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對話,改變孩子的一生! 你不能忽視話語的影響力! 全球首屈一指的語言心理專家 親自傳授
拯救百萬孩童從創傷中復原!
藉由口語急救術,我們能讓孩子在面對環境與世界時,更充滿安全感。 這本書不同於一般教養書籍,重點不在教導你養育出表現突出的孩子,而是幫助你培養出心靈強健,並具有從挫折中自我療癒能力的孩子,此種能力一旦建立,無人能奪去,更能伴隨孩子度過生命的各種挑戰,是你能給孩子最棒的禮物! 口語急救術,能在幾分鐘內為孩子創造美好的世界 無論是家長、醫生、護士、褓姆或是教師……對所有兒童照顧者來說,本書的出版真是一個好消息! 我們無法預防孩子可能會遭遇的生病或意外,卻能夠在狀況發生的黃金時間內,運用口語急救術的技巧,對孩子說正確的話語,以及做出正確的回應。這樣說,不僅能幫助孩子的身體較快恢復健康,還能克服壓力與恐懼,培養孩子的一生充滿自信與勇氣。 本書讀起來平易近人且有趣,一開始先介紹口語急救術的科學依據,接著說明口語急救術的執行步驟及實用技巧,並不時穿插範例,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如何運用。最後針對各年齡層孩子常發生的狀況(例如:燒燙傷、氣喘、流鼻血、撞傷、恐懼、惡夢、尿床、看醫生、進行手術,以及各種可能發生的意外)示範正確的回應與話語。本書也特別舉例,示範如何與孩子談論疾病與死亡,幫助孩子面對失去親愛的人的負面情緒。 更好的消息是,書中所有的示範與舉例,大都是由真實案例所改編,足以證明口語急救術對孩子健康所帶來的成效是真實的。 作者簡介: 茱蒂絲.西蒙.普拉格博士(Judith Simon Prager)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言語心理急救的創始人。 她是催眠治療師,也是任職於Cedars Sinai醫學中心和橘郡兒童醫院的醫院顧問。她主要訓練醫生、護理人員和醫療保健人員在第一線的反應應對,至今她已培訓無數在美國和世界各地的言語急救醫療專業人員和護理人員。 之前與茱蒂絲.阿科斯塔合著的《最糟的時候已經過去了》被國際健康雜誌譽為危機溝通的聖經。 茱蒂絲.阿科斯塔(Judith Acosta) 是有執照的心理治療師與催眠治療師,這是她第二次與茱蒂絲.普拉格合作出書,除此之外她寫了無數口語急救、文化和媒體、宗教和心理健康、精神創傷,和替代醫學相關的文章。 自1994年以來,她訓練醫務人員、消防人員、警察和醫療專業人員在美國各地實施溝通和口頭急救。她於Fordham大學畢業,當了近25年的社工,現在專門在治療成年人和青少年的創傷、焦慮、抑鬱和悲傷。 ~~~~~~~~~~~~~~~~~~~~~~~~~~~~~~~~~~~~~~~~~~~~~~~~~~~~~~~~ 名人推薦 黃瑽寧(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暢銷書作家) 商志雍 (台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 施以諾 (臺北市醫學人文學會理事長、暢銷書作家) 蘇絢慧 (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療癒系作家) 許惠珺 (親子暢銷書作家、《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實踐篇》作者) 專家一致呼籲,家長、醫生、護士、褓姆、老師,必讀本書! ★我必須推薦給您這本書,讓您有機會也經驗話語的力量,並好好善用這份力量。 ——蘇絢慧,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
~~~~~~~~~~~~~~~~~~~~~~~~~~~~~~~~~~~~~~~~~~~~~~~~~~~~~~~~~~~ 善用話語的力量 任何稍微懂一些生命發展概念的人都知道,一個人早期生命經驗,將會形成日後處理事物與因應壓力的雛形,並在反覆的經驗中,漸漸形成個體獨特的反應模式。 若一個人在孩童時期經歷到意外、傷害或任何壓力時,周圍的照顧者是以一種充滿焦慮、緊張、無助與恐懼的情緒反應,並加深許多負面的訊息說:「糟糕了」、「完蛋了」、「你以後怎麼辦?」、「你真是麻煩」等等口語,那麼孩子在成長後,面對人生的其他意外、傷害或任何的壓力時,所反應出的處理與因應模式則多是沿用了幼年時所被灌輸與被影響的方式。 因此,孩童時期,當生活世界出現了危機、出現了受傷與挫折時,成人的協助方式與立即性的話語介入,將是孩子往後人生面臨壓力與困難時很重要的參考資料與模型。如此看來,成人們實在需要好好學習好的照顧方式,與口語的安撫及滋養能力。 《超有效的口語急救術:孩子生病,這樣說好得快》便是一本再好不過的工具書,也像是親職教育的好教練,讓成人(特別是主要照顧者)真正的學習可以滋養孩子生命,強化孩子心靈力量的話語。不僅讓親子之間,有更多良善的互動關係,更讓孩子建立在未來,足能幫助他一生的正向生命態度,與有效的壓力調節能力。為此,我必須要推薦給您這本書,讓您有機會也經驗話語的力量,並好好善用這份力量。 ◎蘇絢慧 (本文作者為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愛,一直都在》、 《於是,我可以說再見:悲傷療癒心靈地圖》等書作者)
~~~~~~~~~~~~~~~~~~~~~~~~~~~~~~~~~~~~~~~~~~~~~~~~~~~~~~~~~~~~~~~~ §內文1第一章 存留在心裡的,會影響生理
小孩就是小孩,本來就會發生意外,不管是突然流鼻血,或是趕到急診室找醫生縫針。童年時期可能會發生的各種緊張狀況,通常很難事先預料,更不可能提前洞察。雖然父母無法防止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遭受到燒燙傷、瘀青或其他的撞傷等意外,卻有能力預防小擦傷擴大變成心靈創傷,並讓孩子在一生中充滿自信和勇敢。
父母有能力幫助孩子從傷害中恢復健康,這些在生活中受到的傷害包括各種層面:生理的、心理的、情緒的、精神的與社會性的。口語急救術能讓家長在孩子受傷時,趁機引導他們。當我們處在大大小小的危機時,會變得更敏感並容易受聽到的話語影響,無論是對我們說的,或只是周圍的耳語。這些話語,不僅會影響當下的反應,更會在下意識中影響未來面對類似事件的反應。以下兩個例子說明:
兩個不同的意外與危機處理
來看看莉莉與奧立佛這兩個故事吧!兩個都是真實發生的事件。其中一個故事,你會看到危機並沒有被妥善處理,而且後果非常明顯。另外一個嘛…嗯,等一下你就知道了。
莉莉
當莉莉三歲時,她不小心撞上茶几且割破了上嘴唇,當場血流如注,疼愛她的父母親驚慌失措,歇斯底里大叫:「啊,天哪!她需要縫針!」「縫針?需要縫嗎?我的天哪!」「怎麼辦?怎麼辦?我們趕快送她去醫院吧!」
開往醫院的路上,車上充滿各種可怕和悲觀的猜測,即使到了醫院情況也沒有改善。醫生冷冷的命令:「把她壓住!」莉莉覺得這世界到處都不安全。
經過了許多年,她已經長大成人,而且以為自己已經完全忘記這件令人恐懼的事。她成為紐約市的急救護理人員,那天因為職務的緣故,她來到911恐怖攻擊事件現場。在場的每個人都非常震驚與害怕,當然也包括莉莉,但她仍勉強自己與搜救人員一同工作,並且照料、傾聽那些因災難而產生的痛苦情緒。
然而,她發現自己身陷於一種無法釋放、極度震驚的情緒當中。整整三天,她的身體不自主的發抖、充滿無助。在她幫助別人的這些年間,她從未有過類似的感覺。最後,她意識到自己的反應,是來自比工作經歷更深層的經驗,於是她開始尋求心理治療協助。
最初她對自己的反應感到困惑不安,後來她開始了解會有這樣的反應,並不是因為那個長大、成為專業急救人員、站在災難前線的莉莉所造成,而是那個三歲大的小女孩莉莉所留下的記憶。她所經歷的那種全然無助的感受,就跟她當年被壓住、進行縫合的感受一樣。由於當年沒人知道該如何教她控制或轉移情緒,以至於莉莉童年早期在急診室的經驗,深深的鎖進她的身體及潛意識當中。
在那天之前,她總是藉由掌控艱困、可怕的情況,同時幫助他人,來處理童年事件。但當她面對無法輕易掌控的狀況時,那深藏在心裡的恐懼及無助感,就會像三歲時所經歷的驚慌一樣衝出檯面。當年並沒有人懂得說些安慰、舒緩情緒的話語,讓她覺得自己是被扶持,而且可以勇敢面對這類的狀況。
由於最原始事件用這樣的方式被處理,所以恐懼就潛藏在表面之下,等到另一個可怕的情況發生,內心就跟著失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