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0 17:06:52百視達DVD專賣店

《軍師聯盟之虎嘯龍吟》大獲成功的背後 到底算計了誰?


這是壹個最好的時代,也是壹個最壞的時代。好的是,內容產出豐富多彩,興趣偏好不同的群體都能找到自己喜愛的內容。而壞的是,在互聯網泛娛樂的背景下,壹切以“算法”為中心,觀眾的年齡、喜好、習慣等壹切的壹切,都在被大數據“算計”著。也許,只有觀眾在全身心的投入到壹部頂好劇集的情節當中,跟著劇中人的生殺沈浮壹起喜怒哀樂的時候,才會忘記自己被“算計”著。《虎嘯龍吟》就是這樣壹部顛覆性的作品,不敢用“完美”來定義它,但絕對可以說《虎嘯龍吟》的匠心之作為近年來的國產劇重鑄了壹次行業標尺:從《軍師聯盟》到《虎嘯龍吟》,壹路熱播,到目前為止,狂攬近百億播放量,而且這個數據隨著超級口碑的深度傳播,還在不斷的刷新。這個“現象級”的結果,若非精益求精到“標尺”級的內容、若非“打鐵還需自身硬”的主創態度,絕非依靠大數據能“算計”得來的!所以如果非要說算計,那麽這壹次,《虎嘯龍吟》算計的不是觀眾,而是劇集本身。
獲得商業上的成功,肯定是每個影視主創團隊希望看到的結果。但是,壹旦這個結果成了影視作品生產線上的至上法則,便會造就“劍走偏鋒、專走捷徑”的投機之風:用最快的速度將最熱的IP轉化成影視作品,最大限度的圈定粉絲將流量迅速變現!這也成為當下很多國產劇算計的“流水生意”,大制作、大陣容的快餐式娛樂,自有算計好的觀眾買賬。雖無可厚非,但“匠心”卻在慢慢流失,特別是對於影視藝術的發展而言,細思極恐。而《虎嘯龍吟》的意義在於,把心思都花在“算計”作品本身上,整個主創團隊用整個創作生產的過程,處處用心詮釋“匠心”,好好的給這個精於“算計”的市場上了生動的壹課。
商業市場,唯快不破。時間,是壹部影視作品從壹開始就要考量的重要因素。壹部快餐式作品,也許花2個月拍攝、花1個月後期制作,短短幾個月,就能和觀眾見面。而《軍師聯盟》、《虎嘯龍吟》的創作時間是多長呢?吳秀波老師和張永新導演首次開始商議拍司馬懿是在2013年,到2017年和觀眾見面,歷時近5個年頭,而整部劇實際拍攝的耗時是333天,後期制作耗時是10個月,這對於壹部國產劇集的生產來說,是不可想象的。本片的主演兼制片人吳秀波老師,早在6年前接受采訪時就說過:“別人找我拍,給我三個月。我自己弄壹個戲,可以弄8個月,誰也不敢催我。”慢工出細活,正是這個主創團隊所追求的態度,比如,在拍攝期間,主創們討論曹丕退朝的細節,是先邁左腳還是先邁右腳就討論了大半個下午;還有很多重場戲,更是壹場戲拍兩天,這在國產劇的拍攝中近乎於奢侈,但在《虎嘯龍吟》劇組,則是在不計成本的算計完美,用態度鑄造匠心。
如此精於“算計”的超級劇集,必然產生諸多超級亮點:首先說壹說制作,服化道壹律精良考究,戰爭場面可圈可點,在配樂上,不惜遠赴日本邀請神思者加入團隊助陣,最終為大家獻上了壹部電影級制作的作品。其次,打破演員陣容常規,不僅有老戲骨實力飆戲,還有小戲精畫龍點睛。正如導演張永新所說,在這部劇裏,每壹個角色的設定都是按照主角的級別來對待,對於演員來講,無關乎人氣大小,重要的是真正讓角色走到內心,讓演員因為角色而光芒萬丈。所以正因為如此,這部劇熱播之後,曹操、諸葛亮、曹叡、侯吉、司馬昭等角色深入人心,不僅讓於和偉、王洛勇等老戲骨圈粉無數,也令劉歡、來喜、檀健次等小戲精頗受歡迎。
另外,挑戰經典的創作理念也是本劇的最大亮點之壹。歷史經典題材,特別是三國題材的演繹,可謂挑戰性極高,經典怎麽說?站在誰的角度說?站在什麽立場說?這都決定了壹部戲的高下之分。《虎嘯龍吟》獨辟蹊徑,站在司馬懿的視角去述說後三國這段歷史,在人物的刻畫上,拋開了壹味奸詐的司馬懿、拋開了歷史賦予的傳統視角,既無洗白,也不黑化,完全用平視的角度去講述司馬懿的壹生。用吳秀波老師話講,“我們要講清楚的就是人性,我們要講清楚人性裏面的愛、美、欲望和自私,以及人性的惡。同時,不僅司馬懿,這部戲我們每個角色都爭取讓他有始有終,站在每壹個人立場捍衛每壹個人生命的權益。用平視的角度去看,每當我們看到司馬懿、張春華,柏靈筠、郭照、楊修、曹丕、看到所有人,都覺得所有人性的美在每個人身上都得以展現。其實我們也看到了我們從未曾有壹刻不直面自己,不與自己心中的惡作對”。像家喻戶曉的“空城計”如何表現,主創團隊的理念又帶給大家壹個不壹樣的解讀版本。“整場戲除了經典文本,壹人、壹琴、壹城的模式之外,還有前後兩段閃回的方式,投射了我們心中所要組織的司馬懿的思考。”導演張永新說,“諸葛亮在孟達這封信裏中‘依依東望’四個字,它不僅建構了司馬懿和諸葛亮在這場空城計中的交集,也有可能是對司馬懿醍醐灌頂式的壹種觸及,這種觸及足夠讓司馬懿用後半生完成回想。”所以,當觀眾看到最後,才會明白,導演用司馬懿虛構的壹場與自己的神交,來完成了與諸葛亮在“空城計”中的對決。《虎嘯龍吟》主創團隊這種大膽重構歷史經典橋段的理念,貫穿了整部劇集,令這部匠心大劇爆點無數、熠熠生輝。
大數據的算計再精確,也缺少人性的溫暖,缺少匠心所至的藝術升華。所以,《虎嘯龍吟》對作品本身的“算計”,以及熱播後取得的市場成果,可謂給浮躁的行業現狀打了壹針鎮靜劑,正如吳秀波老師所說的,“說的好聽壹點,我們這叫恪盡職守”,壹個不以搶錢為目的的好故事,必然催生行業“標尺”級的好作品。
用“視聽語言”的標尺,去丈量行業的未來
在《虎嘯龍吟》中的君王大殿竟然是搭建的實景!大殿是交代君臣關系最重要的場景之壹,君在上臣在下,君王對臣子的威嚴震懾、臣子對君王的懼而遠之,都在符合邏輯的場景中交代明晰。觀眾可以很自然的感受到司馬懿與曹丕在喝酒交心時的並肩而坐與在大殿上君臣有別時,那種人物之間的心裏距離。可以試想,如果劇組為了省時間、省成本,沒有搭建這樣的大殿來渲染背景,那麽最後傳達給觀眾的戲劇張力和走心程度,絕對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劇中諸葛亮的扮演者王洛勇老師曾在采訪中談到,好萊塢拍戲前期有壹個發展過程,那麽就是壹塊住酒店,討論劇本,壹個詞兩個詞的過,而國內拍戲都是搶時間,很無奈。但是來到《虎嘯龍吟》劇組,發現跟回到國外拍戲壹樣,劇組不會搶時間,相反為了打磨細節的合理性,可以說是很任性的犧牲時間,現場停下來,討論明白了再接著拍。正是有了這樣的主創態度,才奠定了《虎嘯龍吟》的整體水平,讓觀眾能隨處可見用視聽語言打磨出來的片段細節:比如司馬懿壹家回到洛陽曹叡給他準備的新宅之後,有壹個鏡頭很奇怪,突然間司馬昭和其他人分開了,獨自跑到旁邊看仙鶴,其實觀眾透過鏡頭已經能意識到,司馬昭這個時候已經和他的家人有不壹樣的思維和想法了。
又比如張頜死了以後,曹叡震怒,回來賞了司馬懿壹杯酒,司馬懿出了大殿之後,這兩場戲之間的銜接,前面是曹叡往寶座上走,是壹個向上的走勢,後面是司馬懿往下走,是壹個向下的走勢,觀眾能深深的入戲去感受兩個人物關系分水嶺似的變化。
何以說《虎嘯龍吟》的出現為行業樹立了壹根標尺,正是因為《虎嘯龍吟》的整部劇創作,都遵循了視聽語言的打磨。而這種犧牲時間、犧牲成本、犧牲精力的打磨,在近10年的國產劇作品中,已經是不覓蹤跡。換句話說,對行業的態度、對觀眾的態度,正在這個浮躁的市場氛圍中逐漸流失。盡管壹個行業的氛圍與態度,不是壹兩部好劇就能改變的,但《虎嘯龍吟》的出現,在用“視聽語言”的標尺,去丈量這個行業的未來,這是壹個好的開端!
爆款《虎嘯龍吟》熱播背後的推手
《虎嘯龍吟》是以網絡獨播的形式,來播放這樣壹個看似跟浮躁大環境格格不入的劇集。
《虎嘯龍吟》截止目前網絡播放量破30億,微博主話題閱讀量3.9億,討論量達到44.5萬,豆瓣評分達到8.2分,其中五星評分占比超過46%;同時,彈幕交流爆發了很多網絡流行橋段,在B站、快手等客戶端更是有無數粉絲自發生產了很多相關互動作品。《虎嘯龍吟》之所以能成為爆款,首先歸功於劇集本身:從劇的本質上講,很久沒有《軍師聯盟》和《虎嘯龍吟》這樣符合影視創作規則的電視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