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23 23:49:54果凍讀書會

嘉邑行善團第400座橋通了


【摘要
5.23.2009聯合晚報╱翁禎霞/屏東】嘉邑行善團自從民國57年建造第一座橋木造橋樑,到今年屏東縣霧台鄉的大武一號橋完工,剛好是第400座,目前還有98座待建橋樑還在「排隊」。團長曾茂森說,「100元的力量真的很大。」

嘉邑行善團原是由一群默默行善的人組成,他們利用夜間人車稀少的時段,在嘉義市街道間修補道路坑洞、後來慢慢服務到修補橋樑,一直到民國57年他們興建了第一座木造橋,才開始了造橋傳奇。

現任團長曾茂森說,目前行善團大約有16萬多名的會員,靠著每三個月100元的造橋功德金,他們在全省各地幫地方造橋,這幾年因為颱風多、洪水多,「山裡待建的橋更多了」,行善團的足跡又更廣了。

很多人肯定行善團的效率,曾茂森則說「其實是政府花在規劃的時間太多了」,很多橋不是還在規劃,就是還在跑流程,再不然就因牽涉單位多,步調不一、多頭馬車,結果一事無成。「我們來做,程序上是簡單一點」,可能因此傳開了口碑,目前向行善團登記待建的橋就有98座。

今年第一季,行善團就已收到了1700多萬元的善款,目前除了霧台鄉的大武一號橋外,還有南化水庫附近的一座橋也正在興建,他們希望集結更多民間的力量,繼續造橋,為更多需要的人開路。

屏東縣霧台鄉大武村的一號橋自94年被海棠颱風沖毀後,等了3年都無法重建,去年底靠著「嘉邑行善團」16萬會員的100元愛心,大武一號橋終於在今天上午舉行通車儀式,等了3年的村民莫不開心地笑了。行善團特別將此橋取名為「仁棠橋」,屏東縣長曹啟鴻,特別上山感謝行善團的義舉。

屏東縣霧台鄉大武村仍有100多戶民眾居住其間,大武一號橋是在94年遭海棠颱風夾帶豪雨沖毀,當時屏東縣政府曾向中央爭取兩千多萬元修復,未料因工程位處偏遠,工程一再流標,直到9511月才發包成功,結果施工期間又遇洪水,工程一停就是半年,去年4月縣府不得已只好和包商解約。

去年5月部落志工上山送麵包,親身經歷斷橋及落石包圍的危險後,立刻居中牽線,以造橋聞名的「嘉邑行善團」終於深入屏縣霧台山區伸援。大武村位於海拔800公尺處,入山道路崎嶇難行,「光吊車就得走兩天才能到達工地」,不過這樣的難度並未考倒嘉邑行善團,團長曾茂森就說,當初地方只要求做5公尺寬的橋面,但顧及安全,行善團勘察現場後主動拓寬為8公尺,後續投入經費近千萬元。

參考資料:

佛光山非常富有

全台募款累計逾4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