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22 08:20:00Aloha

美國科學家公佈犬類基因組圖譜

美國科學家公佈的犬類基因組藍圖顯示,狗的演化歷史受到人類極大的影響,讓牠們從原本皮膚粗糙、粗暴的野狼後裔,演化成今日皮膚光滑、溫馴的品種。研究團隊以一隻名叫「塔莎」的母拳師狗當作研究樣本,解讀出犬類基因密碼。拳師狗突出的下顎與吃力的呼吸聲,顯示來自人類的演化選擇證據。

研究團隊在英國「自然」期刊公佈家犬的基因序列指出,獵犬在「至少一萬五千年前,甚至可能遠至十萬年前,從亞洲的灰狼演化成為初期的馴種」。他們說:「狗透過與人類分享生活空間、食物資源等相互受益的關係,演化而來。」麻省理工學院與哈佛大學成員組成的研究團隊,定序出九成九的家犬基因組,共二十四億個DNA字符。

相較於人類的二十三對染色體,犬類有三十九對染色體,不過在這個樣本中,缺乏公狗身上才有的Y染色體。基於比較基因差異的想法,研究團隊也採集另十種犬類的樣本,擬出可解釋不同犬類行為與對疾病弱點的「單鹼基差異」目錄。犬類據信是人類馴養的第一種動物。數千年來,人類帶來的基因壓力導致犬類演化出不同種類,有的善於打獵,有的精於放牧,有的會服從。

演化實驗導致家犬種類多於其他犬科成員。目前全世界約有四億隻狗,品種約四百種。為了尋找基因特徵進行的近親交配,也產生癌症、心臟衰弱、白內障、羊癲瘋、關節炎、耳聾等疾病的風險。犬類會出現的基因異常,有數百種會在人類身上發生。找出造成犬類基因異常的原因,可以幫助人類,鼓勵研發診斷工具與改善狀況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