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12 11:07:38力口一卜

關於廢除死刑


  不論從國際趨勢乃至宗教信仰,甚至就連講究「仁、恕」二字的中華文化來看,死刑都應該廢除,以怨報怨永遠無法得到救贖,更沒有所謂的答案。

  還記得前年底的印巴衝突嗎?那時候蘋果日報在國際版上刊登了張全村被飛機轟炸到只剩一位男孩倖存,傷痕累累地獨自站在瓦礫堆中的照片,而那時候男孩從口中流瀉而出的字句更讓自己為此震撼不已,那句話筆者至今還記憶猶新。

  『等我長大後,我要開飛機炸回去。』

  如果以怨報怨的死刑能夠被社會所認同與接受,那請問各位你們會認為『我長大以後,要開飛機炸回去。』這句話中所蘊藏的仇恨與報復心態是正確地嗎?

  當然不會,因為不論是社會與宗教都曾不厭其煩地再三叮囑過──寬恕是美德。

  但我們如今卻將這種除了宣洩情緒外毫無任何意義的復仇心態視為理所當然,甚至不願意承認這類報復行為是種錯誤,而這也正是每次只要二二八一到來,這樁歷史悲劇就會淪落為政治炒作工具的真正原因。

  因為對台灣社會而言,寬恕這事根本就不存在。

  這不是王清峰下台就能平息的事情,更不是一個富有良知與道德的社會應該做出的批判。

  現今前法務部長王清峰最大的錯誤根本就不是提倡廢除死刑,而是她在提倡廢除死刑之餘,沒有提出相關的配套措施。

  無論是仿效國外實施無期徒刑不得假釋,亦或是將受刑人在獄中勞動所得全數捐給社會等補償,王清峰前部長都從來沒有向社會大眾提出過,只是一味地主張廢除死刑而忽略了應有的替代方案,這就是她的錯誤所在。

  不過即便如此,廢除死刑仍是必要的,因為這是台灣社會放下仇恨,學會寬恕的開端。

  而另一方面,我對知名藝人白冰冰的批判則深感不以為然。

  這社會上最恐怖的人就是個性偏激而毫無自覺,更擅自認定己身代表正義的傢伙,而這種人如果擁有了一定的名聲與發言權,那麼後果就更加不堪設想。

  而非常可惜的,以上情形都與白冰冰的行徑與言論相符。

  口口聲聲喊著自己心中已經沒有仇恨,但實際仍對當年的喪女之痛耿耿於懷,更將這種情緒無限膨脹,每次相關議題一出就以受害者自居高談闊論的白冰冰,已經是盲目復仇的典型代表。

  說著自己將心比心,但實際上純粹是為了抒發己身不滿而公開發言,甚至高喊著「我們要用選票『制裁』馬政府。」,但筆者想在這裡冒昧請問,白冰冰小姐,妳以為自己是誰呢?竟然選擇了制裁這個字眼。

  妳竟然毫無疑慮地確信己身為正義,並使用了「制裁」二字,請問妳的正義就是全國人民的正義,妳的憎恨就是全國人民的憎恨嗎?

  ──絕對不可能。

  被仇恨給蒙蔽雙眼的白冰冰,絕對不可能代表了正義,那頂多只能算是多數人的共同願景,跟正義絕對沾不上邊,而這樣的妳,絕對沒有資格使用制裁一詞,但妳卻毫不知羞地說出了「天佑良民」等話。

  如果認同拒絕廢除死刑就是所謂的「良民」,那麼支持廢除死刑的筆者就同等為惡了囉?

  ──此乃笑話!
k1234567890y 2010-03-27 16:37:51

從某方面來看,很多犯罪者的產生,和社會大環境有關(像例如貧富高度不均即是一個原因,但並非每個生活在不平等的環境的人都會變犯罪者),有些則和自身基因有關,若因此處死犯罪者,可能就等同於說「這些人天生就低等,因此活該去死」,故這也算是種歧視。

版主回應
  等等,你不認為這個推論的過程有些跳躍嗎?社會對於死刑犯確實有著歧見,但如果用這個邏輯去思索的話,則每件事物之中都帶有歧視色彩了,如此一來這就成了偏頗過頭的思考邏輯,還是下次在開串文章仔細討論好了。 2010-04-02 19:17:56
海角天邊 2010-03-13 09:56:33

認同您的觀點
能以德報怨才是"止惡"的開端

以台灣人民的素質
要癈除死刑,可能還早吧
只願新部長能提出其他替代方案
否則......唉

版主回應
  很抱歉現在才回,不過其實也沒必要把台灣人民想的這樣悲觀,因為人各有各的堅持以及想法,刻意否定也不會是正確的,不管廢除不廢除死刑,只要有更多的人能彼此理解,總有一天會找到答案吧?

  唉沒有用,讓我們一起來大喔YA吧(轉圈圈
2010-03-14 19:3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