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3 17:13:10Amos

常見的兒童耳疾

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是常見的小兒感染,百份之八十的兒童在七歲前也會發病。一般由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中耳發炎,大部份由病毒引致,但也可引致細菌性發炎。病徵包括發燒、耳痛、頭痛、沒胃口、輕度弱聽及流耳膿。

治療方法
輕微的可以用止痛藥及退燒藥以減輕病徵,感染會自行消退。若四十八小時後也不退燒,便可能要服用抗生素。若流耳膿,可能要加用滴耳藥。

後遺症
‧ 中耳積液:是常見的後遺症,中耳炎後中耳充滿了厚厚的液體,阻礙聲音傳播,甚至可能引致失聰。一般中耳積液會在數週內消退。但若情況持續,則會引致長期失聰,需要動手術來放出積液。

‧ 耳膜穿破:是常見的後遺症,一般會在數週癒合。若不癒合,將來便需以外科手術進行修復。

‧ 面癱:這是一種嚴重但並不常見的後遺症。炎症引致面神經腫脹,以及暫時性面部肌肉癱瘓。面癱症狀一般在中耳炎治癒後數星期內會復原。

‧ 腦膜炎及腦內膿腫:因中耳炎細菌感染向腦部伸延而引起的嚴重併發症,雖不常見但可能引致生命危險,須使用靜脈注射抗生素甚至手術放膿來治療。

‧ 感音性失聰:嚴重中耳炎可破壞內耳耳蝸的細胞,令聽力受損。




慢性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大多是急性中耳炎的後遺症,患者耳膜穿破並間歇地流耳膿,耳膜穿破會令聽力受損。病徵包括聽力下降、耳道流液或流膿。

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當中耳發炎流液時,可用抗生素耳藥水控制發炎。 手術治療:一般患者在十多歲後可進行耳膜修補術,修復穿破了的耳膜。

後遺症
傳導性失聰:因耳膜穿破及耳骨受損,影響聽力。
感音性失聰:長期中耳發炎破壞內耳聽覺細胞。


外耳道炎
外耳道因受細菌或真菌感染引致皮膚發炎。經常游泳或經常用棉花棒清潔耳道的人較易患上,患者外耳道會紅腫疼痛,但聽力一般不會下降。治療方法是用抗生素耳藥滴進外耳道,嚴重的病情便需由醫生在顯微鏡下清潔外耳道。



耳前漏管
這是先天性的外耳成形問題,在耳前有一小孔,不定時分泌一些白色的分泌物,會可引致細菌性發炎及膿瘡。一般不需治療,但發生過發炎或膿瘡便應切除。手術可以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進行。



中耳積液
中耳內充滿了因發炎而產生的分泌物,引致傳導性失聰,是小孩常見的慢性耳疾,百份之六的小孩會患上這病,小孩可能會有輕微耳痛,或因聽力減弱而提高說話聲音或上課不專心,但病徵一般不明顯,所以家長容易忽略。

治療方法 聽力檢查:確定聽力受影響的程度。 觀察:初發的中耳積液大多可在三個月自動消退。若聽力受損不嚴重,可觀察三個月。 置管:在耳膜中放置直徑約一毫米的矽膠管,讓中耳再次充氣,把積液排走。


感音性失聰
耳蝸細胞或聽覺神經細胞受損,以致聽力受損,每一千個小孩便有一個患上感音性失聰。常見的成因有先天性遺傳、懷孕期胎兒受病毒感染(如德國麻疹)、產時缺氧、初生嬰兒黃疸、早產嬰兒、痄腮及腦膜炎。

處理方法
最重要是先評估患者失聰的程度,但要準確地評估小兒的聽力並不容易,可能要反複測試。評估後,便要按患者失聰的程度來給予支援。現時沒有藥物可治療感音性失聰。

雙側輕度失聰或單側任何程度失聰的小孩,一般不需特別儀器輔助,可在普通學校上課,只要坐在班房前排及老師多注意小孩的學習進度,這些小孩可以和正常小孩一同學習。

雙側中度弱聽的小孩,便需要助聽器來輔助,更可能要在特別學習班上課。

至於雙側嚴重弱聽的小孩,應考慮進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人工耳蝸會把聲音轉為電波刺激耳神經,從而恢復聽力。手術後小孩可能仍要在特別的學習班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