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
愚人:有真趣味,有高品格,有大智慧
愚人有真趣味
《菜根譚》:“自然得真機,造作減趣味。”
愚人心靈單純,不虛偽造作,真誠自然,有赤子之心,往往率性而為,活得更隨意自由。
“率性之謂道”,從《中庸》裡的這句話,我們可以明白人性無古今之分,人永遠不能離開自然,人生的快樂和自由不能建立在刻意和被束縛的基礎上。
世間讓人快樂的事情很多,但是所有快樂的前提條件都是一樣的,就是“適意”,
樂在各得其樂,不在具體的形式,有時也不一定要在乎別人是否以為然。
比如說自己在興到時哼哼荒腔走板的歌,心中十分舒暢,就是自得其樂,也就是自然得真機,本色真趣味。
老子說,“我愚人之心也哉” ,認為具有愚人之心才能體悟自然天道,他心甘情願做個愚人!
入世不深的人,世俗的侵染要少,離天道就近;入世很深的人,機心算計也就深,離天道就遠。
離天道近的愚人,更能體會源於自然的生命的質樸與本真,和諧與歡樂,更有可能獲得大自在。
所以說,愚人有真趣味。
有真趣味才能有才華,有才華的人往往特立獨行,表現出“痴”“傻”“瘋”“狂”等愚人的特徵,同時他們是極度真實的人。
比如和蘇東坡齊名的北宋書畫家米芾,見到奇石就下拜,稱呼石頭為“兄”。有一次他得到一塊造型如同峰巒的硯石,竟然高興得一連三天睡覺都摟著。
愚人有高品格
與遭受各種現實社會約束、扭曲的大多數人相比,勇敢、執著、真誠、愛好冒險、不知畏懼、無所顧忌,這些健康的,也最容易在現實社會中喪失的品格,在愚人身上得到了良好的保持。
愚人具有人最初的古樸道義感,他們沒有功利之心,沒有算計之意,不懂計較,不講得失,因此顯得平和,與世無爭。
他們善良,表裡如一,不矯揉造作和虛情假意,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然人,保持了人類最初的淳樸樂觀,還有與大自然的和睦相處。
愚人依靠內心的直觀感受來衡量好壞、善惡,想悲傷時就悲傷,想歡喜時就歡喜,這不單純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更是一種人生的能力,也就是自信、快樂的能力。
這種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弱,以作為成熟和圓滑的代價,智力水平越高,快樂的能力反而越低。
聰明人容易讓人欣賞、喜歡,而感動我們的往往是愚人的善良和堅持。
聰明人正因為聰明,才不會失去理智地付出太多,也不會為別人犧牲太多;愚人正因為傻,才會傻傻地付出,傻傻地犧牲自己。
所以說,愚人有高品格。
愚人有大智慧
莊子說:“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知道自己愚的人,不是真正的大愚蠢;知道自己惑的人,不是真正的大迷惑。大迷惑,終身不能醒悟;大愚蠢,終身喪失靈性。
人活在世上,要有所愚而不能大愚,要有所惑而不能大惑。
那些不能認識自身之愚的人,在小事上善於算計,自認為高明,卻在大事上常犯錯誤,這是一種小智的表現;而能夠認識自身之愚的人,在瑣碎小事上看似糊塗,在大事上卻不糊塗,實際上是一種大聰明,大智慧。
那些追求名利,顯擺知識的人,看似得到好處,實則是其走向滅亡的發端;而愚人,毫無爭搶之意,卻是一種極大的作為,即大智若愚。
曾國藩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愚人沒有智力資本,因此比別人更虛心;愚人從小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抗擊打能力特別強;愚人不懂取巧,遇到問題只知硬鑽過去,因此不留死角。
愚人才不懂什麼“技巧” 什麼“捷徑”,只知道一條道走到黑,不撞南牆不回頭。這種笨拙在愚人身上培養起超乎常人的勤奮、吃苦、踏實精神。
愚人做事從來不繞彎子,不走捷徑,總是按最笨拙、最踏實的方式去做。
愚人這種看似笨拙的思維方式實際上是一種大智慧。
文章來源:儒風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