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03 05:56:22安娜塔西亞

問題?!

有人跟我傾訴,覺得世上無希望,就是要她立即死去也沒什麼所謂。

憑心而論,我和此女的關係並沒有十分密切。

每天上學會見到面,但是心靈上的距離還是很遙遠,在我想來,我不會把心事跟她分享,也不會因為有煩惱而找她傾訴。

她,在我來說,還太嫩了。

在MSN 上看到她的傾訴,冷漠地想着,生命是你的,你愛死便死去。

一個人的思想陷入了怪圈中,嘴巴上說着希望有人拉一把,行動上卻拒絕別人的幫忙,這算什麼?如此幼稚,叫人如何認真看待本來嚴肅,卻莫名變得可笑的問題。

我只能跟她說,以她的情況,不是思考生死的問題,不是思考生存意義的問題,而是要學會如何保護自己。

因為她陷入怪圈的原因是 -- 她認為自己被騙了。

事情究竟如何,她不願意交待,卻期待別人能因為她所傾訴的表面而給予更多的幫助。

感覺,就是路過殺人事件現場的附近,被人拉到那邊,在不知根底的情況下被拜託務必要找到兇手般。

我不是福爾摩斯。

不可能因為這麼少的片段就能給予幫助。

我不是那種頭腦發熱就一個勁兒地說什麼無論如何必定會提供任何協助的笨蛋 (或許有人不認同,但在我現階段的思考模式來說,這的確是愚蠢的行為)。

生存的意義自古以來多少哲學家被繞了進行,至今仍是無解。

回想很久以前的自己幾乎也是每天在煩惱這樣的問題,反而沒有花太多心神在學業上。

自己的生存是為了什麼?

其實這意義還不是自己找的嗎?

曾經我認為自己的生存意義就是要看書,一直看到死為止,別的都可以不在乎。

長大了才發覺,要貫徹看書看到死的人生是要有錢才能做得到的事。

於是決定好好的為了賺更多錢而好好的準備,於是又重新的唸起書來。

死亡,古有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但願我沒有搞錯),死亡一直是人類要面對的事情。

死亡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一個必定會面臨的狀況。

只是這個狀況來臨的早還是晚而已。

當然,我並不願意過早面對這個景況,畢竟我還有很多書未有看到 (不管是已出版的還是未出版的)。

於是我又跟此姝說「人只要還有想做的事情,就一定不會想死」。

此女還沒有找到想要做的事,所以覺得無聊吧?所以才會想到早死早超生……

對此我只能平淡地跟她說「這只能說你還是太幼稚了」。

她問我,面對生死關頭,她只是靜靜地看着,這算不算是冷靜?

我無語凝噎,這、只能說是她不會保護自己吧?

幾乎抓狂,到底是誰給她灌輸的奇怪觀念啊……

 

上一篇:

下一篇: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