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5-28 20:16:55天才、是天才
竹竿怪人那組的導讀之一
壹 報告主題:書籍設計 視傳一忠
貳 相關導讀:視覺傳達設計欣賞
http://www.peopledaily.com.cn
http://www.kepu.ac.cn/big5/technology/
printing/evolve/evl133.html
1書籍是一切知識的泉源,各種科學的開端。
2許多國家因各自的民族傳統和社會生活的差異,其書籍藝術風格也表現出各自
不同的文化特色,如下:
英國─簡潔、嚴肅、正統、但比較保守
美國─明快、強烈、廣告味較濃
法國─活潑、華麗、受繪畫影響較大
德國─嚴謹、合理、但不失機靈活潑
義大利─優美、新穎,粗獷與纖柔相結合
瑞士─清新、嚴謹、有強烈的現代感
蘇聯─穩重、有力、但印製較差
日本─新穎、古雅、東西方風格並存
中國─蘊藉、淡雅、東方味濃
3書的五感:意識層面、操作層面、圖文版式編排、書籍的插圖、印刷工藝和材質的選擇與應用
4有關文獻:
裝幀藝術是書籍的美學靈魂
邱陵
《西湖漫拾》豐子愷設計(1933)【編者按】由我國著名裝幀藝術家邱陵教授編著的《邱陵的裝禎藝術》一書日前已由三聯書店出版。書中對古今書籍裝禎藝術的理論與實踐作了詳盡而深入淺出的論述。這裡摘選一二,以饗讀者。書籍裝幀設計者要具備廣泛的修養。沒有博大精深的文化素養,既不能解決突如其來的設計中的矛盾,也不可能創造出有水平的設計來。設計的根本是構思,而構思缺少文化素養是不行的。沒有文化修養,就沒有創作設計。即使去進行設計工作,往往也是沒有深度,構思不巧或者格調不高的。技術訓練和藝術修養的區別,將會在這個時候反映出來。一位芬蘭的書籍藝術家曾說裝幀設計是有紀律的狂想。又有紀律,又有狂想,二者是矛盾的統一體。熱衷狂想而否定紀律的畫家,難以介入裝幀;強調紀律而忽視狂想,裝幀設計又成為桎梏,難出真正的裝幀藝術。“借題發揮”一詞便於解釋書籍藝術的特征,它既要借題,又要發揮。魯迅先生的設計常用中國的石刻;馬蒂斯的設計常用線描和剪紙;陶元慶的設計常用裝飾變形的人物;陳之佛的設計常用圖案;而司徒喬的設計,則常用速寫。說明他們不排斥各方面的知識,兼收並蓄後纔能獨出心裁。六面體的書不是作為雕塑去欣賞,而是在不斷的展示中。這恰如中國庭園建築中所說的,“層層進深,互相因借,分隔中有連貫、有貫通,障抑中有窺透”。黑與白中間有連續性,虛與實中間有連續性,有與無中也有連續性。有人以為版面設計沒有形像,不是美術。如果說它不是美術的話,那麼它就是一種藝術。正文編排就是要把那些版面的造型要素,加以有機的組合。編排是平面設計的重要課題。它利用黑白對比、後退與前進、縮小與膨脹等視覺現像,由設計者擔任總導演,縱橫捭闔,運籌帷幄,運用一切手段去完成一本書整體的藝術設計。插圖的外文是Illustration,語源為“照亮使其看得見”的意思。也就是說將看不見或看不清楚的東西,照上光線,使其視覺化的意思。每一局部都有畫或裝飾,嚴格地說,不等於有了設計,更不能說是有了總體設計。這是因為它沒有統一的美學構思去統率、去總攬前後,自始至終;去運籌帷幄,分層布勢,因而它隻有外貌卻沒有靈魂。有一位演員說過:“我們是演別人的故事,流自己的眼淚。”裝幀藝術家就是要在作家的土地上建造自己的藝術殿堂。我們在搜集素材時,看起來是笨拙的,而我們在設計使用時卻是巧妙的。比如用到設計中的一件小道具,有時候就能說明一整本書的故事中心,或揭示一件事物的本質。電子計算機參與設計,本來是一件好事。它能促進設計技術的現代化,是設計者的好幫手;它也能提供設計方案的最佳選擇,縮短出版周期。但有些出版單位和設計者,反客為主地把書籍裝幀設計的主動權完全讓給了電腦,忘記了設計者的創意纔是藝術創作的最為關鍵的因素。長此以往,不僅會降低書籍裝幀藝術的設計水平,而且還會降低書籍裝幀藝術的學術水平,削弱書籍裝幀工作者對書籍裝幀藝術本身的把握。一旦如此,必然使作品產生華而不實、俗而不雅的後果。書籍的裝幀形式千差萬別,但是,作為一個載體,它們的共同目的都是將這滿載文字之舟送到讀者的彼岸。來源:光明日報 《心的探險》魯迅設計 (1926)
書籍裝幀中的學問─空白
書籍裝幀的誤區
新華網 ( 2004-04-08 08:36:20 ) 稿件來源: 中華讀書報
文/李叢芹 書籍不僅是香茗和美食,它還灌溉著人們的心靈,幫助人們開創雋永的人生。正因為人們用書、愛書、惜書、藏書,所以才打扮書、設計書。近20年來,國內書籍裝幀設計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許多精美的作品為中國書裝藝術的繁榮和發展點燃了一盞盞亮麗的燈火,並縮小了與世界裝幀設計水準的差距。但在豐富多彩的表像下,還存在著如下誤區,影響了裝幀設計的進一步發展。 一.誤讀多元。多元化是工業時代藝術發展的普遍狀態,裝幀設計也不例外。多元意味著創造個性的充分展示,意味著對觀眾多向性需求的尊重和適應,給不同的要求提供不同的口味。但“多元”不等於“雜亂”,“豐富”不等於“無序”。裝幀設計在強調多元性和設計家個性特點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忽略“類性”的誤區,以至於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學術專著、普及讀物等的裝幀界限全然混淆,眼花繚亂的臉面造成讀者選擇的困難。同時,在華麗精工的表像下,又隱藏著精神的貧乏與倦怠。其實,“多元”應該是“類”的“多元”、“種”的“多元”和“個”的“多元”,或者是“種類”區別下“個”的多元。是貌似“無序”的“有序”,是“雜多”的分類“統一”。商務印書館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外國文學名著叢書》、南京大學出版社的《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都以其獨特品類和套書風格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本來圖像資訊化、網路化形成的資源共用,應豐富書裝設計的手段和表現形式,然而其負面作用卻降低了書裝設計的門檻,書裝被簡化為圖文拼版,這就為低俗設計或根本不懂藝術的設計大開了方便之門,導致書裝設計的“類”風格被淹沒在五花八門的圖像之中。 二.漠視國際。隨著我國加入WTO,圖書模式國際化趨向使書裝設計國際化要求的重要性日益突顯。人民大學出版社、廣西人民出版社等單位為適應圖文時代的到來,注意到圖書開本、插圖和版式儘量與國際接軌,倒是一些“皇家”出版社仍固守著舊的開本和版式,不願改變,以至於在國際圖書市場上顯得寒傖,國際圖書大獎也就與之無緣。難道改變舊的模式就那麼難嗎?看來,主要還不是技術問題,思想認識才是本根。 三.忽視整體。傳統書裝設計由於分工過細,加之對整體性認識不足,導致書裝設計局限於封面這個方寸之地,如同女孩化粧,只作表面文章。隨著近年來對外開放與交流的深化,裝幀設計由單純的封面設計發展到整合內容、材料、版式等一系列書籍因素的整體設計,已經越來越引起裝幀界的重視。一些出版社還成立了策劃室,把裝幀設計提高到整個出版行動的戰略地位。但從總體來看,我國裝幀設計的重點仍然停留在封面上,缺乏設計的有機系統性。而沒有一個有機的整體戰略眼光,是不會設計出一個好封面的。所以,我國裝幀設計界應儘快從單純封面設計的誤區中走出來,進入有機整體設計,書籍評獎也應以有機整體設計為標準。 四.屈從“權”“利”。在書裝設計領域裏,設計家的創造性設計常常被有關領導的個人意志所左右,以至於發生好的創意被否定,蹩腳的方案卻被認可。另外,書裝設計還要受發行部門的制約,為了遷就市場對流行文化低俗口味的偏好,設計家不得不做違心的設計。那麼,如何既尊重領導,又提高領導;既適應潮流,又引導潮流,儘快從屈從“權”和“利”的誤區中走出來,提高中國書裝設計的文化品位,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五.陳列封閉。書籍裝幀的展覽和評獎,應該向觀眾全面展示書裝從裏到外的整體設計水準。所以,書裝設計的陳列必須是開放式的,即運用多媒體的方式、書籍展開的方式、局部放大的方式、旁加評點的方式、旋轉書架的方式、動態展示的方式,向觀眾全方位展示設計的精髓,透過設計家與讀者的互動式交流,在傳播設計文化內蘊的同時,促進書裝設計向前發展。然而,我們歷屆的書裝展覽幾乎都是封閉式的,甚至連開架售書的開放性都沒有,裝幀設計展覽變成變相的博覽會或展銷會,這無疑弱化了書裝展覽的功能,也消解了書裝展覽的根本意義。 六.轉型遲疑。上述種種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體制的問題。國家現在正在強化體制改革,許多報業、出版業乃至電視劇的製作都開始走向產業化、集團化、股份化經營,一些敏感的裝幀設計家也辭掉公職,率先成立工作室,拓展了個人發展的空間。而大部分裝幀設計家仍甘於在各個出版社扮演著邊緣角色,服從於多重指令,陷入可有可無的被動境地。為什麼不能勇敢地走出圍城,邁向市場,打造產業,放飛夢想呢?而就整個裝幀設計界而言,應該脫離政府計劃經濟體制,依靠市場化良性調控,把人力、精力、智力、財力集中起來,成立中國平面設計集團。此一路徑,不妨一試。 記得韓愈有兩句詩云:“為將纖質淩清鏡,溼卻無窮不得歸。”意思是說,柳絮想越過池塘,卻被池水打溼,再也飛不起來。我想,書籍裝幀也只有不被“誤區”裏的水打溼,才能高飛遠走,創造出輝光妍妙、精美絕倫的世界。
鐘藝兵
市場環境中,作為商品的圖書已經越來越注重包裝形式,商家明白,一本好書要在市場中“暢銷”,包裝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而在諸多包裝理念中,“空白”的表達正漸漸成為現代包裝設計中的“新寵”。
當代設計崇尚簡潔明了的風格,許多作品中都留有大片的空白,僅以極少的文字或圖形作為表達中心,這極少的文字或圖形在大面積的空白作用下,顯得格外的醒目,成為視覺中心,引起人們的注意,引導人們閱讀,完成有效的表達。
書籍裝幀中空白元素的運用
在書裝中,空白的元素可以運用在封面、扉頁、插頁、版式設計等之中,具體運用如下:
1.封面:封面中運用空白元素時,可以是大面積的空白配書名或簡明的圖形,也可以是在繁雜的圖形中空出某處空白。這樣的設計能突出書名,引起注意,達到簡明扼要的效果。設計時要考慮空白的形狀,標題的位置,不能給人以簡單粗糙的感覺。
2.扉頁:扉頁主要用於保護、襯托內文,是開始閱讀內文前的一個序曲。在運用扉頁空白頁時,注意頁碼適中,如果空白太多,會造成紙張浪費,同時就像序曲拉得太長,使人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扉頁空白頁,可印上色塊、圖形,也可點綴上一兩句話。
3.版式:內文的空白主要應用在版式和標題上。目前的書裝為了節約紙張,大多是把文字以一大方塊排滿整頁,顯得呆板,如果能稍有錯落,留出一些空白,會使版面錯落有致,富於設計味,顯得匠心獨運。
4.標題:標題的空白預留,會使標題顯得更空靈,使人一目了然,產生一種閱讀愉悅感。這種效果比起用加大字號加粗字體更能突出標題,卻又能讓視覺有輕鬆感。
空白的審美價值
空白並非是實體安排所剩餘的空間,它是具有與實體同等價值的表達元素,這種元素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
1.簡潔之美:在電腦技術應用於書籍裝幀設計后,有些設計師在版面中疊加了很多東西,弄得花裡胡哨的,不僅沒有美化版面,反而使讀者視覺容易疲勞,甚至會在心理上產生逆反情緒,拒絕閱讀。現代設計應崇尚“少即是多”的原則,盡可能以極少的元素進行設計,使版面簡潔明了又豐富細膩。極簡的極致就是空白,利用空白元素進行設計,通過對其形狀、位置的不同組合,產生千變萬化的效果,卻又具有簡明扼要的美感。
2.淡雅之美:書籍裝幀的目的除了有利於讀者閱讀之外,便是要使圖書的品質有所提升。圖書品質的提升在於設計時對圖書整體氣質的把握。白色給人以一種素雅的美感,在書籍裝幀中恰當地運用空白元素,給人以不施粉黛,天然去雕琢的質朴之美,可給人以素雅的審美享受。
3.輕鬆之美: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給人以閱讀上的休息與輕鬆,是一個重要的設計目標。書籍中的空白,猶如音樂中的休止符,給人一個停頓,以轉換到下一章節。
4.想像之美:空白能給人以無限的想像。中國的古代畫論中“畫留三分空”就是對空白運用的精僻解釋。在書籍裝幀中留出空白的位置,便是給讀者提供這種想像的園地,產生一種神秘感,給人留有想像的余地,回味的空間。
總之,我們運用空白元素是為了使版面更有效率,使讀者在閱讀時更有輕鬆愉悅的審美享受,在書籍裝幀中合理的、有創造性地運用空白元素,使書籍更具設計魅力。
稿件來源:中國文化報(2003年6月16日第3版)
(責任編輯:孤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