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9 09:11:28挖哩咧

自我安慰是不會成長的



為何每次國際棒球賽事結束後

網路上總是充斥著許多自我安慰的言論

"輸了球沒關係,但至少此刻全台灣人的心是凝聚在一起的"

"你們已經很努力了,大家都知道"

並非不該認同球員們的努力,但畢竟打棒球是他們的專業,該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好也是他們的責任

 

就像平常工作一樣,難道我很努力但沒做好,同事或老闆也會說一樣的話嗎?

況且輸球已經不是一次兩次,而是經年累月都是這樣的情況,何苦在自欺欺人呢?

 

不怪球員、不怪教練,更不怪賽程的安排

要怪的只有體制

為什麼台灣對於國球的環境跟體制沒辦法好好的思考跟規劃?

年輕一輩的好球員一個個往外跑,為的是賺更多的錢、為的是在更大的舞台讓更多人看見

台灣就像是這些年輕球員的培訓中心,培訓好了就離開,最終也沒法讓台灣的棒球真正強大起來

 

再來要怪的是球團

lamigo才經營幾年可以有今天這樣的成績

老球團們自己也要摸著良心問問自己,是不是真的用心在經營球隊

球員對你們來說是資產還是只是員工?

 

最後要怪的應該是財團的大老闆們

當你們是蓋房買地皮的同時

能不能想想替台灣的棒球運動做些甚麼?

提供更好的場地? 更好的配套?

怎麼結合各種資源讓棒球真正成為男女老少都關心的一項體育賽事

 

球迷們也不要只是在國際性的賽事才跳出來做個偽球迷

而是要真真切切的關心台灣目前少數能拿的上檯面的運動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