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7-05 08:49:04脆肉鯇
已死------生命影響生命系列(一)
白先勇的<<驀然回首>>是一篇自傳體散文。作者從小受中國小說的薰陶,接著開始文學創作,雖經思想鬧爭,又經幾許波折,但最終還是返回文學創作之路,期間又經歷母親逝世,與父親分離及留學異國等事,對其影響甚深,令他更深地體會人生,也成了作者創作路上的轉捩。
文章最令我感動的就是他對 ”死”的看法,那年他母親的死帶給他心靈上無比的震撼,對此他抒發了對 ”死”的無奈與悲哀。我知道有很多人司空見慣,已經對 ”死”感覺麻木了,但是始終無人了解死亡,畢竟生與死是人生中最神秘的事。
”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死亡,而深深感到其無可拒抗的威力。由此,我遂逐漸領悟到人生之大限,天命之不可強求。”隨著我的成長,對 ”死”的意義有不同的理解。
死,可以說明一個生命的結束。小時候跟媽媽到市場買魚, ”屠夫”手起刀落,同時那魚掙扎了幾下,血滴濺到我身上,我知道那條魚已死,並沒有悲哀,也不懂得何謂悲哀。晚餐時我好像不願意吃那魚的屍體,就算是一種哀悼吧!
死,是讓愛我們的人與我們永遠分離。那年我唸三年級,不知道為甚麼回鄉,那次回鄉一點也不高興,大人們很忙很忙,打破了’’永寧里”的寧靜。祖父去世那年,我還不知道為甚麼要悲傷,直至他不再回來,直至他不再抱我,我好像明白到死的可惡。當我知道自己不能與所愛的人在一起,不能與之見面時,卻又沒有了悲哀。’’永寧里”也不再有了,只剩下失落。
死,一個赫人的名詞。那一夜接到一位老師的噩耗,徹夜未眠,我覺得恐怖,生命竟是這樣不堪一擊,我還以為”死”這傢伙離我很遠,卻像白先勇所說的 ”在死神面前,我竟是那般無能為力。”那位女教師是我小學一年及二年級的班主任,和藹可親不用說了,她同時是幾位孩子的媽媽,一位虔誠的基督徒。
唸小二那年,一次她讓我替她辦些事,我當時怕得要死,怕沒能力做好,我認為替老師辦事這任務太神聖了,我想拒絕,她卻對我說: ”老師既把這工作交給你,就是相信你能做好,你應該盡力而為的。即使做得不好,我也一定原諒。”不知怎的,跟老師相處了一段頗長的時間了,只記得她這句話。直至我也成為一位基督徒後,這句話就成了我們事奉神,幫助人的應持有的態度,難怪她在教會中的事奉,從來都是那麼甘心樂意,大概她知道這是神交託她的,又知道盡心盡力以後,即使做不好,神亦會原諒吧!
那時,她病情穩定,她站在我們當中做見証,她說她心裡面有平安,她跟她最小的女兒通電話時,開心地訴說她自己正享用”雞腿”,其實哪有甚麼”雞腿”,她正辛苦地”吃”著一些流質的營養物,她連吞食都會覺得痛,但因她的小女兒最愛吃雞腿,她想讓她的小女兒感受她心裡的平安和喜樂。她說她相信天父愛她正如她愛她的女兒一樣。她病危了,但她沒有懼怕和憂慮,我想,這不能裝出來吧!以前我總以為,那些站出來做見証說他在患病時仍在主耶穌裡有平安喜樂的人,是因為他的病已經痊癒了吧!或是他知道他一定能痊癒吧!現在我信為什麼<<聖經>>說:” 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4:7)我終能體會那種奇妙,我明白作為一個基督徒,信主不一定能使你的生活風平浪靜,不能讓你升官發財,甚至可以說,走十字架的路比別人走的人生路更坎坷,但是我們的生命因此得著依托,絕非這世界說的虛無飄渺的精神依托,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盼望,祂讓我知道,肉體的死並不能結束我們的生命,又給我保証,在我們死後有一處美好之地,讓我們與所愛之人團聚,在那裡再沒有悲傷,沒有眼淚。這樣,死亡於我再不可怕,而只是個名詞。
死,是一件事情的終止,同時意味著另一事情的開始;一個舊的我死亡,一個新的我重生。我知道定必有人會說我這乳臭未乾的黃毛丫頭’’未知生,焉知死”?或者都會怪我把生死看得太簡單了,未免膚淺幼稚;但是,把生死看得複雜的人也未必就很成熟懂事。我記得使徒保羅只簡單地說了句:” 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腓立比書1:21)我想就是這般簡單的。我知道,在這個世代談信仰、談我的神,在別人眼中是何等荒謬何等愚昧啊!但回首昨日的我,我真不禁要告訴這世界,是誰帶我進入這麼一個充滿盼望的境地啊!白先勇先生因著一次對死亡的驀然回首,有所領悟,在文學創作上攀上另一個高峰。同樣,我驀然回首,在燈火欄柵處、似乎寂寞無望之際,發現那個害怕死亡,想要逃避死亡的女孩已經死了,展望眼前又是另一片風景。
”以前我曾經徬徨/ 人生將去何方/ 生活裡充滿心碎/ 痛苦和迷惘/ 忽然有愛的聲音/ 靜靜地告訴我/ 天上有個地方/ 是我的家鄉/
*從此不再憂慮/ 我將往何處去/ 因耶穌是我朋友/ 常在身旁相依/ 從此不再缺乏/ 一切有他供給/ 因耶穌為了救我/ 捨去祂自己/
朋友若你尋找/ 生活的意義/ 世上唯有耶穌/ 才能告訴你/ 祂是那道路真理/ 信祂切莫遲疑/ 讓我與祂同住/ 天堂美無比”
(<<道路、真理、生命>>)
筆者按 :高中一年級的讀後感,寫於2000年10月25日。
2004年六月修改。
文章最令我感動的就是他對 ”死”的看法,那年他母親的死帶給他心靈上無比的震撼,對此他抒發了對 ”死”的無奈與悲哀。我知道有很多人司空見慣,已經對 ”死”感覺麻木了,但是始終無人了解死亡,畢竟生與死是人生中最神秘的事。
”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死亡,而深深感到其無可拒抗的威力。由此,我遂逐漸領悟到人生之大限,天命之不可強求。”隨著我的成長,對 ”死”的意義有不同的理解。
死,可以說明一個生命的結束。小時候跟媽媽到市場買魚, ”屠夫”手起刀落,同時那魚掙扎了幾下,血滴濺到我身上,我知道那條魚已死,並沒有悲哀,也不懂得何謂悲哀。晚餐時我好像不願意吃那魚的屍體,就算是一種哀悼吧!
死,是讓愛我們的人與我們永遠分離。那年我唸三年級,不知道為甚麼回鄉,那次回鄉一點也不高興,大人們很忙很忙,打破了’’永寧里”的寧靜。祖父去世那年,我還不知道為甚麼要悲傷,直至他不再回來,直至他不再抱我,我好像明白到死的可惡。當我知道自己不能與所愛的人在一起,不能與之見面時,卻又沒有了悲哀。’’永寧里”也不再有了,只剩下失落。
死,一個赫人的名詞。那一夜接到一位老師的噩耗,徹夜未眠,我覺得恐怖,生命竟是這樣不堪一擊,我還以為”死”這傢伙離我很遠,卻像白先勇所說的 ”在死神面前,我竟是那般無能為力。”那位女教師是我小學一年及二年級的班主任,和藹可親不用說了,她同時是幾位孩子的媽媽,一位虔誠的基督徒。
唸小二那年,一次她讓我替她辦些事,我當時怕得要死,怕沒能力做好,我認為替老師辦事這任務太神聖了,我想拒絕,她卻對我說: ”老師既把這工作交給你,就是相信你能做好,你應該盡力而為的。即使做得不好,我也一定原諒。”不知怎的,跟老師相處了一段頗長的時間了,只記得她這句話。直至我也成為一位基督徒後,這句話就成了我們事奉神,幫助人的應持有的態度,難怪她在教會中的事奉,從來都是那麼甘心樂意,大概她知道這是神交託她的,又知道盡心盡力以後,即使做不好,神亦會原諒吧!
那時,她病情穩定,她站在我們當中做見証,她說她心裡面有平安,她跟她最小的女兒通電話時,開心地訴說她自己正享用”雞腿”,其實哪有甚麼”雞腿”,她正辛苦地”吃”著一些流質的營養物,她連吞食都會覺得痛,但因她的小女兒最愛吃雞腿,她想讓她的小女兒感受她心裡的平安和喜樂。她說她相信天父愛她正如她愛她的女兒一樣。她病危了,但她沒有懼怕和憂慮,我想,這不能裝出來吧!以前我總以為,那些站出來做見証說他在患病時仍在主耶穌裡有平安喜樂的人,是因為他的病已經痊癒了吧!或是他知道他一定能痊癒吧!現在我信為什麼<<聖經>>說:” 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4:7)我終能體會那種奇妙,我明白作為一個基督徒,信主不一定能使你的生活風平浪靜,不能讓你升官發財,甚至可以說,走十字架的路比別人走的人生路更坎坷,但是我們的生命因此得著依托,絕非這世界說的虛無飄渺的精神依托,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盼望,祂讓我知道,肉體的死並不能結束我們的生命,又給我保証,在我們死後有一處美好之地,讓我們與所愛之人團聚,在那裡再沒有悲傷,沒有眼淚。這樣,死亡於我再不可怕,而只是個名詞。
死,是一件事情的終止,同時意味著另一事情的開始;一個舊的我死亡,一個新的我重生。我知道定必有人會說我這乳臭未乾的黃毛丫頭’’未知生,焉知死”?或者都會怪我把生死看得太簡單了,未免膚淺幼稚;但是,把生死看得複雜的人也未必就很成熟懂事。我記得使徒保羅只簡單地說了句:” 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腓立比書1:21)我想就是這般簡單的。我知道,在這個世代談信仰、談我的神,在別人眼中是何等荒謬何等愚昧啊!但回首昨日的我,我真不禁要告訴這世界,是誰帶我進入這麼一個充滿盼望的境地啊!白先勇先生因著一次對死亡的驀然回首,有所領悟,在文學創作上攀上另一個高峰。同樣,我驀然回首,在燈火欄柵處、似乎寂寞無望之際,發現那個害怕死亡,想要逃避死亡的女孩已經死了,展望眼前又是另一片風景。
”以前我曾經徬徨/ 人生將去何方/ 生活裡充滿心碎/ 痛苦和迷惘/ 忽然有愛的聲音/ 靜靜地告訴我/ 天上有個地方/ 是我的家鄉/
*從此不再憂慮/ 我將往何處去/ 因耶穌是我朋友/ 常在身旁相依/ 從此不再缺乏/ 一切有他供給/ 因耶穌為了救我/ 捨去祂自己/
朋友若你尋找/ 生活的意義/ 世上唯有耶穌/ 才能告訴你/ 祂是那道路真理/ 信祂切莫遲疑/ 讓我與祂同住/ 天堂美無比”
(<<道路、真理、生命>>)
筆者按 :高中一年級的讀後感,寫於2000年10月25日。
2004年六月修改。
上一篇:勝過世界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