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07 21:36:58dp8a8e8r2

台北英文補習班 英文補習班推薦

輕鬆學英文趁現在

零碎時間增強英文力

短期快速說流利英文(免費試聽看看):

http://1314.ws/abc

1945年至今已有70年了,日本走過敗亡到復興,再由巔峰逐漸式微的路,每一個階段日本社會回顧戰爭,都會出現微妙的變化,反映在他們的出版物和電影上,我非常關心這種變化,舉例說,這兩年日本的電影《山本五十六》、《大和號的勇士們》、《永遠的零》等,我無一錯過。未達政治目標 即是戰敗if (typeof(ONEAD) !== "undefined"){ONEAD.cmd = ONEAD.cmd || [];ONEAD.cmd.push(function(){ONEAD_slot('div-inread-ad', 'inread');});} 30、40年前日本的近代戰爭片,充滿了反戰和反省的意識,當前日本的二戰片則只彰顯日本軍人的勇武,卻迴避了戰爭的本質,反映了日本右傾的社會氛圍。70年前,日本敗亡,其實戰敗和亡國可以是兩件事情,亡國必然戰敗,戰敗不一定亡國。今天日本國民普遍認為,日本並未敗於中國,而是敗於美國,而且失敗的問題是技術性的,例如對美開戰的不智,武器研發速度過慢等等,如果今天日本如此檢討戰敗的原因,毫無問題,未來日本還會再次慘敗。日本在中國沒有戰敗嗎?的確,1945年戰爭結束時,除了中國西南邊遭到中美軍隊聯合反攻外,在華日本占領軍大致維持完整的建制,戰鬥力持續,表面上並非敗軍。問題是,什麼叫做戰勝?什麼叫做戰敗?兩者的定義為何?這個問題好像日本從來沒有思考清楚。戰爭是政治矛盾的總爆發,發動戰爭的目的並非占領土地而已,而是貫徹政治目標,當戰爭無法達成政治目標,甚至弱化目標時,實際上已經是戰敗了,這是戰爭勝負的基本定義。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本軍部擬定了不擴大方針,希望先厚植滿州的工業能力,再發動對華侵略戰爭。然而,蔣委員長這次不但沒有息事寧人,反而調中央軍北上,迫使日本出兵。接著,不像日本所習慣的中國軍隊一打就退那樣,國民政府反而密集增兵,日本別無選擇,只能動員大軍侵華。戰爭的第1年,日本攻占華北、華東、京滬地區等,攻勢猛銳,中國軍隊節節敗退。表面上,中國軍隊的調度出現許多混亂,例如上海和南京撤退的亂象等,都令人扼腕,但是在大的形勢上,卻是由中國人決定戰爭的地點、時機以及節奏,日本軍隊被動的走進中國人所規畫的長期戰爭中。儘管如此,在短期的戰術中,日軍也非無懈可擊,例如南京戰役後,磯谷師團以驕兵之姿孤軍南下,不待北上部隊,在台兒莊幾乎遭到全殲。後期的「一號作戰」雖然打通了南北鐵路,但兵力不足,還是進不了四川。將近7年間,日軍在兩湖與中國軍隊來回糾纏,徒勞無功。敗亡真正原因:發動侵略日本發動戰爭是為了迅速屈服中國,這是速戰速決的政治目標,這個目標一旦無法達成,即為戰敗。只要中國一天不屈服,日本就不能撤兵,因為撤兵等於承認戰敗,日本政府將會垮台,於是日軍只能陷在中國泥淖,直到與歐美各國爆發不可協調的矛盾,導致美國參戰,最後結局就是日本亡國。日本軍事思想家石原莞爾在戰爭期間即主張,向中國道歉,撤回軍隊,厚植國力,準備對美國長期作戰。這種思想實際上等於承認戰敗,日本內部政治形勢無法支撐,只能硬打下去,直到亡國。中國人和日本人,雖同為東方民族,但國民性非常不同。中國人不重小節,過程粗糙,但是大方向很清楚;日本人剛好相反,細節精確,重視程序,但在大方向問題上,常常混淆不清,甚至有迴避主要問題的趨向。翻閱二戰文獻,日本發動每一場重大的戰役前,幾乎沒有預想1年後的情況,匪夷所思!日本今天的建軍根本不足以保衛自己,因為跟它有宿怨的國家,包括了中國、韓國和俄羅斯,日本怎麼可能同時對付這3個國家呢?70年前日本辦不到,何況是今天!更別說,如果日本回到戰前的意識形態,連美國都會變成敵人。日本過去的敗亡與軍力的強弱無關,而是因為它發動了殘忍無情的侵略戰爭,這是敗亡的真正原因,如果沒有反省到這一層,只會再重覆更大的失敗。(作者為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