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7 23:32:25果凍讀書會

林絲緞李哲洋 舞動愛情人生


【摘要
中國時報2009.06.07黃哲斌、林欣誼、高有智、郭石城】即使年屆七旬,林絲緞仍神采奕奕,步履矯健,她在寬敞明亮的北投住處接受專訪,長談她歷經女工、人體模特兒、舞者、教學者的生命蛻變,以及她與李哲洋少為人知的愛情故事。

林絲緞,曾是楊英風、李梅樹、楊三郎、席德進的創作靈感來源。那年她廿四歲,台灣第一位女性裸體模特兒,全國矚目的新聞人物,一舉一動衝擊保守的台灣社會。她只有國小學歷,卻在師大旁聽九年;她不是畫家,卻開畫展,她不是攝影家,卻開攝影展。她的傳記熱銷,被形容為「印好還來不及曬乾,就被搶購一空」。

在最絢爛的時刻,她宣布退隱,嫁給一名窮教員。多年之後,她摯愛的丈夫,台灣音樂文史開拓者李哲洋,英年早逝,留下一子一女,林絲緞則長期投入熱愛的舞蹈教學,教授自閉症等特殊兒童長達三十年。

問:近年的生活型態?

答:我是「越活越不服老」,現在每星期工作六天,其中兩天在永和社區大學教舞,學生從二十歲到七十歲,許多學生已跟我學了十幾年;另外兩天教授特殊兒童啟發式舞蹈,對象包括自閉症、唐氏症、躁鬱症的學童,藉由身體接觸及意識統合教學,增加他們與外界的互動。此外,今年起我與國北師合作,每周兩天為他們訓練特教老師,讓他們學習以舞蹈啟發特殊兒童。

問:一位全國知名的人體模特兒,為何會投入特殊兒童教學?

答:二十幾年前,我在溫州街開設舞蹈教室,以啟發式舞蹈為特色,當時台灣對自閉症還很陌生,有天,一位台大醫院兒童心理科的詹醫師,帶了幾個孩子來學跳舞,但對方並未明講。

等到我開始教學,發現這些小朋友不太一樣,追問家長才知道他們都是自閉症的孩子;但也因如此,我開始投入特教舞蹈教學,不斷向台大醫生請教,並從教學中吸取經驗。現在我有三位助手,其中有一位是留德醫學博士,為了協助我,還去攻讀教育研究所。

問:當年,為何會成為台灣第一位女性人體模特兒?

答:我的生父是日本人,我出生不久,與母親就遭離棄。小學畢業後,我因無力升學,到工廠當女工,因為年輕沒定性,大多做不久;那時,鄰居江明德是師大美術系學生,他們想找一名女性模特兒,就與女友刻意邀我出去玩,同時慫恿我「師大有一個畫畫系,很好玩」。

然後,他們帶我跟著班上同學看畫展、翻畫冊、騎腳踏車、碧潭玩水;混熟之後,漸漸接受藝術與裸體這件事,我一開始穿著衣服讓他們描摹,慢慢只穿泳裝,一年左右,才全裸讓他們作畫。

問:妳當時開風氣之先,曾對台灣社會造成莫大衝擊,家人是否諒解?

答:有次,江明德將一幅我的裸體畫作掛在房間,警察上門查戶口,看到後認為他有問題,還把他帶到派出所,驚動當時的系主任袁樞真出面作保,她還斥喝警方亂來。

至於我母親,隱約知道我在作什麼,但她算是明理的人,原本都不戳破;直到新聞鬧大後,有天我騎著腳踏車回家,當時我們住在和平東路,附近都是稻田,路邊兩名女性鄰居對我指指點點,說「不知羞恥,脫光光讓人畫的查某回來了」,我一氣之下,把她們推入路邊溝圳,我才被迫搬離家中,租屋獨居。

答:我在師大擔任模特兒九年,平時就跟著同學一起上課,長期耳濡目染,讓我對繪畫、音樂等藝術的興趣越來越濃,在當時女同學的鼓勵下,我開始學芭蕾舞,在台上當模特兒時,還會開玩笑擺出舞姿。

問:在最顛峰時毅然宣布不再擔任模特兒,嫁給音樂家李哲洋,能否談談他?

答:他是非常聰明的人,也是台灣最早的原住民音樂採集者。他不但獨力編輯音樂雜誌,還蒐集了七十大箱音樂資料,後來有幾所學校搶著想收藏,我們最後決定捐給北藝大。

過世前,他正著手編撰一本台灣音樂辭典,資料都找好了,一旦出版,對音樂界會有很大貢獻,可惜五十七歲發現罹患淋巴癌,三個月就走了,所以我說他「生不是時候,死也不是時候」。

答:如果沒遇見他,我可能會存錢出國,四處流浪學舞;不過,他也是膽子很大才敢娶我。他父親是白色恐怖受難者,家庭經歷讓他的個性有些壓抑,但這些事他很少講出口。以前我們住在敦化北路,只要一到雙十節,就會有便衣警察衝上樓搜索,東西都亂翻亂丟,李哲洋會緊張地坐在椅子上發抖,反而是我不知天高地厚,氣得跟警察頂嘴。

不過,那時我家像是個小沙龍,雷驤、戴洪軒、林崇漢、郭芝苑等人常來我家談文論藝,有時一聊就是三天三夜,聊到家裡都沒東西吃,就煮一鍋稀飯攪糖裹腹。

問:妳已經七十歲,身體依然很健朗,打算一直教舞?

答:我保持健康的方式就是「盡量放鬆,順其自然」,例如我不見得照時間吃三餐,而是身體告訴我「餓了」才吃。至於教舞,我打算一直教下去,除非有天身體告訴我「不行了」,屆時再說。

【摘要2009.06.07黃哲斌、林欣誼/中國時報】林絲緞那本自傳《我的模特兒生涯》原連載於中華日報,由文星書店出版;此外,還有一本柯錫杰、李錦松、莫一明……等攝影家拍攝的《林絲緞影集》,收錄她擔任攝影模特兒的作品。當年,林絲緞邀集這些攝影作品,一起公開展出,還首開先例收門票,一人一元,沒想到攝影展的收益,讓她的畫室得以支撐多年。

自模特兒一職退隱後,林絲緞專注投入舞蹈及教學生涯,她的舞蹈啟蒙老師是許清誥,後來蔡瑞月邀請黃忠良回台教舞,她與林懷民、游好彥都曾入門受教。四十二歲那年,她隻身到美國遊歷學舞一年,積蓄用盡才回到台灣,未久就開啟特教舞蹈的生涯。

至於李哲洋,則寫下台灣音樂研究史的獨特篇章,他十五歲以第二名考入省立台北師範音樂科,後因被列入黑名單,遭退學。他發憤自修,當過書店店員、製圖員;與林絲緞結緣後,為讓她有較穩定的生活,透過普考、高考取得公務員資格,得以在基隆三中擔任音樂教師。

李哲洋最為人稱道的是,他不但開啟原住民音樂採集的先河,又獨力編撰《全音音樂文摘》長達十九年,為台灣早年最重要的音樂刊物,也是愛樂者吸收國內外音樂資訊的養分來源;他身後留下七十箱音樂史料,收藏於台北藝術大學總圖書館頂樓的「李哲洋紀念室」。

【摘要 中國時報2009.06.07 高有智、黃哲斌、林欣誼、郭石城】當年轟動全台的第一女模林絲緞,在感情路上卻小心翼翼,內心渴望愛情又不敢打開心門,直到遇見李哲洋窮追不捨,頻獻殷勤,還抱了一顆大西瓜到她家,連林絲緞的阿嬤都稱讚李哲洋「這個不錯」,窮學者才贏得佳人芳心。

林絲緞雖擔任師大專業人體模特兒,在保守社會文化中卻對愛情產生陰影。李哲洋的出現,才逐漸瓦解她的心防。當年,江明德等一群愛好藝術的青年,經常在一起聊天、登山、旅遊,林絲緞與李哲洋因而結識,兩人常到文星書店對面的「田園咖啡廳」聆聽古典黑膠唱片;最後,李哲洋也選擇在「田園」向她告白。

林絲緞原本擔心,未來另一半會介意她當人體模特兒的經歷。但她細心觀察李哲洋很久,發現李哲洋並不在意,因此當時雖有其他「有錢有勢的追求者」,林絲緞還是定情李哲洋。「他實在追得太厲害了!」李哲洋曾在桃園教書,有次跑到台北找林絲緞,兩人事前並未約好,結果李哲洋訪遍林絲緞每一位友人,來回搭車把身上的錢都花光了,「他做事很有毅力,想做的就是會堅持到底!」

除此,李哲洋的人生境遇也讓林絲緞動容。李哲洋的父親李漢湖,任職八堵鐵路局圖書館管理員,無端捲入政治事件慘遭槍決。林絲緞不捨地說,父親過世時李哲洋年僅17歲,因母親已改嫁,親戚又不敢出面,李哲洋只好央請同學一起為父親收屍,「這件事對他影響太大了,我和他結婚,或許部分是因同情他的遭遇。」

儘管家族有著政治受難者的陰影,並不妨礙李哲洋將音樂、藝文帶進家族。李哲洋年輕時與作家雷驤是摯交,妹妹後來也嫁給雷驤,姪女雷光夏、雷光涵自小與李哲洋的兒女玩在一起,聽音樂、玩樂器,也間接造就了雷光夏的音樂才華。冥冥中,李哲洋對音樂的熱愛,彷彿找到家族傳人。

JJ 2013-06-14 12:28:17

林絲緞不捨地說,父親過世時李哲洋年僅17歲,因母親已改嫁,親戚又不敢出面,李哲洋只好央請同學一起為父親收屍,「這件事對他影響太大了,我和他結婚,或許部分是因同情他的遭遇。」
----------------------------------
林絲緞女士所言有必要澄清一下. 當時去認屍者包括李漢湖其現年88歲住桃園的大姪女李采香女士及1982年75歲過世的大嫂李蔣二妹(李漢湖大哥李景福早在1945年左右, 39之齡因病過世), 並非林女士所言"親戚又不敢出面,李哲洋只好央請同學一起為父親收屍". 請同學收屍? 17歲的同學還是小孩, 尚未成年, 怕死了, 怎能怎敢去收屍? 是吧. 比照雷驤所言"鄉人及岳母去收屍", 兩項說法有甚大差異. 1950年李哲洋母親早被之前從大陸返台的父親李漢湖無情休了, 父母親離婚. 被李家男丁欺負的可憐母親早被趕出家門, 如何去收屍? 是吧. 無奈下, 李哲洋母親帶最小的女兒Amy(雷驤的夫人, 李哲洋么妹)回娘家住. 之後李哲洋母親改嫁, 生下善美善忠二姐弟(住台中市雷中街). 李哲洋母親約1990年代初期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