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8 20:32:55果凍讀書會

仇恨的教育

黨化教育1

1.      仇恨是天性嗎?如果是,就需要「知識」和「努力」來管理。

2.      仇恨、憤怒是一種天賦的本能,是人們遇到危機時用來保護自己、使自己可以對敵人戰鬥的情緒,然而,這種本能如果沒有被理性所引導,它就會演變成失控的行為。

3.      被失控的仇恨所控制的人,不是仇恨傷害他們的人,反而會仇恨愛他們的人,或者發洩情緒在無辜而軟弱的人身上,或者把別人一點點的錯誤,擴大成殺人的罪行,給予不成比例的報復

4.      沒有一個仇恨者想追求仇恨,他們渴望愛,如同一般人,他們也一樣觀看愛情影片,幻想幸福的愛情以及不幸的愛情,可是,幾乎沒有一個人想到,「愛,是需要學習的」。

5.      .仇恨者非但不知道,愛是需要學習的,而且還以為,恨就是愛,或者恨與愛是可以並存的,這是人類無知的想像,加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大眾媒體教育的成果。

6.      蔣經國時代的黨化教育,所傳達的愛,就是反共、痛恨匪諜,而實際上沒有小學生見過任何匪諜,只見到說方言的學生、功課不好的學生被狠狠地羞辱與體罰,學校教育告訴我們,這就是愛,事實上,這是仇恨教育。

7.      秀朗國小透過校歌,教育學生「愛」秀朗,愛的方式,包含要繳許多錢,給張培方校長包工程,不然就會遭受貼紅榜的羞辱,校長每天在升旗典禮上,教育學生要膨脹自己,理由是秀朗國小是全世界最大的小學,人數達金氏世界紀錄,獲得電視節目「大亮相」的拍攝,並且教育學生,秀山國小、網溪國小、育才國小等鄰近的學校,都是很不好的學校,至於學校發生六年級男生強暴國小二年級女生的犯罪事件,老師竄改學生資優班考試成績的犯罪行為,這一切學生都必須在愛的理由下,忽略此一嚴重的錯誤。

8.      黨化教育下,大部分父母、老師,把愛的問題認為主要是他們有沒有「被愛的問題」,而沒有想到「去愛的問題」,更沒想到自己「愛的能力」的問題

9.      黨化教育之強化仇恨的問題,並非過去的歷史,它存在於所有三十歲以上的族群思考行為模式中,並且透過各種方式,互相傳遞、擴大。舉例來說,在媒體界常出現同行互相仇恨的問題。飛碟電台的長官在會議中指責,手下的記者與中廣記者合作採訪新聞是一種「通匪」的行為;同樣地,中廣的長官也痛恨手下之記者與飛碟電台記者走太近,兩邊長期教育仇恨的結果,造成飛碟電台董事長趙少康兼任中廣董事長時,無法帶領中廣,對中廣的員工來說,趙少康是匪諜。

10.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中視新聞與台視新聞,東森新聞與TVBS新聞,聯合報與中國時報。上午十點一個小小的火災,東森與TVBSSNG 衛星連線相差一分鐘,相信沒有觀眾會認為這有甚麼差別,但是他們的記者會非常緊張地說:「糟了,糟了,長官要罵了!」

11.  這種教育與國中時期一兩分之差,便慘遭福和國中A段班班導師痛打一般,有一位女性的福和國中班導師,甚至要求學生對丟一兩分流眼淚,對於不哭的學生,她痛罵「不知羞恥」,這樣的班導師,是當時的校長潘貽燕所認可的。

12.  在黨化教育的文化中,人們所謂的「可愛」,常常本質上只是「迎合當權者的好惡」,愛他們所愛的,恨他們所恨的。

13.  當趙麗雲在新竹女中週會演講,分享她在國民黨文工會做櫃台接待,極力使高層對她有「好印象」,因此獲得獎學金留學,學生便學會一種「做表面工夫」的愛的形式,趙麗雲又在演講中表達留學期間,丈夫外遇的不滿情緒,這又使學生學會仇恨。由於趙麗雲並沒有傳達教育學原理中「愛的知識」,最後學生受到的就是仇恨教育。

14.  仇恨,是一種需要被理性所約束天性,如果人們抱著「愛」無須學習的態度,仇恨就會自然發生。如果沒有在愛方面受過教育的人,當人有權力,可以要求別人配合他們時,那麼,他們就自然對別人行使仇恨教育。

15.  談戀愛,人們會認為愛的問題是「對象好不好」的問題,而不是自己能力的問題。所以,尋找愛情就是尋找一個「好的對象」。可是黨化教育,連「蔣中正殺人是學生的壞榜樣」都被禁止思考,民進黨也被直接歸類為「亂黨」、李遠哲是「知識份子之恥」都是國民黨的仇恨教育的重點對象;相似於達賴,被中國視為萬惡之首。

16.  一事不做的人,就一事不懂;一事不懂的人,就一無所知;一無所知,就一無所愛。無知的人,總是給身邊的人無止盡的痛苦;生活若充滿了痛苦,如何有甜蜜幸福的感覺?(徐弘毅1.12.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