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23 02:46:38七竹

一日書店有感

曾子曰:「一日不讀書,面目可憎;三日不讀書,言語乏味。」若依照
這說法來看,我現在可能是毀容加有嚴重口臭的人了。

自從學校畢業後,要看免錢的書不再是唾手可得,況且時間也被壓縮掉
,只能撿睡前零星的時間翻一兩頁。我從小就蠻喜歡看書的,尤其是世
界名著,對我來說書裡的內容是認識其他世界的捷徑之一。

自己買書的時間起的晚,國一那年才買了畢璞的「第一次真好」,之後
讀張曼娟和吳淡如,我當那是過渡時期,因為後來這兩位的作者的書我
都沒再碰。國三時開始讀Jane Austen。高中時朱少麟當道,憂鬱青年的
心裡都有一首傷心咖啡店之歌,我也看了,後來也沒再回頭去看,那時
對自由這抽象的東西還很懵懂。

有一段時期很喜歡郵購書本,看了幾行簡介就訂下來,那時買的書後來
覺得比較有價值的只有曹麗娟的「童女之舞」,當時是被書名吸引,而
在封閉的鄉下學校,對同性戀也止於表面的認識,但小說的氣氛讓我覺
的冰冷,是一本讀起來心情不會變輕的小說集。

記得當時天下文化系列開創,編號第一本的「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特價
99元,我不考慮就買了。讀完後真覺得這是一段偉大的愛情故事,雖然對
基督教神蹟不了解,宗教部份讀起來沒多大感觸,但最近有一位朋友皈依
基督教,我想重新翻一下。

高三推甄大學失敗。在自暴自棄的低潮期,白先勇的「寂寞的17歲」和我
搭上線,讀完感覺是太黑暗了,那經驗像在黑夜不斷爬著一道沒有盡頭的
高牆一樣,而看完「孽子」是考完聯考之後的事了。我還買了小王子的原
文對照版小練習英文,但是至今英文系都讀完了那本書還沒看完。小王子
是本給大人讀的故事,適合在愛情名利與金錢裡走不出去的大人們,而小
孩子可能只會看到玫瑰星星和狐狸吧!

那段時間,明明就要聯考了我還是翻完Charlotte Bronte的Jane Eyre,
Jane Austen的Persuasion 和村上的’挪威的森林’,不曉得為什麼,我認
為那段時間內讀的書為當時的生活添加了養分,後來選了文學,大學4年
應該是我閱讀最肥碩的時期,因為學校的圖書館和校內打折的書店,讓我
像個女王一樣可以任意欽點想要的作者,但有些是為了學分需要不得不讀
。可惜因為胃口太雜,我並沒有特別專愛哪位作者。

前一陣子我重新讀James Joyce,心裡對他除了佩服之外找不到其他的字眼
,他抓住一般人難以察覺得微妙情緒與醜態,化之為永恆的文字,那些本都
是難以察覺的片段,他卻精準無比地看透。

今天去某連鎖書店,方圓500哩大概就只要那間書比較多一點,但走了一圈
也沒有想看的書,文學類的櫃子境放了一排漫畫,老實說我無法接受這樣的
粗糙方式。放在顯眼地方的大多是暢銷作者的作品,像人二雄、出得沒完沒
了的”交換日記”、張小嫻等,剔除這些不合我胃口的後,所剩的選擇不多。

我意外在口袋的角落找到一張我以為是發票的500元鈔票,它彷彿在告訴我
:’你今天就用我去買一本書吧!’ 而我今天本來就是想找村上龍的’跑吧!高橋”
,原本以為應該沒有結果在角落找到,翻了一下不算是嚴肅的作品,但要是不
買就會顯的很矯情,就去付錢,當然沒有打折。

今晚看到一些以前看過的書,’寂寞的17歲’打8折在促銷,’我坐在琵卓河畔
哭泣”早就不以99元的價錢賤賣,而且不到印了幾刷了,還有多出幾本印的
很精美重新翻譯過的”傲慢與偏見”,屠格涅夫的’初戀”,靠李安光芒打光的
’惘然記’...等,我心想那真是多年以前了,我開始回想看那些書時的心情,
沒有太多的人生包袱,就單純地享受,現在越來越多設限,真要不得。

閱讀的經驗越痛苦,收穫越多。所以偶爾也要逼自己去看一些比較晦澀的
作品,雖然這樣說,我自己也是只看”69”,而沒有把”希望之國”看完;還
不是一直重複看”麥克風試音”,’盲目地注視”才翻了三分之一。


書單:

1.<第一次真好> 畢璞 著 , 文經社
2.<童女之舞> 曹麗娟 著 , 大田
3.<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 保羅科賀 著 ,天下文化
4.<寂寞的17歲> 白先勇 著 , 允晨文化
5.<孽子> 同4
6.<簡愛> 夏綠蒂伯朗特 著, 小知堂
7.<勸導>(Persuasion) 珍奧斯汀 , 新潮社
8.<初戀> 屠格涅夫 著 , 新潮社
9.<惘然記> 張愛玲 著 , 皇冠
10.<69> 村上龍 著, 大田
11.<希望之國> 同10.
12 <麥克風試音> 黃國峻 著 , 聯合文學
13.<盲目地注視> 同12.

下一篇:Cyn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