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10 21:17:27果凍讀書會

媽媽太嘮叨 3成小四生不送禮

喬慧玲/中國時報  2008.05.10 摘要

母親節,在各界歌頌母愛的同時,卻有約『三成的小學生』表示,不想送禮物給媽媽,理由包括『媽媽太嘮叨、只會要求「做功課」、總是命令孩子』做這做那;還有學童表示,送禮物的對象想要改成阿公、阿嬤,甚至是家中的『外籍幫傭』。

【袁瓊瓊 中國時報  2008.05.05 摘要】

身為母親,能夠給孩子的最大禮物,便是教導孩子『自信,喜歡自己,並且深信自己的生命是有意義的』。而要有能力教出這樣的孩子,就必須先成為一個『喜歡自己、有自信的母親』。祝福台灣母親們,在閱讀中,學習到愛自己和照顧自己。

在我的時代,女人的天職是作妻子與母親。與我同輩,或更早一些的許多女性,受了高深教育,到頭來不過是回家帶孩子。有個朋友,巴黎大學畢業。後來跟先生到紐西蘭去開牧場,成了徹頭徹尾的農婦。她在巴黎大學修的藝術學分,照她的說法,結果只用在分辨馬糞乾透與否的色調深淺上。

這跟一個觀念有關,似乎所受的教育必須用來交換某種價值:或者社會地位,或者金錢,否則,便是個浪費。現在的女性,多數是職業婦女了,也許因為社會結構,也許因為要完成自己,女人們從家庭出走,成為半職母親。很難講女性在現代,是不是地位更高,或者更有「價值」了,但是,『忽略,甚至輕視「母職」』,我覺得是普遍現象,幾乎沒有人從「母親」這個身份獲得成就感。

夏瑞紅在《醬子就可愛》他們認為:「母親是每個人一生的第一位教師。」因此,如果家貧,只能供養一個孩子唸書的話,那要讓『女孩優先』。因為女孩是『未來的母親』。這個對於母職的概念非常重要。『女性受高深教育,其意義在於教養出優秀的孩子』,她『受教育,不是為了成就自己,而是為了成就世界』。母親這個職務的偉大和莊嚴處,便是她是一個『捏塑世界的人』。她教育出怎樣的人,那些人就創造出怎樣的世界。

因此,『母親必須受教育,是因為她必須是智慧和明智的,她必須要自身健全,自信,懂得人生務實的部分』。高等教育,我以為即是培養作母親的眼界和格局。之後把這眼界和格局帶到家庭裡,教育自己的孩子。很可惜,許多母親,沒有把自己的「能力」使用在母職上。

現在女性對於身為母親,充滿『焦慮,無知,茫然』,覺得自己『不會帶孩子、不會做家務』,生育成了大事,許多女性甚至為了逃避「成為母親」,選擇不生養孩子。這真是很可惜的事。全世界大約『權力最大的職務』便是母親。就算是世界領袖,也無法讓一個人全面性的接受他的影響。但是所有的孩子,畢生都會接收母親的影響。所有的人,無論男女,追究他的行為,其後都有母親的影子,我們不然是完全模仿母親,不然就是走到了母親的對面去。

李鈞震:推薦每一位母親,熟讀論語,實踐論語,把先生、小孩教成子貢、子游等。

參考資料:http://blog.sina.com.tw/earthk/article.php?pbgid=58722&entryid=575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