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交往,是保持距離!
最好的交往,是保持距離!
人和人的相處,是一門學問,要做好一點,真的不容易。離得太遠了,關系就淡了;可靠得太近了,恩恩怨怨就來了。
不管是家人朋友,還是同學同事,好起來時可以兩人同穿一條褲子,鬧翻後可以老死不相往來。
人生如尺,要有度。感情如面,別越界。
人與人,最怕是看懂後的轉身,理由很簡單,不想再繼續交織蒼白的故事;心與心,最怕是深知後的冷漠,原因也簡單,不想再用熱烈來燎不起的火焰。
懂後與深知的兩個結果都一樣,都會埋汰過去。
交往的至高境界:親而有間,疏而有密;和而不同,美美與共。
人與人之間最褒有精彩的往來與有興趣的期待, 也只有保持若近若離的距離。
不驚于精彩故事背後的蒼白延續;不必惶恐不安于親近過後的冷漠。若,不索取太多不該懂得,至于他人懂不懂或交不交織,熱烈與冷漠都是一陣風來雲去,無痕拂過。
保持距離的覺悟,從根本上說,這也就是互相尊重對方的獨立人格的覺悟。
“刺蝟法則”來源于西方的一則寓言:
在寒冷的冬天里,兩只刺蝟要相依取暖,一開始由于距離太近,各自的刺將對方刺得鮮血淋漓。
後來它們調整了姿勢,相互之間拉開了適當的距離,不但互相之間能夠取暖,而且很好地保護了對方。
人與人之間其實就像是相互取暖的刺蝟,只有適度的距離才能更加和諧地相處,以至于不被彼此刺傷。
俗話說“距離產生美”,保持距離感,設置的是物理距離或心理距離,而不是感情距離。
適度的距離覺悟親而有間,和而不同,然則溫暖!
孔子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私交好的王安石與司馬光在北宋政壇上互為勁敵,輪流擔任宰相一職。在同一君主的質問下,兩人表現出驚人的一致,大為贊賞對方的人品與才華。
自宋神宗一句“卿等君子也”後,一段關于“君子和而不同”的佳話就此流傳。
如果說,道不同不相與謀。那麼,和而不同,就可相與謀了。這並不意味著對你個人道德品質的否定。
待人做事有原則有分寸有底線,這才是君子。
先哲伏爾泰曾經說過一句話:
我完全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願意用生命來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每個人的生命都屬于獨自個體,思想方式迥然不同,處事的方法,這是一種距離但不排斥對方的方法方式,並不意味著對個人道德品質的否定,雙方的關系距離卻不因思想迥然而拉遠。
親而有間,和而不同。
交往的質量在于距離,適度的距離就是交往的質量。固然也是親而有間,和而不同,則順意天成。
你會發現,你最要好的朋友之間,是有距離的。這個距離,不遠,也不近,不疏,也不密,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的不絕欣賞,是一段情對另一段情的永恆仰望。
和伴侶之間,給彼此留一點空間
夫妻相處之道,也就是把握夫妻間距離之道。夫妻之間,關系很親密,但這並不意味著兩者之間就不能有些小秘密。
特別是在興趣愛好上有差別的夫妻,不能強求對方要和自己有一樣的愛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認同對方的喜好,然後有各自的朋友圈子,和睦愉快相處。
和子女之間,保持"一碗湯"的距離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父母能夠接受與子女間有一定的距離。但距離不太遠,雙方都能互相照顧,還可避免一些矛盾和麻煩。
有界限、有距離、有聯系、有守望,最佳的距離就是“一碗湯的距離”。
生活上,和子女保持“一碗湯”的距離,能常去看望他們,給他們送去一碗湯;心理上,也要和子女保持“一碗湯”的距離,不會因為太熱而燙到他們,也不會因為太冷而涼了心意。
和親人之間,不能沒有恭敬心
親情,是難以割舍的情感。和親人相處,不要太隨意,一定要有恭敬心。獲得親人的幫助要感謝,親人有難處也要及時提供幫助。
親人家中的事情,人家願意說的就好好聽著,不願意說的就少打聽,不要幹涉,更加不要肆無忌憚。
每個人心中都有不願被別人涉足的角落,尊重他就是尊重你們的親情。
和朋友之間,時刻牢記無所求
有些人和朋友關系親近一點,就開始有各種要求,如果朋友不滿足,就抱怨。這樣的朋友相處起來,讓人覺得心累。
真正的友情是純粹的,不帶功利的。朋友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不能用道德去綁架他們,要他們不限量地滿足你的需求。
很多朋友關系越搞越糟糕,是因為向對方索求的太多了。這就是造成翻臉的原因。
和陌生人之間,見人宜說三分話
君子之交,淡如水。有些人是第一次見,有些人一年見一兩次,和這些不熟悉的人相處,就算第一印象再好,也不能沒有分寸。
不要試圖窺探別人的隱私,說話留有余地,不能強人所難,說話不能不看時機。
惟有親密有間才能最大限度的感受美好的存在。
上一篇:致我們終將遠離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