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13 11:12:32脆肉鯇
一起“嘔”過的日子
(以下部分內容令人不安,敬請見諒,太嘔心的地方,不看就是了)
以前無論外出去哪裡,第一句要問媽媽的說話不是 “我們要去哪裡?”而是 “要不要乘車去?”或者 “可不可以走路去?”因為我自小就會暈車,除了暈車,還會暈船,暈飛機... “暈”得全校著名,學校每年兩次旅行,不是去路環就是黑沙,人人都輕輕鬆鬆抱著興奮心情上車,我則是戰戰兢兢抱著 “受難”的心情上車,每一趟車程都是受難,差不多每一趟都吐得死去活來。我從來不曾跟同班同學同車而去,我乘的那輛有校長有主任有老師,最要緊的是有貼身的 “私人護理”(我媽媽,以前是護士),我是打正名號做 “嬌嬌女”的,但這只會使我尷尬而不是驕傲,為什麼不是跟同學同車?明顯地因為我 “不正常”,需要特殊照顧。
一嗅到汽油的味道就想吐,之前無論做盡甚麼準備工夫都於事無補:包括在手腕上帶一個按著穴位的環(是媽媽特地托同事在外國買的,那時在澳門街還沒有);把薑片貼在肚臍處;吞止暈浪葯片(小童吃半片,我用大人份量吃整整一片都無效)...幾乎是別人建議過的方法都試過,真令人沮喪啊!試想別人都在車廂內興奮地談天,而自己則暈車嘔吐大煞風景,十分掃興。大人曾懷疑過我是耳水不平衡,但平時又好好的,尤其下車以後我會開始變得生猛;也有人說我是 “空氣敏感症”,只要待在封閉空間內就會不適;而最大嫌疑還是遺傳基因吧!爸爸也是在差不多年屆三十時因工作需要迫不得已學駕駛後才不致於暈車,但是...如果真是因為遺傳,為什麼哥哥又不會?為什麼偏偏是我?天父是否有點不公平?我嘟著嘴。唯一使我好過一點的預防暈車方法還是睡覺,一上車就伏在媽媽大腿或肩膀上睡覺。
有時哥哥故意要說一兩句話來刺激我: “無鬼用...” “(嘔吐物)臭死人啦!”從來未曾嘗過暈車的人是不會明白暈車有多辛苦的,最多就以為吐過以後就好了,但讓我告訴你,嘔吐之前十至十五分鐘那段時間是最最辛苦的,五臟六腑都在體內 “翻滾”,好像準備在同一時間擠出來似的,有時嘔吐會連鼻涕眼淚都流出來,除了肉體不適,心靈上更不好過,因為麻煩了身邊的人,嘔吐物又會令別人 “不安”,有時弄髒了人家的車子,父母代為賠罪就更令我無地自容。我真的很不濟嗎?真的 “無鬼用”?但我很不憤,那是我想的嗎?是我自作自受嗎?如果一個人不注意飲食不好好保重身體因而著涼了,沒愛心的說一句就是他活該,不合情,至少也合理;但我暈車又不因為我之前做了甚麼而引起的,我知道有人要說:不吃東西就不會吐啦!但事實上不是這樣的,不吃東西而後暈車要更辛苦,因為會嘔 “黃膽水”,連胃液都吐出來。
暈車的人最怕聽到的話不是別人說他/她 “無鬼用”,而是 “就到啦!就到啦,唔好嘔呀!”(快到了!快到了,不要吐啊!)第一,我也不想嘔吐的,不過不是我不想就不會呀!我自己也是身不由己呀!第二,明明還有十分鐘車程才到目的地, “就到啦!”幾個字似乎是給了我最大的希望而同時給我更大的失望,要知道暈車的人在車廂內多待一秒簡直如一世紀那麼久,還有十分鐘怎麼好跟我說快到了呢?就像大人勸小孩子說注射疫苗不痛一樣,正常的孩子都不會相信。
感謝神!自從升讀高中以後我開始習慣乘短途車而不怕暈車,因為高中需要 “遠赴”離島上學,而也就在大約高二的時候乘坐長途車也不怕了。不知道這是否証明了多 “練習”就能克服困難。我若說是神的醫治呢,又必會有人問為何神不醫治其他人?無論如何,即使現在我還會暈車,我仍會為此感謝神,因為從小就暈車的我已累積了很豐富的經驗,我學會了如何照顧其他跟我 “同病相連”的人,正所謂 “久病成醫”也不過如此。我知道暈車的人有多難受,並不像別人三言兩語說的那麼輕鬆,我會知道他們在車子上的喜惡(一般來說,別人都以為嚼口香糖或談天說地分散注意力會有幫助,但恰好相反,尤其想方設法逗他們說話的人真的會忽然間變得好討厭,正是好心做壞事),我不會說他們 “無鬼用”,也不會跟他們說“就快到,忍一忍”沒必要說話時我都不會說甚麼,真的要我說時我只會說: “沒辦法,還未可以下車...不過想嘔就即管嘔,有我在你身邊,我不是外人,不會嫌髒嫌臭,因為我也髒過臭過,我知道很無奈很難受,但我也知道這未至於不能承受。”
記得那時我往往在到站前十分鐘左右就禁不住 “嘩啦嘩啦”地吐,知道自己快要吐時總是祈求天父叫我能夠支持到目的地,最後禱告未蒙應允當然很不滿。問爸爸,他回答說只有這樣以後我才會懂得照顧那些暈車的人和體貼他們的心。
“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哥林多後書一:4-5)雖然 “暈車浪”跟保羅所說的為基督受苦毫不相關,但我認為這金句值得在此一提,提醒我們即使遇到不幸的事,也可以是一件美事,藉著這事,我們跟同受一樣苦難的人都一同得了安慰。
“暈車浪”當然不能說是不幸,更不能說是苦難,然而它跟人生面對的苦難有個共通點:就是問題不在於如何預防,而在於遇到的時候應該怎樣面對怎樣處理。苦難是防不勝防,避無可避的,而我們所持的態度是積極呢?還是消極?是要求立即 “下車”(一死了之)呢?還是繼續堅持到目的地?我們不像有的人,不知道為什麼而活,也不像有些人,以為人死如燈滅,我們自有我們的盼望和目標。 “靠繝有力量,心中想往錫安大道的,這人便為有福。他們經過流淚谷,叫這谷變為泉源之地;並有秋雨之福,盍滿了全谷。他們行走,力上加力,各人到錫安朝見神。”(詩篇八十四:5─7)一個會暈車的人還有甚麼動力令他想到處去呢?背後還有甚麼力量叫他鼓起勇氣上車,即使吐得死去活來仍值得堅持呢?不就是他很想到達的那個地方麼?不正是到了那個地方後可以見到的人麼?每當我想到目的地的風景有多怡人,每當我想到在那裡可以跟同學們玩耍,每當我想到在那裡或許還有美味的食物等著我時,心裡不再感到難受了,一切都是值得的。每當我們為生活感到難過,為苦難而快要絕望,我們靠著祂心裡滿有力量,並且是力上加力,走過一個難關又一個難關,為了到最後能無愧地見祂的面,走進應許之地。那時你必會感嘆:那些艱難的日子,不是白走的。楊牧谷牧師說: “人生根本就是一趟朝聖的旅程,過程儘管有坎坷,只要不失方位,是對準神走去,這人一定是有福的。”(<相繫深深.走過流淚谷>p.28)
* 楊牧谷<相繫深深──當我所愛的人病了>,基道出版社,1999年三版。
2005/7/7
2005/7/9
以前無論外出去哪裡,第一句要問媽媽的說話不是 “我們要去哪裡?”而是 “要不要乘車去?”或者 “可不可以走路去?”因為我自小就會暈車,除了暈車,還會暈船,暈飛機... “暈”得全校著名,學校每年兩次旅行,不是去路環就是黑沙,人人都輕輕鬆鬆抱著興奮心情上車,我則是戰戰兢兢抱著 “受難”的心情上車,每一趟車程都是受難,差不多每一趟都吐得死去活來。我從來不曾跟同班同學同車而去,我乘的那輛有校長有主任有老師,最要緊的是有貼身的 “私人護理”(我媽媽,以前是護士),我是打正名號做 “嬌嬌女”的,但這只會使我尷尬而不是驕傲,為什麼不是跟同學同車?明顯地因為我 “不正常”,需要特殊照顧。
一嗅到汽油的味道就想吐,之前無論做盡甚麼準備工夫都於事無補:包括在手腕上帶一個按著穴位的環(是媽媽特地托同事在外國買的,那時在澳門街還沒有);把薑片貼在肚臍處;吞止暈浪葯片(小童吃半片,我用大人份量吃整整一片都無效)...幾乎是別人建議過的方法都試過,真令人沮喪啊!試想別人都在車廂內興奮地談天,而自己則暈車嘔吐大煞風景,十分掃興。大人曾懷疑過我是耳水不平衡,但平時又好好的,尤其下車以後我會開始變得生猛;也有人說我是 “空氣敏感症”,只要待在封閉空間內就會不適;而最大嫌疑還是遺傳基因吧!爸爸也是在差不多年屆三十時因工作需要迫不得已學駕駛後才不致於暈車,但是...如果真是因為遺傳,為什麼哥哥又不會?為什麼偏偏是我?天父是否有點不公平?我嘟著嘴。唯一使我好過一點的預防暈車方法還是睡覺,一上車就伏在媽媽大腿或肩膀上睡覺。
有時哥哥故意要說一兩句話來刺激我: “無鬼用...” “(嘔吐物)臭死人啦!”從來未曾嘗過暈車的人是不會明白暈車有多辛苦的,最多就以為吐過以後就好了,但讓我告訴你,嘔吐之前十至十五分鐘那段時間是最最辛苦的,五臟六腑都在體內 “翻滾”,好像準備在同一時間擠出來似的,有時嘔吐會連鼻涕眼淚都流出來,除了肉體不適,心靈上更不好過,因為麻煩了身邊的人,嘔吐物又會令別人 “不安”,有時弄髒了人家的車子,父母代為賠罪就更令我無地自容。我真的很不濟嗎?真的 “無鬼用”?但我很不憤,那是我想的嗎?是我自作自受嗎?如果一個人不注意飲食不好好保重身體因而著涼了,沒愛心的說一句就是他活該,不合情,至少也合理;但我暈車又不因為我之前做了甚麼而引起的,我知道有人要說:不吃東西就不會吐啦!但事實上不是這樣的,不吃東西而後暈車要更辛苦,因為會嘔 “黃膽水”,連胃液都吐出來。
暈車的人最怕聽到的話不是別人說他/她 “無鬼用”,而是 “就到啦!就到啦,唔好嘔呀!”(快到了!快到了,不要吐啊!)第一,我也不想嘔吐的,不過不是我不想就不會呀!我自己也是身不由己呀!第二,明明還有十分鐘車程才到目的地, “就到啦!”幾個字似乎是給了我最大的希望而同時給我更大的失望,要知道暈車的人在車廂內多待一秒簡直如一世紀那麼久,還有十分鐘怎麼好跟我說快到了呢?就像大人勸小孩子說注射疫苗不痛一樣,正常的孩子都不會相信。
感謝神!自從升讀高中以後我開始習慣乘短途車而不怕暈車,因為高中需要 “遠赴”離島上學,而也就在大約高二的時候乘坐長途車也不怕了。不知道這是否証明了多 “練習”就能克服困難。我若說是神的醫治呢,又必會有人問為何神不醫治其他人?無論如何,即使現在我還會暈車,我仍會為此感謝神,因為從小就暈車的我已累積了很豐富的經驗,我學會了如何照顧其他跟我 “同病相連”的人,正所謂 “久病成醫”也不過如此。我知道暈車的人有多難受,並不像別人三言兩語說的那麼輕鬆,我會知道他們在車子上的喜惡(一般來說,別人都以為嚼口香糖或談天說地分散注意力會有幫助,但恰好相反,尤其想方設法逗他們說話的人真的會忽然間變得好討厭,正是好心做壞事),我不會說他們 “無鬼用”,也不會跟他們說“就快到,忍一忍”沒必要說話時我都不會說甚麼,真的要我說時我只會說: “沒辦法,還未可以下車...不過想嘔就即管嘔,有我在你身邊,我不是外人,不會嫌髒嫌臭,因為我也髒過臭過,我知道很無奈很難受,但我也知道這未至於不能承受。”
記得那時我往往在到站前十分鐘左右就禁不住 “嘩啦嘩啦”地吐,知道自己快要吐時總是祈求天父叫我能夠支持到目的地,最後禱告未蒙應允當然很不滿。問爸爸,他回答說只有這樣以後我才會懂得照顧那些暈車的人和體貼他們的心。
“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哥林多後書一:4-5)雖然 “暈車浪”跟保羅所說的為基督受苦毫不相關,但我認為這金句值得在此一提,提醒我們即使遇到不幸的事,也可以是一件美事,藉著這事,我們跟同受一樣苦難的人都一同得了安慰。
“暈車浪”當然不能說是不幸,更不能說是苦難,然而它跟人生面對的苦難有個共通點:就是問題不在於如何預防,而在於遇到的時候應該怎樣面對怎樣處理。苦難是防不勝防,避無可避的,而我們所持的態度是積極呢?還是消極?是要求立即 “下車”(一死了之)呢?還是繼續堅持到目的地?我們不像有的人,不知道為什麼而活,也不像有些人,以為人死如燈滅,我們自有我們的盼望和目標。 “靠繝有力量,心中想往錫安大道的,這人便為有福。他們經過流淚谷,叫這谷變為泉源之地;並有秋雨之福,盍滿了全谷。他們行走,力上加力,各人到錫安朝見神。”(詩篇八十四:5─7)一個會暈車的人還有甚麼動力令他想到處去呢?背後還有甚麼力量叫他鼓起勇氣上車,即使吐得死去活來仍值得堅持呢?不就是他很想到達的那個地方麼?不正是到了那個地方後可以見到的人麼?每當我想到目的地的風景有多怡人,每當我想到在那裡可以跟同學們玩耍,每當我想到在那裡或許還有美味的食物等著我時,心裡不再感到難受了,一切都是值得的。每當我們為生活感到難過,為苦難而快要絕望,我們靠著祂心裡滿有力量,並且是力上加力,走過一個難關又一個難關,為了到最後能無愧地見祂的面,走進應許之地。那時你必會感嘆:那些艱難的日子,不是白走的。楊牧谷牧師說: “人生根本就是一趟朝聖的旅程,過程儘管有坎坷,只要不失方位,是對準神走去,這人一定是有福的。”(<相繫深深.走過流淚谷>p.28)
* 楊牧谷<相繫深深──當我所愛的人病了>,基道出版社,1999年三版。
2005/7/7
200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