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經費少2億 「有品」有價?
【林志成/中國時報2009.06.24摘要】教育部六月十七日啟動「台灣有品運動」列車之後,引來不少質疑的聲浪。很多人質疑推動品德教育何需投入十二億經費?鄭瑞城表示,台灣推動的「有品運動」包括了品德教育、藝術扎根、終身閱讀及環境永續等四項計畫,其中僅「品德教育」是新編經費執行,其他三項屬既有政策。
鄭瑞城表示,本來品德教育要投入三、四億元經費,現在決定調整為一億元。主要修正的是,原本要選五百所品德教育核心學校、每所補助四十萬元,修正後決定先選一百所學校,小規模試驗後,未來再視情況擴大。原本台灣有品運動未來一年半要花12億元,經過調整後,僅剩9.7億元。鄭瑞城昨天並為「有品」下定義,一個人品德達到一定標準,且在專業領域表現,足以成為他人學習對象,就是一個「有品」的人。
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吳忠泰表示,家長或老師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尊重別人,對學生可能產生更大影響,比教育部推有品運動有效。他舉例,如果家長看到清潔工就一副鄙夷態度,那小孩可能也不會尊重別人,不會「有品」。
鄭瑞城說,在品德、品質、品味等三品中,品德是最基礎的。一個人有品質、品味,但沒有品德,不能稱為有品的人。過去台灣社會價值太單一,認為會讀書、讀好學校,才是有品的人,這是不對的,「有品運動」希望打破這種世俗觀念。
台灣社會長期對立嚴重,許多公眾人物的言行只能用「沒品」形容。幾乎沒有人否認,需要一股力量提升國人的品格、品質、品味,但教育部打出「有品運動」這種陳義過高的口號、加上心態威權,一開始就讓自己陷入沒品的口水戰中。政治人物,過於偏激的言行,引起社會反感,公眾人物信口開河、口不擇言,尤其在立法院,許多立委粗鄙、不負責任的言論,堪稱是沒品的代表。
鄭瑞城說,在他成長的年代,台灣人坐公車都不排隊、常擠成一團,也常看到有人亂吐痰。隨著愈來愈多人受到好的教育,這現象已很少看到。他堅信,透過教育,台灣人會更有品。
教育部的有品運動包括藝術扎根、終身閱讀等四個計畫,其實多數計畫早在推動中。如今「新瓶裝舊酒」重新上路,又找來總統馬英九當「有品列車」的列車長後,一切就變調了。教育部不夠有品、心態威權;「運動」有一種從上而下推展的意思,只有在威權時代或威權國家,才會推「XX運動」。現在的台灣是民主多元社會,任何帶有威權色彩的事物,都難以被社會認同。
教育部不須扛著「有品運動」的大帽子,只要持續推動藝術扎根、終身閱讀、環境永續等計畫,長期下來,年輕人就會愈來愈有品。更重要的是,只要檯面上公眾人物表現像個樣子,台灣就會自動進入「有品社會」,也不勞教育部去找名人來當推動有品運動的「好樣團」成員。
參考資料:
【石文南 中國時報2009.06.24摘要】北市立大屯國小,兩年來,透過與劇團合作,讓學童不斷以角色扮演及模擬情境的作法,學習到人生中的生活潛能。校長楊進成表示,孩子透過戲劇,擴展經驗、開發潛能。人生當中,不可能接觸到所有的情況或事物,要了解很多的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透過戲劇中的角色扮演、情境模擬,去察覺人生中不是只有自我,要思考不同角度。
學校二年來透過「地震來時」、「我們走過的路」、「買賣專家」、「職業人」等戲劇表演,孩子擔任不同的角色。「買賣專家」這個社會議題,學生扮演買、賣雙方,買者選擇比較,賣方推銷,讓孩子了解角色的不同、立場不同、各憑本事競爭。
【顏玉龍 中國時報2009.06.24摘要】擁有百年歷史的北縣深坑國小,克服老舊校舍等硬體困難,七年前加入教育部永續校園改造計畫,從此脫胎換骨。校長曾燕春指出,為了讓學生實踐節能減碳,學校普設太陽能及節水設備。
去年斥資近百萬元闢建能源教室,讓學生從太陽能熱水及省電裝置等,實際了解每個小動作,對自然環境產生多大的作用。校內走廊及網站,均提供每日節能減碳數據,讓孩子清楚知道每個燈具耗電量多少、每天節約用水減少多少排碳量,養成尊重自然、愛護環境與善用資源的綠色生活態度與習慣。
【林宏聰 中國時報2009.06.24摘要】高雄縣興糖國小四年前,開始推動閱讀扎根活動。「推動閱讀教育,情境與家長參與相當重要。」興糖國小校長唐忠義自己設計戶外書櫃,將校園一角改造成書香廣場,孩子們下課時間,就能從書櫃中選出自己喜歡的書,在廣場藍天下享受閱讀。
興糖國小鼓勵學生寫日記,為提高小朋友寫作興趣,校方每年選取優秀作品,至今已出版三本日記繪本集。校方更發揮巧思,將日記內容改編成舞台劇本,每年在社區鳳橋宮公開發表,讓孩子上台演出。唐忠義說,閱讀扎根教育的三大目標是培養「提筆能、開口能與巧手能。」
【林志成 中國時報2009.06.24摘要】桃園縣大竹國中,是教育部認定的品格教育績優學校,校方透過辦理「品格奧斯卡獎」,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展善良品行。學校也鼓勵老師教學以「鼓勵代替責備」,讓學生有改過機會。
訓育組長魏幸慈說,「品格奧斯卡獎」設立華盛頓獎(誠實善良)、顏回獎(孝順好學)、周處獎(知過能改)、駱駝獎(負責任勞)、畢卡索獎(創意創新)、德雷莎獎(服務熱心)等,讓功課不見得好、但品行很好的學生也能獲得肯定。
魏幸慈透露,以前她班上有一個學生偷了三百元,她大概知道是誰,但在上課時不直接點破,而是用各式鼓勵的話希望學生自首。偷的學生,其實很乖,因一時缺錢買東西,才會偷別班同學的錢。後來悄悄放回去並向老師道歉。魏幸慈跟班上同學說,「勇於改過,是最值得驕傲的,我們原諒他的過錯,並恭喜他重生。」班上同學在他們記憶中,只留下「三百元會長腳,自動歸位」的美談。
【蔡銘燦/台南市(醫藥業)中國時報2009.06.24摘要】住家附近的國中,素以升學率高著稱,是所謂「明星國中」,正前方五百公尺處,有一所私立高職,是學生基測選填志願的「後段班」。
或許是自恃明星國中的優越感的心態作祟,高職屢屢成了國中老師揶揄、嘲弄的對象。老師在課堂上勉勵學生時,不忘叮嚀:「你們要用功讀書,千萬別淪落到去唸那所學校。」更誇張的老師會強調:「你們要是讀XX高工,前途大概就完了。」左打右批,極度把學校給汙名化。
聽孩子回來轉述,以為這只是少數老師的傲慢與偏見,後來與鄰居聊起,才發現這幾乎是全校老師的「共識」,口徑一致的將這所社區高職當箭靶,全然不顧其所造成的傷害。
老師以後段班高職來「刺激」學生上進,與過去「不讀書就去撿牛糞」的說詞如出一轍,都是藉貶抑他人,來成就自己,不足為取,擺脫不掉舊思維。看來,「行行出狀元」終究只是一句口號,「唯士是貴」的觀念仍然根植。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做為教師,言行舉止,都對學生產生深遠影響,不可不慎。老師有沒有想過,當他們在給後段學校貼標籤時,是否也形同在給後段學生貼標籤?教養出一批失去同理心的冷血學子,對社會又何益?
上一篇:專注 可讓速球變慢
下一篇:小孟跑步上學只為省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