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14 01:22:17nana

我們都是一起這樣長大的



小時候,家裡有一個唱盤。每個星期天的早上,爸爸都會放著唱片,而那時的我,幾乎每個星期天的早上,便是在鄧麗君「甜蜜蜜」的歌聲中,甜蜜地醒來。

後來大了一點,跟著姐姐一起聽金韻獎,在齊豫的「橄欖樹」的歌聲中,幻想有一天自己也能去遠方流浪。

似乎,在不同成長階段裡,總有一首可以詮釋當時心情的代表歌曲。暗戀的歌、升學考試時候每晚陪我熬夜的歌、夏日午後看書昏昏欲睡時聽的歌、熱戀的歌、失戀的歌…

不管生活是苦澀還是甜蜜,高興還是痛苦,都有一首歌陪我度過那段時光。而在多年之後,只要再聽到那首歌,就會想到那個時候的心境,當時所經歷過的一切…

2004年4月22日,羅大佑在國父紀念館他個人演唱會裡演唱「童年」。唱之前他和在場的所有人分享他寫歌的心情。

「我花了五年的時間完成童年,這首歌當然不是在我六、七歲的時候寫的,我寫的時候回想我的童年…現在我唱給你聽,你們現在聽的時候,回想你們那時候聽的心情。我現在唱,回想我那時候寫、還有我那時候唱的心情。還有現在唱的時候,回想童年那時候的心情,就好像我們一起走一段時光隧道…」

我一首歌一首歌地聽著,一邊看著舞台旁邊字幕打出的歌詞。驚訝地發現「童年」這首歌的歌詞,「總是要等到睡覺前,才發現功課只做了一點。總是要等到考試以後,才知道該唸的書都沒有唸…」雖然是小時候的歌,但是裡面的歌詞,到現在看起來都還是很有道理。

我非常喜歡羅大佑在演唱會所提到的一段話:「藝人最偉大的地方,就是作品的生命比藝人的生命長。」看他在民國72年寫的「現象72變」,雖然是在21年前寫的,可是裡面的歌詞「就像彩色電視變得更加花俏,能辨別黑白的人愈來愈少。」到現在看起來都還是很合時宜。

還有「亞細亞的孤兒」、「未來的主人翁」、「之乎也者」等等在當時膾炙人口、感動過我的歌,現在聽起來,再對照當今的社會,也還是很有感觸。

有些事情,真的是得要經歷時空的考驗,才看得出它的價值。

演唱會裡還請了李宗盛和五月天當特別來賓。李宗盛提到,以前在明新工專唸書的時候,組了一個木吉他合唱團。那時候,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在國父紀念館表演。

後來終於有機會在國父紀念館演唱的時候,他特別去中華路做了一件西裝褲,中間還燙了一條直直的線的那種,同時邀請了很多同學來看。

第二天他的同學問他:「小李啊!你是不是很緊張啊?昨天晚上,你褲子上那一條線一直動來動去的!」

演唱會上,李宗盛演唱了三首歌曲。分別是「愛情有什麼道理」、「愛的代價」、「我是一隻小小鳥」。

這每一首都在推出的當時受到大家的歡迎,也很快勾起我最初聽的時候的心情,而因為年齡增長,人生歷練加多,現在聽來又和當時有著不同的感受。

李宗盛唱「愛的代價」的時候,想必也勾起了一些屬於他自己的回憶。當他說著:「It’s a very emotional evening.」他也濕了眼眶。

另外一個特別來賓「五月天」,在羅大佑出專輯的時候,他們還只是國中生。他們和很多那時候的人一樣,羅大佑的音樂讓他感動,李宗盛、五月天的歌也將在不同的時代,或深或淺地感動,或是影響著他們那一個年代的人。

羅大佑把那晚的演唱會稱為「羅大佑同樂會」,會唱的人可以一起唱。

那一晚和那麼多聽同樣歌一起長大的人齊聚一堂,一起跟著前面的歌詞一起大聲唱出,回憶當時聽歌的情境,和現在成熟後再聽的感覺。因為現場實在太吵,可以放聲地唱,而不怕擔心被別人聽到自己五音不全的歌聲。

那一夜,坐在我旁邊的人雖然拍手的節奏不是那麼流暢,舞步可能不夠新穎,可是當我們一起唱和,一同拍手叫好的那一刻,我們都回到了當時第一次聽這首歌時的情景。

在香港回歸之前,羅大佑寫了「東方之珠」。有人因此說他不愛台灣。他說:「其實不是這樣,很多事是要靠緣份。」

「人的相處,需要相互的學習。不要對人失去信心。明天代表機會,希望。要抓住希望、把握機會,有了這些生命才能繼續。」

真的是一種緣份吧!

那一夜,我在國父紀念館。透過羅大佑的歌聲,我和一群同樣時空背景的人,有緣同聚一堂重新回到我的童年、我的青澀歲月,那時的少不經事,那時自以為是的成熟。我和在場的幾千名聽眾,好像穿越時光隧道,重走一段青春年少。

我們都是一起這樣長大的!



THE END.
APR 23,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