瑞士人」了。
了解瑞士歷史的人都知道,瑞士是最可能分裂的國家,因為在人口上,有四大族裔、四大語言(德語、法語、義大利語、羅曼語)。聽瑞士人講話,感覺像在聯合國。而且在宗教上,天主教佔四成,新教佔三成五,伊斯蘭教佔近半成,還有兩個百分點的東正教等。
在地理上,歐洲最高峰阿爾卑斯山東西橫貫,把瑞士一割兩半;南北交通,可通行的山口不多。但即使這麼多「不利」因素,瑞士也沒有分裂;內部的族群,也沒有以什麼民族情感、血濃於水,去跟各自的「母國」套近乎。他們一直保持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而且成為世界中心之一。像國際紅十字會、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在歐洲的兩個辦事處,還有早年的國聯等,總部都設在瑞士;瑞士更成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瑞士所以能做到這一點,主要是實行高度民主,充分自治。瑞士實行聯邦制,設有二十六個州(State),每個州都像一個小共和國,有非常大的獨立自治權力(State譯成中文就是「國」)。有三億人口的美國才設了五十州,而瑞士人口是美國的四十分之一,但州的數量卻比美國的一半還多。由此可見瑞士人對自治的重視和尊重。在瑞士,二十六州都可自己立法。從日內瓦坐車到另一州,就會看到員警制服的徽章等都不一樣。
在瑞士,雖然說羅曼語的(古羅馬人後裔)不到人口的百分之一,但羅曼語和德語、法語、義大利語一樣,都被正式列為「官方語言」。
在瑞士的教科書上,強調的不是什麼德國的柏林、法國的艾菲爾鐵塔、義大利的弗洛倫斯,更不會有人渲染母國的強大(瑞士人鮮有母國的概念,他們只認瑞士是自己的國家),而是講自己的日內瓦湖、少女峰、瑞士軍刀和手錶等國家自豪的象徵。
瑞士充分尊重不同族群的意願,公民對任何重大國事都有公投權,只要十萬名瑞士國籍者連署(佔人口不到百分之二)就可修改憲法。像瑞士現行憲法,就是一九九九年經全體公民投票通過的。瑞士很晚才加入聯合國,2002年,瑞士舉行了公民投票,因多數贊成才決定加入。
今天,瑞士是世界旅遊勝地,站在日內瓦街頭,抬頭是阿爾卑斯山上的皚皚白雪,低頭是日內瓦湖畔的茵茵綠草;周圍的紅瓦白牆小屋,古典的塔樓教堂,百米高的水上噴泉,微風下的點點白帆,令人如置身美麗童話世界。
瑞士更是全球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去年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瑞士僅排在美國之後(然後是瑞典、新加坡等),其人均收入一直排在世界前列。
台灣的經濟水準、自然環境都可和瑞士媲美,唯一令人不安的,是相當一些人的心態。瑞士給人的啟迪是,台灣要想成為「東方瑞士」,最根本的是,要像瑞士人那樣,所有族群,都把安身立命的這塊土地當作自己的真正的家園,齊心協力;最後才可能建成瑞士那樣獨立、中立、美麗的國家。(曹長青為獨立評論員8.23.2009摘要)
參考資料:兩千萬人民幣的統戰獎金
上一篇:救援黃金24小時 援兵僅740
下一篇:關鍵48小時,小林滅村晚1天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