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30 13:09:04塵瑀

(四)悟得本來無一物

               圖片~取自森情寫意
            http://forestlife.info/about.html


悟得本來無一物~心性泉源~古月編著


  現今修行者很多都在學佛修行,但是要知道學佛到底在學什麼?是學佛留
下來的經典?或是學佛的智慧?學佛的精神理念?如果答案是的話,那表示你
還未開悟,自性還未能當家作主。為什麼?

  因為佛不是用來模仿的,而是藉佛的智慧開啟人人本具足的慧,藉佛的行
持來實踐我們的菩提悲願。想想:千千萬萬人都在學佛,有幾人能達到佛的境
界?

  那是因為:一、沒有捨棄依賴心。二、未能自性自度。三、不懂得承擔一
切苦難與挫折」,修行才沒有成就。所謂自性自度─即是展現覺醒的智慧,透
過人生橫逆與考驗的衝擊,才能完成心靈淨化與改革。

  悟得本來無一物其主題是告訴我們:「要認清本來無一物的自性,任你煩
惱除盡修得再好,也是左道旁門」。

要知道:本性中的菩提道心,本是清淨無染、沒有瑕疵,那來一物可執?那來
塵埃可掃?「可執可掃」是我們的心動了,心隨境轉本心受污染。「由清境轉
污濁,由簡單轉複雜」,怎會沒事呢?

  佛經云:「悟境心元淨,知心性本清」。

悟境心元淨─悟透一切境界皆是空的,而能「不著境、不著相」,你的心就元
      淨,就是佛性。

不著境─即是對境無心。心境頌云:「境立心便有」。意指:六根與外在六塵
    相應,心起了憎愛心,則被幻境綁住,心不動對境無心,則所有境界
    都沒有,此即無相。

不著相─不著相即是「見而無見」。見而無見即是心不被一切塵境色相綁住,
    隨緣自在,就顯出你的佛性。

 1、佛性本來就清淨、不動「無論見什麼都不動,等於無見」。所以說:「
   見而無見見法界,聞而不聞聞法界」。意指:不在意才能展現真如佛性
   ,不動心才能超越自我。

 2、佛性這寶貝可以說到處有,到處沒有。所以依修行境界來論,應該是─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亦即是娑婆世界一切色相,不住善惡分別,最
   後連『慈悲智慧』都要不住,才能隨緣示真心。

            圖片~網路格友提供~感謝原創


知心境本清─能夠知道宇宙萬物一切萬法,皆出於心。心境上若能一無所有、
      空無一物,就完全是佛性,即能了脫生死。

◎要知道:「一念妄心萬法就生,一念清淨萬法即無」。所謂「一念萬年,萬
     年一念」。

◎修行講解脫,首先要知道萬法歸心,看天是我們的心,看花花世界亦是這個
 心。所以「真解脫」唯有這個心不被天地萬法、不被塵境色相綁住。
 「心跳出一切境界」,無心才能解脫。

◎修行講斷生死,佛告訴我們要認定我們心性。要知道:「有生死這個心性」
 、「了生死也是這個心性」。
 「假我有生死,真我無生死」悟透了,「心佛與眾生三無差別」。

◎要知道:佛與眾生既然都是心產物,為何有人成佛,有人成眾生呢?就是不
 懂─「善用其心」。
 世間人使用聰明心─是生死心↘
 修行人使用智慧心─是菩薩心→當然成就是不一樣。

  古人云:「生命的明暗,繫於心念的道場」。
意指:修行過程,心境是光明或黑暗,關鍵在於自心道場。一、清淨或複雜。
   二、智慧或愚痴。三、牽纏或放下。

◎「心慾轉念的當頭,可以成為大聖業,也可以成大罪業」,亦即心中的貪念
 妄求若能轉念,可以成就偉大聖業;若執著它,也可以讓你永世輪迴。

 故轉凡為聖孟子云:

 ↗勞其筋骨─練身─外來橫逆、不如意以及一切壓力。
 →苦其心志─鍊心─吃虧受謗、是非侮辱。
 ↘動心忍性─煉性─化習性、稟性為慈悲智慧。

◎收回紛亂的心,把心安定下來。要知道:外面世界再紛擾,人心再怎樣亂,
 唯有一顆清淨單純的心,可以排除一切、放下一切。

 ↗收得住心─即可慎獨。
 →放得下心─便可認真做人。
 ↘忍得住氣─才能圓滿周遭。

現澄靜的本心,面對一切境,才能保持心平氣和來去自如。

◎記得惠能大師一句:「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修行若能真修實煉,時時護持
 清淨本心,使身、口、意不再造業,才能直證佛道。

 但用此心:

 ↗儒教─明德─不再造業力種子。
 →道教─守性─常有欲以觀其徼。
 ↘佛教─覺醒─迴光返照佛性顯現。

達摩悟性論:諸法本身非空有,

      凡夫妄想論邪正,

      若能不二其居懷,

      誰道即凡非是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