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台灣兩個世界
年代印象節目介紹了「在家教育」。在家教育(homeschooling)是指不進入學校系統,而靠家庭與社會資源的學習方式。支持在家教育的父母除了要充滿愛心、心胸開闊、富於奉獻的精神。還要有個必然的條件,需要有成功的父母,庸俗的說法就是 ── 錢。
節目特別舉施明德先生的兩個女兒為例。小學學費每年高達一百二十萬,高中階段實施「在家教育」。施明德的夫人陳嘉君認為,與其成為台灣教育制度下的白老鼠,還不如自己動起來。對她來說,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教會孩子怎麼思考。但這個部分,學校不會教,於是她乾脆在家辦起了私塾,自己編課程,讓女兒在家裡自學。邀請許多大學教授與民間友人充當家庭教師,教授詩詞歌賦、貨幣觀念、社會科學、樂器與歌唱教學……。前總統李登輝、新黨立委姚立明、民謠歌手胡德夫……許多名人都在師資名單中。能在這種優渥的條件下學習,何等幸福!
我的同學Seattle在那瑪夏教書。很多人沒聽過那瑪夏,不過十里之隔的小林村,卻因2009年莫拉克風災全毀而馳名。那瑪夏,距離台北三百多公里,六個半小時車程。
Seattle告訴我,學生都非常喜歡到學校上課。這群山上長大的孩子並非有強烈的求知慾,而是學校有免費的營養午餐可以吃。許多學生家長長期在山下打零工,賺取微薄且不穩定的薪水,留下隔代的老小在山上相依為命。學校的營養午餐是不少孩子整天唯一的食物,放假的時候根本沒有東西吃,三餐溫飽成了他們最奢侈的願望。他們連生理的基本需求都無法滿足,眼光如何觸及金字塔頂端的自我實現?令人鼻酸!
透過教育的力量,確實有助於社會流動。但是,對於社會最上層與最下層的兩極端點而言,投注於子女教育的金錢與心力有天壤之別。因此,窮困家庭的孩子要翻身真的很不容易,大多淪為社會地位的複刻。
所言甚是,還包晚餐和晚輔,因為我們希望孩子晚上不會餓肚子,上到七點多才放學。有些導師還會幫學生訂早餐,不然家裡都沒人照料。當然,原住民還是有家境不錯的,還是有不愛唸書的孩子,還是有人不珍惜這些補助,但是大部分的孩子還是需要這份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