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28 18:41:05脆肉鯇

"責任感"強過"愛心"

有個問題,我一直搞不懂,也許不是不懂,而是一直找不到“平衡點”。

太強調“責任感”令我有時候完全地失去“人情味”和“愛心”。到底教會裡面,弟兄姊妹之間,責任感更重要,抑或是有著遷就別人的愛心更重要?

初一時班主任指著我們和遲到的同學說:“任何理由都不能成為理由。”我聽到這一句時覺得這位老師一點人情味也沒有。然而諷刺的是,這位令我最反感的老師,她對“責任感”的重視竟潛而默化地影響著我待人處事的態度。“任何理由都不能成為理由。”我心情不好,是個人理由,但若因此連別人的心情和聚會氣氛也一同破壞了,我會覺得自己“罪無可恕”。無論對自己,對他人,我發覺我最終強調的還是責任感,甚至多於愛心。“責任”與“愛心”相比,前者距離耶穌的要求差多遠?那個範圍窄了多少?耶穌教訓我們要愛人如己,這已經遠超出責任範圍。

然而,只一味強調責任感讓教會“家”的意義失去了。因為家不是只講紀律的地方,家有家規,但是也講愛心。記得Harold舉過一個例子,一個嬰孩不停地哭,把家裡所有人都吵得無覺好睡,但沒有人會因此而教訓他。家,也應該是可以讓我們釋放情緒的地方,然而有聖靈住在我們心裡,就不應讓情緒掌控我們的心。

我覺得有必要時常提醒自己,不要使團契變成我的“事業”,因為它是屬神的(有多少人在教會待久了,就在不知不覺間忽略了這點),不是屬我的;也不要在別人達不到我要求時“發long鈬”,因為他們不是為達到我的目的而來的,他們是為神而來的。我們所追求的,只是弟兄姊妹可以在團契中彼此建立,有得著,有長進,我們希望的是弟兄姊妹能甘心樂意地來,歡喜快樂地離開。

但是,有時候弟兄姊妹說他們不想來,我總是不知應否“支持”他們。既然上教會不能使他們感到滿足就不要返好了?“責任感”往哪裡放?我的“責任論”就會作祟了!有姊妹跟我說,參加聚會本來就是作為基督徒最基本的責任,是無可推托的,然而,我總覺得要拿起“責任”這字眼去要求弟兄姊妹時,那是多麼沉重。

有時候覺得把團契搞得充滿責任感卻缺乏愛心的元兇是我,把聚會變成有壓力的事奉也是我。

儘管仍很難接受某些書所說:“假如對事奉感到疲倦就應馬上暫停。”(因為教會事奉人手經已不夠啦!仲停手?!邊個做№呀咁?我明白寫這書的人的教會一定很興旺......)但我想這對一些弟兄姊妹而言又是非常真確的而且非常需要的。

我仍要以“責任感”來要求自己,至於對弟兄姊妹,為他們禱告以及用愛心相勸。

為我的愛心可以一天比一天強代禱。

2007-10-25
☞恩典時刻╭★ 2007-10-31 20:22:57

我有時都會覺得自己很沒有責任感...真糟糕!
但我已經開始學習...
希望自己以後做事都可以學似爽瑜你咁有條理同咁有負任感啦~~
這是我欣賞你的其中一點丫~~hehe

版主回應
我並不是有責任感,只是與愛心相比,責任感更大,其實是因為愛心太少。
如果我們跟神的關係夠好(應該說,與神的關係夠正常),就不再是像主僕,而是父子,父女了...
2007-11-02 18:28:16
2007-10-29 00:02:11

責任感同愛心一樣咁重要呱, 責任感是用來要求自己的, 但愛心是要來包容弟兄姊妹的, 當然, 有時我們也希望弟兄姊妹有責任感, 不然, 這比屬世的人更不如了, 也要警惕我自已, 我也是無責任感的一群。

版主回應
&quot責任感是用來要求自己。&quot我也是這樣認為的。
很多老師都會教學生要有責任感,因此以前自己的責任感很多時是被要求出來的。
2007-10-30 08: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