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9 14:43:08綠茶
政權需要神權 國家需要宗教
政權需要神權 國家需要宗教
■文/陳科神父(主教團秘書長)
在「依納爵對話靈修之路──探討華人地方教會的典範」座談會上,主教團秘書長陳科神父闡述教會對社會公益的貢獻,並提醒聰明的國家領導人都應提倡宗教信仰,因為宗教是道德倫理的實踐標準;特別在香港時局混亂的此時,帶給我們更多的省思與警惕,身為基督徒更應明瞭政權與神權、國家與社會的關係,使民主社會因著宗教的涵泳而更臻完善。~編者
天主在世上委託了給人類兩種權柄:政權、國家的權柄與神權、教會的權柄。兩種權柄都來自於天主。基督建立了教會,而天主將管理社會的必要性放在人的本性裡,也因此間接地奠定了政權,因為那是來自人的需要。如何作出國家政權與教會神權的區分?是在它的傳承方式。政權的傳承,人參與其中:人民選一個王子、一個君候、一個皇帝或一位總統。但這並不表示,政權起源於人民,而這只表示,政權來自天主,委託了給人民,由人民挑選掌權執政的人。所以我們必須要分辨權柄的來源和它的傳承方式。
在世上的兩種權柄,各有不同的目的。國家是一個組織,它的責任是照顧人們在世上的福祉。保全人們的生命、照顧人們的衣食住行,這是委託給國家的任務。教會有責任照顧人們永恆的福祉。她的任務是引領人上天堂。比方說,解決失業的問題,這不是教會的責任,而是國家的責任。如果把解決人們生活的任務視為教會的責任,這是錯的。
國家和教會的來源,都是天主,但卻有不同的目的。兩者有其他的差別:教會只有一個,真正的教會只有一個,是基督所創立的,但國家卻有很多個。民族也有很多種,而在唯一的教會裡,各有自己的家鄉。教會不定立任何國家的模式。只要一個國家的模式是尊重人權,教會都可以接受,不論是君王制或共和國,國會制和直接的民主,教會都不反對,只要這國家能保證照顧到公益。
甚至獨裁的模式都被接受。在沒有其他選揀的情形之下,是可以由一位獨裁者來治國。教會從來沒有反對過獨裁者,只要他是按照良心,為人民服務,並尊重人權。把教會視為只認同民主,這說法是不對的。民主有它的優點,也有它的缺點,所以不能夠說,教會只維謢民主的模式,或只依賴它。教會不這樣做。教會對任何模式的國家都尊重。她關注的事,是國家是否尋求公益和尊重人權。
國家與教會在各自的領域享有最高好權柄。兩者都是「societas perfecta」──自足和自治的社會,意思是說,有自己的目標,以及達到該目標的工具。國家與教會兩者都是獨立的,互不隸屬。國家的權柄並不來自教會,而教會的權柄並不來自國家,兩者的權柄是直接從天主來的。當然,由於教會的崇高目標,教會享有某種的首要性。教會在世的使命是要帶領人上天堂。由於天上的目標比地上的重要,因此教會才比國家享有某種的首要性。
但兩者都是獨立的,互不隸屬。教會從基督領受了她的司祭職、牧職和訓導權。上主對宗徒們說過:「牧放我的羊群!餵養我的羊群!你們赦免誰的罪,就給誰赦免;你們存留誰的,就給誰存留。」(若21:16、17;20:23)。國家不能命令教會要宣講什麼。國家不能命令基督徒要相信什麼。國家不能命令司鐸要施行那一件聖事,或怎樣組織教會。教會在自己的領域裡是獨立的。
當然,偶爾會有要教會干涉的地方。在靈修上的事情,教會是獨立的。可是,教會也有責任去守護社會的倫理道德,因為她是十誡的宣揚者,因此要向國家政府說:「這,你可以做!這,你不可以做!」每逢事關生命、倫理道德、好壞善惡,教會都有話可說。不然,國家也是獨立的。只要不涉及倫理道德、好壞善惡的問題,而是選擇某一個合理的方法去達到治國的目標,國家是獨立的。國家也有在自己領域裡的自主權,有自己的做法。在這方面,教會沒話可說。
國家與教會互不干涉,但彼此相關,因為它們都是在服務同一群人。國家與教會是為同一群人民而被建立的。因此,兩者雖然各自獨立,但兩者都需要對方。兩者都需要同心合意地合作。國家要支持教會,教會應該以自己的方式促進人們的福祉。國家與教會之間簽的協議(concordat)、合約,就是這種合作的表達方式──在協議、合約裡規定清楚,兩者彼此要遵守什麼。教會有很長的協議歷史,其目的即是促進教會與國家的合作。
這一點,我們可從《教宗致中國天主教信友及普世教會文告》看出來:「在社會和政治層面,中國教友應是良善的公民,根據自己的能力,充分熱愛他們的祖國並以義務和誠實服務自己的國家。在道德層面,他們應該明白許多同胞期待他們以更高的標準為公益及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服務。尤其是教友,應知道如何提供先知性和建設性的貢獻,這些應是他們在天主的國度內從自己的信仰裡提取的。這可能也要求他們困難地說出批評的話語,不是無益的反對,而是為建設一個更加公正、更加人性化及更尊重個人尊嚴的社會。」
教會可對國家做出很大的服務,例如:教會教導人民天主十誡,勸人行善。一個國家的人民若不遵守倫理道德,是無法長存的。國家本身無法製造倫理道德。它從那裡找?倫理道德只能從天主來的。十誡來自天主,被教會領受:十誡是人類團體生活的基礎。教會必須向國家人民宣講做人之道和倫理道德規律,責無旁貸,藉此向國家提供一項無價的服務,因為這服務是與宗教信仰緊緊連接在一起。宗教信仰與倫理道德,形影相隨。所以宗教是國家的棟梁。因此,信仰──教義、信理,也是國家社會的棟樑。有歷史為證、社會學為依據,一個國家的強弱,完全取決於它人民的道德水準。人民越貪污、好色、只追求個人名利,國家就越難強壯、越無法組織起來。
宣揚信仰與道德的教會,對國家作的貢獻是無法評估的。天主十誡和教理應使人們避惡行善。道德與教義是一體兩面的,因為誰認真地思考天主的全知和默想最後公審判、天堂地獄,一定會避免作惡。或當我們知道天主也是一個賞善的天主,好人死了之後會怎樣得到永生的賞報,我們也會努力行善,幫助別人,勇於行形哀矜和神哀矜。在這點,教會對社會公益所做的貢獻是不可低估的。
聰明的國家領導人都因此提倡宗教和教會。在西方歷史中,從4世紀的羅馬君王康斯坦丁大帝開始,至9世紀查理曼王(今法國)、10世紀的波希米亞國王聖溫塞斯拉斯(今捷克)、11世紀的君王聖德範(今匈牙利)、和18世紀的瑪麗亞.特蕾莎(今奧利地),到近代歷史的天主教信仰的國家領導人。誰廹害教會,禁止宗教信仰,很快就感覺到他不良作為的後果。
國家人民沒有天主,事情怎樣發展,以及有什麼結果,還言之過早。但:「沒有誠實,沒有仁愛,沒有人認識天主;只有詛咒、謊言、殺戮、偷竊、姦淫、強暴和纍纍的血案。」
(《歐瑟亞先知書》4:2-3)這些就是沒有基督信仰──尤其是天主教的後果。希臘一位著名的作家──普魯塔克(Plutarch)早在主曆前100年就曾說:「人寧可在空中建築一個城市,也不要有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國家。」
從2007年5月27日,教宗本篤十六世的《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天主教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教友信函》開始,到2018年9月26日,教宗方濟各《致中國天主教信友及普世教會文告》,以及最近6月28日,〈聖座關於中國神職人員民事登記的牧靈指導〉,還有今年2月2日聖座萬民福音傳播部部長──斐洛尼樞機接受《羅馬觀察報》的採訪,所有這些教會的文件,都是在向全球教友,尤其是華語教會教友,向他們說明聖座對在中國的教會的態度,以及要解決的種種問題。
聖座對中國的教會,就像對在其他國家的地方教會,態度都是一樣的。聖座對在中國的教會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使在中國的教會與教宗保持共融,同時也要地上地下教會和好合一。聖座要與北京政府對話,這並不是真正的問題,而真正的問題是在於對話的條件,因為北京政府如果要與聖座開始進行對話,就表示北京政府必須承認教宗是普世教會的最高領導人,以及他領導在中國教會的神權。
因此,目前中梵的關係可以說仍然滯留在尋找對話理由的階段。
台灣地方教會的信眾都十分關心中梵議題。〈教宗方濟各致中國天主教信友及普世教會文告〉引用了《你們要歡喜踴躍》宗座勸諭這一段話:「教會需要的並非官僚及公務人員,而是熱心的傳教士,熱衷於傳遞真實的生命。聖人令我們驚歡訝異,因為他們藉其生活召叫我們捨棄死氣沉沉、冷漠麻木的庸碌生活」(《你們要歡喜踴躍》,138)。現在台灣教會缺乏聖召,教友老化,進堂青年教友人數減少,雖然台灣地方教會身處於中梵議題局外,但我們也要警醒,不能讓地方教會被政權化,因此在國家社會裡失去她道德生活上的影響力。
每個地方教會的天主子民都應祈求全能的天主光照,為尋找祂的途徑,好使當地的天主子民能成為終止分裂和對立的橋梁。每一個基督信徒要對天主負起信仰責任:提醒自己身邊的人天主是全能的,即使現今,天主仍是愛每一個人,而且天主富於寬恕和慈悲,而天主的子女應該和平相處,不應互相紛爭。
天主子民應該不斷地提醒身邊的人:眾人都從同一個來源──我們的天主父而來。在世間,我們所有的人都活在天主所創造的太陽下,活在天主的亮光之下。
所以在這天主給我們創造、作為禮物的美麗大地上,我們都屬於同一個大家庭。那些屬於其他宗教信仰、不同政治理念的人,並不會因此就不是天主的肖像,也不會不被天主邀請生活在天主的家園裡。我們身為人類,基本上都有同樣的需求;我們都追求幸福,我們都要健康,我們都需要被愛。我們有誰不珍惜和平?我們有誰不想享有健康?而我們有誰想被人拒絕愛?沒有人。
天主教徒在台灣如同酵母,雖然人數不多,但那裡有生紛爭,應散播和平;那裡有仇恨,應散播愛;那裡有分裂,應散播合一,不應該只關心自己心愛的人,而是應該將基督的愛擴展到我們不認識的其他人,一如教宗方濟各所敦促的:「優先關愛最弱小者、遭受社會摒棄的人」(《福音的喜樂》,195)。藉此反映出自己是天主的肖像,而「窮人經歷到最嚴重的歧視是缺乏靈性上的關懷」(《福音的喜樂》,200)。但教宗也不忘提醒說:「陪伴窮人,不僅只是出於一時的熱忱,必須透過長時間持續不斷的投入;這其中所帶來的成就感,使得希望能夠被散播出去。窮人獲得真正的希望,並非由於看見我們因為為他們付出些許時間而感到喜樂,而是因為從我們的犧牲看見愛的行動──無償且不求回報。」(〈2019年第3屆世界窮人日文告〉,7)
「誰說自己在光中,而惱恨自己的弟兄,他至今仍是在黑暗中」(若壹2:9)。因此,讓我們祈求天主給我們再造一顆全新的心,獲得來自於祂的智慧,引領我們進入祂的光明和聖潔,使我們在祂的眼中成為配得祂的人,不負祂所望。天主邀請我們每一個人踏上祂正義的道路(參閱路1:79),好使我們的生命能被轉變,而藉著我們的轉變,我們能轉變這世界。天主正在等待著我們成為彌補裂縫的人,成為締造和平的人,播下結出聖德的種子。我們應該像建在山上的一座城一樣,不能被隱藏的!我們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天主家園裡的一棵橄欖樹,並完全信賴天主。我們要祈求和平及全能的天主準備我們,藉由任何的一種善行去奉行祂的旨意,使教會全體轉變成為蒙祂悅納的天主子民。
「基督徒的合一」不應只是口號或文宣。耶穌基督在大司祭祈禱中求的合一是要人可目睹、可觸摸的。因此,為天主,只要我們實行天主的旨意,蒙祂寵愛,如果我們求,什麼都有可能!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曾經為自己的祖國──波蘭,祈求得到自由,並為此意向探訪自己的人民,鼓勵他們祈禱,團結,以愛報惡,東歐共產主義就在1989年瞬間瓦解,不需要有人流血喪命。信德和信靠天主才是最關鍵的。真正的信德使我們透過天主的光看到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是我們的弟兄姊妹,是並蒙天主愛的。因此,讓我們對天主的信德增加,使我們有信心和足以勇敢地接近祂,充滿決心地祈求祂行一個奇蹟。
主說:「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著;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瑪7:7)。這意味著,我們要盡我們的本分,而天主會負責其餘的一切。我們是還有一絲希望的。只有靠天主大能的手,國家政府才會和平對待教會。聖座需要一個奇蹟!所以要祈求天主能使北京政府承認和接受教宗的神權並與聖座交談。但這不表示我們就等待奇蹟發生,可以無所作為(參閱路18:1~8)。
上主要求祂的人民要以誠懇、犧牲和愛去為祂努力效勞。天主召叫每一個人,等待著每一個人去尋找祂。尋找天主的人必須要死於自我,必須要讓天主在自己的心中以親密的方式啟示祂自己,而不是透過行政管理上的改革。天主聖神的感召能助我們超越人性的差異,使信眾們成為一心一意,繞著同一祭台,使在聖體聖事中的耶穌基督受光榮。這是教會弟兄姊妹表達合一的最崇高方式。當我們在慶祝感恩祭的時候,我們就已預嘗合一的初果,但我們也應希望更多其他的弟兄姊妹,尤其是在中國的主內弟兄姊妹,能同樣有這福分,「因為在天主前沒有不能的事」(路1:37)。
但我們也要有所心理準備,天主會要求我們:祂先要從我們聽到一個發自心內的悔改呼喊聲,承認我們對其他人不夠關心,我們自己也不夠透明,沒有及時替人、替主發聲,為使暴力和其違反人類尊嚴和人權的行為停止,世界上才有這麼多痛苦。天主要求我們的,就是真心悔改,放下我們的身段和舒適圈;祂會要求我們獻上自己,每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使我們的生活成為持續不斷的祈禱,但最重要的是,祂會要求我們活出最大的誡命:「全心、全靈、全意地愛天主和愛人如己。」當天主看到我們的誠意,祂自然會作最好的安排,指出我們達到目的道路。
教宗方濟各今年2月在探訪阿布達比時,在那裡與阿茲哈清真寺大伊瑪目泰耶伯共同簽署了一份歷史性的〈人類兄弟情誼文件〉,聯合向世界聲明說:「旨在邀請所有相信天主、相信人類兄弟情誼的人們,齊心一志,共同努力,使本〈文件〉能成為後代的導引,並因意識到是天主所賜予的浩大恩寵,使全人類得以成為弟兄姊妹,而推廣相互尊重的文化。」並在文件結束時說明:「我們相信天主造了我們,是要我們相互了解、彼此合作並如同兄弟姊妹般相親相愛的一起生活;本〈文件〉正可以成為一個彼此相親的標記,拉近東方與西方、南方與北方、以及所有懷抱如此信仰的人們之間的距離。」這再次證明,在天主前沒有不能的事。經過十多世紀的仇恨和衝突,天主教與伊斯蘭教也能和好,並為人類的手足情誼努力!
讓我們的祈禱成為戰勝撒殫──分裂者的武器。而天主──合一的天主,一定會賜予我們必須的光去照耀我們的心靈和思想,指出合一的橋梁在那裡,只是我們在我們的黑暗中無法看見!那是一條用天堂上的寶石所造的橋梁──天堂上的寶石象徵所有的美德。
當我們真正地懺悔我們無數的罪過時,天主會寬恕我們,而在祂的寬恕中,祂會恢復我們的視力,使我們看見那帶給世界和平的橋梁並使我們活在天主的愛內。願光榮歸於天主──祂的大能在我們內運作,能做很多我們不敢祈求或想像的大事!(全文完)
上一篇:耶穌說:我是來送分裂的
下一篇:平凡中的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