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16 21:55:55果凍讀書會

從美國金融國災 到台灣政策災


南方朔 中國時報2008.09.16摘要

過去廿年,金融權力無限擴張。金融體系透過所謂的「會計創新」和「金融創新」而從事『金錢遊戲』,操縱財務槓桿,將債務包裝成各種衍生性金融商品,並鼓動出美國甚至全球的『房市股市投機潮』。今天,這個最大的泡沫已告破裂,『全球資產則大幅縮水』,目前已非前階段人人談虎色變的「通貨膨脹」,而可能是更嚴重的『通貨緊縮』,人們終於發現兩個最嚴酷的事實:

一、原來金融體系,竟然已成了一個「利潤歸私,代價則社會化」的體系。這些大投資銀行、房貸公司、信保公司,在享受到泡沫化階段的利益,闖出大災難後,全都由國民來埋單。

二、在金融泡沫形成的過程中,整個經濟的話語權,已被『房市股市分析師和投資顧問們所壟斷』,他們創造出一種似是而非的經濟「通行見解」(Conventional Wisdom),美國前輩經濟學大師高伯瑞,就明言這是一種看起來「無罪的『詐欺』」。當這些人的角色取代了真正的經濟學家,反映到各國經濟政策面的,則是國家『經濟資源的錯置和貧富差距的日益絕對化』。

而開發中國家受到這種經濟話語權的影響,在制定經濟政策時,當然也同樣嚴重的資源錯置。那就是逐漸失去了「國家經濟策略」,而使得整個政府『淪為只替少數人所謂的「市場」服務』,與房市有關的土地市鎮開發及周邊產業得到鼓勵,而攸關整體的重要設施則嚴重的在資源排擠下落後。

這是一種「政策災」!美國的「國災」,實在是以「政策災」為其條件。近年來印度跟隨著那種似是而非的「通俗見解」而制定政策,都市及衛星社區一片榮景,但『人民福祉、道路橋梁、教育設施,以及公共飲水等則毫無進展』,甚至每下愈況。因而印度學界遂出現要求有自己的「國家經濟策略」的聲浪。

台灣各地方很重要的基本設施如道路、橋梁、堤防,以及山岳地帶的『護坡,早已年久失修,由於資源排擠而得不到重視』。這次辛樂克颱風的水災,由於后豐大橋斷落慘劇的橋災,其實已將台灣基本設施嚴重落後老舊的問題突顯了出來。『基本設施的完整健全,乃是一個國家全方位經濟能量的基礎』,由這次的水災橋災,我們政府在拚經濟之際,可能已需要有真正的「國家經濟策略」,而不能只是在股市房市這些「通俗見解」上打轉。

而對基本設施做出大幅的更新,這也是減少災難,以及為經濟再出發打造基礎的必要工作。水災橋災不可怕,政策災才更嚴重。或許,我們的「九萬兆」,已必須在「國家經濟策略」上多所思考了。

參考資料:

http://earthk2007.blogspot.com/2008/07/blog-post_6041.html

http://earthk2007.blogspot.com/2008/07/blog-post_6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