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10 11:22:26脆肉鯇
悶.孤獨.寂寞
用一個字來形容自己已不再是難事,那就是 “悶”。不是指我的感受我的狀況,而是指我的 “性質”,對人而言,我是個 “悶人”。第一次聽到別人這樣形容我是在高中,因為自初中起每次班裡搞活動我總是不參加,藉口不是因為父親不准許就是因為得上教會。同學好言相勸了很久,非常之希望我能破例,或者我不應該讓他失望,他終於忍無可忍,對著我說: “你這個人!真的好悶!”於是我知道 “悶”,不一定是自己的感受啊!因為它也可以形容人,一個悶人,令身邊的人都很不爽,我就是這種人。
最近不知怎的,又不是更年期,脾氣可是特別臭,異常地容易火爆,動不動對事情不滿,要不因為天氣太熱,就是因為內分泌失調,內分泌這種神秘的東西,最好就是用來作解釋不了事情的藉口:今天沒心情吃飯,因為內分泌失調;明天沒心情讀書,因為內分泌失調;後天遲到了,因為內分泌失調......看!我開始語無倫次,還不是內分泌失調是甚麼?好幾天了,我撥電話撥得手指都快斷了,就是找不著要找的人,心裡很不舒服,以前掛個電話他們總在家,現在即使有手提電話也未必聯絡得上,科技進步得那麼快,有個屁用?如果我是個獨身女人,又剛好想找個人聊天,靠這班朋友,豈不活活給悶死?
到圖書館想借某一本參考書,難得地今次我想借一本關於我本科的書,偏偏找不到,可見連我都想借時,別人就有更大的興趣;一氣之下,借了五本小說回家,一氣之下,用三四天時間把它們看完,然後嘆口氣,小說裡有一段是這樣說的: “電話響了很久很久沒人聽,忽然之間心煩躁起來,生活真是沒意思,期望這個期望那個...”我期望甚麼?我只是期望 “不變”,期望好朋友一個二個都乖乖地躲在家中,可惜 “變幻才是永恒”,我沒理由跟真理作對,但我明顯是個很悶的人,只有悶人才要求不變。朋友說你還想怎樣?你以為人人跟你一樣幸福,擱起雙腳,撓起雙手賦閒家中,閒時聽聽令人昏昏欲睡的音樂,看看不管用的小書,寫寫那些狗屎垃圾文章?你還是大學生不是啊你...夠了,就差“不懂民間疾苦而無病呻吟”這句未罵。
悶人不是自甘寂寞嗎?還需找人來聊天不成?我只是不明白為何他們的節目都排得那般密。有點痛恨自己的生活 “透明度”那麼高,學校,教會,家三點共面,毫無立體感可言。同學說:“你還是別外出好了,你走到街上都令人感覺你不屬於這裡,格格不入的,很怪。我要是想找個人來騙騙,你會是上乘之選。”有那麼嚴重?我這種生活真的不是人人可以過。我的生活很規律,那是好事,但只有別人找到我,我找他們卻那麼難。 “...我覺得悶,前幾天看了一篇叫<規律>的科學幻想小說。一個科學家死在密室中,人都懷疑是他殺,其實是自殺,因為科學家發現他光輝的一生不過與一隻土蜂相似,日日從實驗室到家,家到大學,大學到實驗室,他自殺了。”小說真會諷刺人,句句都針對我,還是針對全世界?規律的生活不一定會悶,只是規律的生活很可能制造出一個 “悶人”。你總是說:“別這樣,你並不是真的羡慕那些人,他們外出時家人連問一句也懶得;你並不喜歡那些唱卡啦OK至零晨三四點的活動。” “不,我羡慕,我喜歡。” “羡慕你的大頭鬼,這不是真話,你需要的只是很安定的生活。” “安定得能定時在十一點前上床睡覺。” “對,就是這樣。”於是,我永遠錯過十一時以後的精彩節目,我永不瞭解十一時過後我朋友們的真面目。
一直以書為伍令我從來都不覺得悶,但有時我會想,也許就因為書,使我在別人面前成為一個悶人,真正愛書而又有學識的人會令人覺得他們很有趣,而我不是,我只是個活在象牙塔裡的不折不扣的 “悶人”。人家都是知識份子,我是識字份子而已。
與一位朋友聚舊,我想我們是最悶組合。整整一個下午就是逛影音舖,然後找個地方坐下東拉西扯不著邊際的談天說地,之後再到另一間影音舖再次漫無目的地看光碟...平凡人配平淡的生活。這樣有甚麼不好?有人會不甘心,我卻很甘心,因此我受不得刺激,不能“精彩每一天”;我為人很正經,或者假正經,因此當我說我想學壞時,朋友會說: “算了吧!你?”想拜師學壞原來都講求資質。他們說太遲了,我體內每個細胞都被 “悶”這東西佔據著。 “我一向生活得很上進,讀書,工作,莫不是依正規矩,連搭公路車的時候都看<十萬個為什麼>。我得到些甚麼?所以我學著往壞路上走,誰知又太遲了。”
我曾說我很怕被別人找到我,指的當然不是玩“躲貓貓”。難道被“悶人組合”的好搭檔一語道破,我們都有自閉症?不,我們很樂意跟三五知己在一起,但一班人熱熱鬧鬧地嘻哈度日就無謂了, “悶人”就有這點悶,有甚麼關係呢?反正都是熱鬧一下,日子不是比較易過嗎?對不起,我寧可獨自逛街或留守在家,坐在他們當中,我會給悶死,要知道悶人也是經不起被人悶的,悶人的本質多悶也好,重要的是他絕不會被自己悶死。或者這樣說,一個經常用刀去砍人的不一定經得起別人砍;重點就是,殺人狂即使多暴戾,都不致於殺死自己。
悶跟寂寞不一樣,寂寞又跟孤獨不一樣。但大約都有些關連。覺得悶不一定覺得寂寞或者孤獨。有人享受孤獨所以不會覺得寂寞,反覺得自由。孤獨只是一種狀態甚至是一種 “外觀”,表面上孤獨的人內心也許一點也不覺得孤獨;但如果內心都孤獨,那就是寂寞了。悶又是怎麼一回事?我不會解釋,悶不同無聊,無聊大概是沒事可做,或者有些意義不大的事等著你去做,而悶則可能是重複地做著一些有意義的事,只是提不起你的興趣而已。工作可以很有意義,只是悶罷了;生活可以很有意義,只是悶罷了;寫文章也可以很千篇一律地寫些有意義的東西,不過悶罷了。 “無聊”跟 “悶”,殊途可以同歸,都變成無奈了。我寧願做個 “悶人”,或者孤獨的人,都不要做寂寞的人。寂寞這個詞是很美,可並不好受,留給聖賢和詩人好了。我認識太多Mr. Lonely和Miss. Lonely了。我本想對那些人說風涼話:已經有女朋友/男朋友了還愁甚麼寂寞呢?偏偏這時記起中學時一位老師曾說:寂寞的人才會想談戀愛。
有人說寂寞(或者孤獨?記不起)是愛情存在的背景。
我不知道這話說對了多少,但戀愛嘛,到底是要抱著越談越寂寞的風險。因為誰可以替你談戀愛呢?就是別人跟你愛上同一個人,他/她也不可以代你 “出征”啊!甜蜜的日子還好過,但痛苦的日子裡,只有你孤軍作戰了。談戀愛,本來就是一件極之私人以及極之寂寞的事。若戀愛不使你寂寞,或許令你感到苦悶了:要愛他所愛的,要痛他所痛的,要悲哀他所覺得可悲哀的,還要追求他希望共同追求的...一刻都不能停止戀愛的人的苦悶,跟過渡期望戀愛卻又一刻都未曾戀愛過的人所感到的苦悶並非不一樣,只是前者的苦悶令其不停地更換戀人,後者的苦悶則在於尋找一個理想的對象。唯獨不打算(再)戀愛的人,他們不苦悶,因為沒有期盼,寧可選擇 “無伴一生,孤獨終老”的詛咒。於是,繞了一個大圈,又回到 “孤獨”這條老路上。
一個人,若連他的朋友都視其為孤獨者,而自己卻不覺得,他大概就會是個悶人。
讀完那些好不激動人心的小說,例牌地發神經。以上是讀亦舒小說之後,在腦海中出現的一堆集亂無章的意大利麵。
原諒我的詞不達意。
2005/8/29
2005/8/30
2005/9/1
2005/9/3
2005/9/8
最近不知怎的,又不是更年期,脾氣可是特別臭,異常地容易火爆,動不動對事情不滿,要不因為天氣太熱,就是因為內分泌失調,內分泌這種神秘的東西,最好就是用來作解釋不了事情的藉口:今天沒心情吃飯,因為內分泌失調;明天沒心情讀書,因為內分泌失調;後天遲到了,因為內分泌失調......看!我開始語無倫次,還不是內分泌失調是甚麼?好幾天了,我撥電話撥得手指都快斷了,就是找不著要找的人,心裡很不舒服,以前掛個電話他們總在家,現在即使有手提電話也未必聯絡得上,科技進步得那麼快,有個屁用?如果我是個獨身女人,又剛好想找個人聊天,靠這班朋友,豈不活活給悶死?
到圖書館想借某一本參考書,難得地今次我想借一本關於我本科的書,偏偏找不到,可見連我都想借時,別人就有更大的興趣;一氣之下,借了五本小說回家,一氣之下,用三四天時間把它們看完,然後嘆口氣,小說裡有一段是這樣說的: “電話響了很久很久沒人聽,忽然之間心煩躁起來,生活真是沒意思,期望這個期望那個...”我期望甚麼?我只是期望 “不變”,期望好朋友一個二個都乖乖地躲在家中,可惜 “變幻才是永恒”,我沒理由跟真理作對,但我明顯是個很悶的人,只有悶人才要求不變。朋友說你還想怎樣?你以為人人跟你一樣幸福,擱起雙腳,撓起雙手賦閒家中,閒時聽聽令人昏昏欲睡的音樂,看看不管用的小書,寫寫那些狗屎垃圾文章?你還是大學生不是啊你...夠了,就差“不懂民間疾苦而無病呻吟”這句未罵。
悶人不是自甘寂寞嗎?還需找人來聊天不成?我只是不明白為何他們的節目都排得那般密。有點痛恨自己的生活 “透明度”那麼高,學校,教會,家三點共面,毫無立體感可言。同學說:“你還是別外出好了,你走到街上都令人感覺你不屬於這裡,格格不入的,很怪。我要是想找個人來騙騙,你會是上乘之選。”有那麼嚴重?我這種生活真的不是人人可以過。我的生活很規律,那是好事,但只有別人找到我,我找他們卻那麼難。 “...我覺得悶,前幾天看了一篇叫<規律>的科學幻想小說。一個科學家死在密室中,人都懷疑是他殺,其實是自殺,因為科學家發現他光輝的一生不過與一隻土蜂相似,日日從實驗室到家,家到大學,大學到實驗室,他自殺了。”小說真會諷刺人,句句都針對我,還是針對全世界?規律的生活不一定會悶,只是規律的生活很可能制造出一個 “悶人”。你總是說:“別這樣,你並不是真的羡慕那些人,他們外出時家人連問一句也懶得;你並不喜歡那些唱卡啦OK至零晨三四點的活動。” “不,我羡慕,我喜歡。” “羡慕你的大頭鬼,這不是真話,你需要的只是很安定的生活。” “安定得能定時在十一點前上床睡覺。” “對,就是這樣。”於是,我永遠錯過十一時以後的精彩節目,我永不瞭解十一時過後我朋友們的真面目。
一直以書為伍令我從來都不覺得悶,但有時我會想,也許就因為書,使我在別人面前成為一個悶人,真正愛書而又有學識的人會令人覺得他們很有趣,而我不是,我只是個活在象牙塔裡的不折不扣的 “悶人”。人家都是知識份子,我是識字份子而已。
與一位朋友聚舊,我想我們是最悶組合。整整一個下午就是逛影音舖,然後找個地方坐下東拉西扯不著邊際的談天說地,之後再到另一間影音舖再次漫無目的地看光碟...平凡人配平淡的生活。這樣有甚麼不好?有人會不甘心,我卻很甘心,因此我受不得刺激,不能“精彩每一天”;我為人很正經,或者假正經,因此當我說我想學壞時,朋友會說: “算了吧!你?”想拜師學壞原來都講求資質。他們說太遲了,我體內每個細胞都被 “悶”這東西佔據著。 “我一向生活得很上進,讀書,工作,莫不是依正規矩,連搭公路車的時候都看<十萬個為什麼>。我得到些甚麼?所以我學著往壞路上走,誰知又太遲了。”
我曾說我很怕被別人找到我,指的當然不是玩“躲貓貓”。難道被“悶人組合”的好搭檔一語道破,我們都有自閉症?不,我們很樂意跟三五知己在一起,但一班人熱熱鬧鬧地嘻哈度日就無謂了, “悶人”就有這點悶,有甚麼關係呢?反正都是熱鬧一下,日子不是比較易過嗎?對不起,我寧可獨自逛街或留守在家,坐在他們當中,我會給悶死,要知道悶人也是經不起被人悶的,悶人的本質多悶也好,重要的是他絕不會被自己悶死。或者這樣說,一個經常用刀去砍人的不一定經得起別人砍;重點就是,殺人狂即使多暴戾,都不致於殺死自己。
悶跟寂寞不一樣,寂寞又跟孤獨不一樣。但大約都有些關連。覺得悶不一定覺得寂寞或者孤獨。有人享受孤獨所以不會覺得寂寞,反覺得自由。孤獨只是一種狀態甚至是一種 “外觀”,表面上孤獨的人內心也許一點也不覺得孤獨;但如果內心都孤獨,那就是寂寞了。悶又是怎麼一回事?我不會解釋,悶不同無聊,無聊大概是沒事可做,或者有些意義不大的事等著你去做,而悶則可能是重複地做著一些有意義的事,只是提不起你的興趣而已。工作可以很有意義,只是悶罷了;生活可以很有意義,只是悶罷了;寫文章也可以很千篇一律地寫些有意義的東西,不過悶罷了。 “無聊”跟 “悶”,殊途可以同歸,都變成無奈了。我寧願做個 “悶人”,或者孤獨的人,都不要做寂寞的人。寂寞這個詞是很美,可並不好受,留給聖賢和詩人好了。我認識太多Mr. Lonely和Miss. Lonely了。我本想對那些人說風涼話:已經有女朋友/男朋友了還愁甚麼寂寞呢?偏偏這時記起中學時一位老師曾說:寂寞的人才會想談戀愛。
有人說寂寞(或者孤獨?記不起)是愛情存在的背景。
我不知道這話說對了多少,但戀愛嘛,到底是要抱著越談越寂寞的風險。因為誰可以替你談戀愛呢?就是別人跟你愛上同一個人,他/她也不可以代你 “出征”啊!甜蜜的日子還好過,但痛苦的日子裡,只有你孤軍作戰了。談戀愛,本來就是一件極之私人以及極之寂寞的事。若戀愛不使你寂寞,或許令你感到苦悶了:要愛他所愛的,要痛他所痛的,要悲哀他所覺得可悲哀的,還要追求他希望共同追求的...一刻都不能停止戀愛的人的苦悶,跟過渡期望戀愛卻又一刻都未曾戀愛過的人所感到的苦悶並非不一樣,只是前者的苦悶令其不停地更換戀人,後者的苦悶則在於尋找一個理想的對象。唯獨不打算(再)戀愛的人,他們不苦悶,因為沒有期盼,寧可選擇 “無伴一生,孤獨終老”的詛咒。於是,繞了一個大圈,又回到 “孤獨”這條老路上。
一個人,若連他的朋友都視其為孤獨者,而自己卻不覺得,他大概就會是個悶人。
讀完那些好不激動人心的小說,例牌地發神經。以上是讀亦舒小說之後,在腦海中出現的一堆集亂無章的意大利麵。
原諒我的詞不達意。
2005/8/29
2005/8/30
2005/9/1
2005/9/3
200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