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默生散文(轉載)
《午讀:愛默生散文集》
一位真正的學者,必須要有一顆孤獨、勤勞、謙遜、仁慈的靈魂。他必須要像擁抱新嫁娘一樣擁抱孤獨,獨樂其樂,獨憂其憂。他自己的評價足以成為衡量的尺度,他自己的讚美足以成為豐盛的獎賞。
然而,為什麼學者必須要堅守一種孤獨與寂寞的狀態呢?
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夠清楚地瞭解自己的思想。
假如他身居僻地,但又心勞日絀、嚮往人群、渴望炫耀,那麼他就不是處於孤寂的心境之中,因為他心繫鬧市、虛名。如此一來,他便目不明、耳不聰,因此也就無法靜下心來思考。
如果你珍愛自己的靈魂,斬斷各種世俗的羈累,養成獨處的生活習慣,那麼你的才能便會獲得蓬勃的發展,就如同林中蔥蘢的樹木,田野綻放的鮮花。
高尚的、人道的、慷慨的、正義的思想,不是群居所能賦予的,只能夠通過孤獨來得到昇華。重要的並不在於與世隔絕,而是保持一種精神上的獨立。即使身居於鬧市之中,詩人們也依然可以是隱士。有靈感的地方就會有孤獨。
可以說,拉斐爾、安吉洛、德萊頓、司湯達都身居於人群之中,然而,在靈感閃爍的那一瞬間,人群便在他們的眼中暗淡消隱了。他們的目光投向那地平線,投向那茫茫的空間。他們將周圍的旁觀者忘卻在了腦後,他們應對的,是抽象的問題與真理,他們在孤獨地思考。
當然,我對孤獨並不存在任何的迷信。必須要讓年輕人認識到獨處與社交的益處,必須要讓他們二者兼顧,而不是偏執於任何一端。一個天才的靈魂之所以會迴避社會,其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洞察社會。他對於謬誤的批判,是出於對真理的熱愛。
社會所能教導你的,你很快就可以學會。它那愚昧的常規、不定期的舞會和音樂會、騎術、戲劇等等,所能教授給你的,也就是幾次便可以掌握的東西。
因此,你還是接受忠實的大自然所給予你的有關羞恥、精神的空虛與荒蕪的啓示吧。
撤退出去、隱藏起來、關門閉戶,然後歡迎那禁閉你的雨落下來吧——這便是大自然那可愛的隱居之地啊。你應當集中你的精力,獨自祈禱與贊美,消化和糾正過去的經驗與教訓,使之再一次融入新的神聖的生活。
我認為,我們需要建立一種更為嚴格的學者規則。
我所指的是一種苦行主義,是一種唯有學者自身的剛毅與忠誠才能夠執行的規則。
我們生活在陽光之下,生活在表面之上——過著一種貧弱的、似是而非的、淺薄的生活,談論著繆斯、先知、藝術與創造。然而,究竟怎樣才能夠產生偉大呢?
來吧,讓我們沈默不語,讓我們手捂著嘴,坐上漫長的、嚴苛的、畢達哥拉斯式的五年。讓我們用熱愛上帝的心和眼蝸居在角落裏,做雜事、苦力、流淚、受苦。
寂寞、隱居、苦行,能夠讓我們穿透生命那莊嚴而隱秘的深處。
就這樣深深地潛入其中,我們便可以從塵世的昏暗中,培養出崇高的道德品質。
而那些在時尚或政治的沙龍中炫耀自己的俗艷的交際花,那些社會的蠢貨,那些聲名狼藉的傻瓜們,是多麼的低劣啊。還有那些報紙上的話題、街頭巷尾的消息,會令一個人喪失布衣真正的特權、私密以及他那顆真誠而熱情的公民之心。
上一篇:佛說八大人覺經
下一篇:豐富自己勝過取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