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2 23:15:37♡克萊兒♡

生活中的小不確幸, 離開井底的蛙無法呼吸

碩二離開了自己的舒適圈。

井底之蛙本來不是井底之蛙,他是離開舒適溫暖的家之後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的。


所以弔詭的是,如果繼續待在舒適圈裏面牠就永遠不會覺得自己是井底之蛙。

離開舒適圈,回頭看看以往才發現原來自己是井底之蛙。

牠有牠小確幸的部分是,離開了小圈圈發現外面的世界好寬闊好豐富。 「原來生命可以不同 !

但牠也同樣地擁有小不確幸,在水裡優游的蹼讓牠在陸地上窒礙難行,在水裡自然呼吸也成了過去美好回憶。


所以,為什麼要離開舒適圈 ?

最近的挫折和自我懷疑讓我開始又在問自己這件事情。

我一直很喜歡存在主義的一句經典的話「We are our choices.

我做了一個決定,這個決定將會帶我前往某個方向,然後人生在大大小小決定中拼湊出自我。

所以那每一個決定是不是有可能是生命中的「呼喚,然後那個呼喚會直指心中很核心的議題

那個核心也許就像是客體關係中提到的,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客體。

而我會這樣說,「我們終其一生都在找一個自己要的自己


井底之蛙出了水面非常痛苦。

無法呼吸 、行走顛簸。

並且開始懷疑出了井底的自己算什麼 ?對於要成為什麼也很模糊 ?

並且也開始覺得連以前最擅長的游泳或水裡的優游也越來越遠。

外面的世界好寬廣,但卻覺得自己沒有方向,即便離開井了這個處境倒更像是個真正的井底之蛙。


然而,不斷地在問自己的「我們終其一生都在找一個自己要的自己

我要找尋的是一個怎麼樣的自己 ?

離開舒適圈不是因為要變成一個多怎麼樣或是多不是井底之蛙的自己。

而是這個決定的本身,這個有機會「不同的本身,本身就有它的意義


井底之蛙

繼續用牠的蹼在在陸地上前進。

那些個小確幸伴隨著小不確幸 、那些個疑惑伴隨著固執、那些個失落伴隨著新生。

然後井底之蛙知道,牠是井底之蛙但牠也不是井底之蛙。

那些個生活經驗或是生命經驗都是自己在拼湊自己的一部分,然後生命會更豐厚。

豐厚的同時,也代表著過程中共存的愛 、恨 、情 、仇 、喜 、悲 、哀 、怒。


而那是我要的自己嗎 ?

我的回答是「是的


井底之蛙

繼續用牠的蹼在在陸地上前進。走吧。固執地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