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2-01 19:38:04天地之心

Discussion with Buddha in Mind - I

前段時間有個出乎意料之外的事件發生, 造成我很大的困擾, 曾經心情沮喪且憤怒. 如今回首反省, 倒是有些不同的感觸:
1.關於生活中所遇到的不順利之事:
(a).佛偈: “煩惱即菩提”, why? 因為: “前念著即煩惱, 後念離境即菩提”. 西諺云: “上帝關閉了一扇門, 必會開啟另一扇窗.” 當你轉了個念頭, 換了個角度, 它就不是原來的煩惱, 反而因此而讓生命有了廣度和深度, 別有另一番體會.
(b). James Redfield在 “聖境新世界(The Celestine Vision)”的序中提到, 當初要出版“聖境預言書(The Celestine Prophecy)”時並不順利, 後來因為他改變了想法和觀念之後, 這本書得以順利出版, 也因此他領悟了: 當一個事件看起來不順利時, 如果我們因此而沮喪, 能量下降, 只會把“機緣”嚇跑, 事件並不會得到解決之道.
(c). “聖境預言書(The Celestine Prophecy)”中的第七個覺悟提到一個觀念: “重新用一個新的精神觀念和角度去詮釋生活中的每件事, 尤其是那些我們所認為的『壞事』, 找出它的正面的、光明的那一面.”
(d). 拿破崙.希爾曾在書中提到, 當初成功學要出版時, 並不順利, 晚年他回憶這件事, 他發現當初沒有順利出版而更換出版商是件好事, 因為原來的出版商可能會讓這本新著作受到一些大眾的誤解.

我所遇到的突發事件, 破壞了一段脆弱的人際關係, 它讓我不能再對這段關係作出什麼努力, 但也因此之故, 或許它會讓我轉移心靈能量的焦點, 不要再把能量消耗在這段關係上面. 其實長久以來, 一直覺得這段關係消耗能量甚巨, 影響心情甚大, 雖然過去我因為此段關係而有不斷地反省而有所獲得, 改變了自己以往部份的思考行為模式, 但是以長久的眼光來看, 終究是一個窠臼和泥淖. 或許這段關係的結束是一個人生新的開始.

2.“佛性的遊戲”中提到一個觀念, 四共加行(Four Mind Change), 在此與大家分享一下:
(a).人身難得: 這世得以為人, 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那麼我們要如把握, 才能讓自己和周圍的人能一起獲得快樂呢?
(b).生命無常: 生命是很脆弱的, 瞬間即逝, 當我們觀想到死亡時, 我們能在這個世界存活的時間並不確定. 佛陀說過, “死亡是偉大的導師”, 當我們觀想死亡時, 我們就會警覺到生命的短暫, 把焦點放在長遠的美好和價值上面.
(c).諦觀實相: 我們常常只會去看我們想看的、聽我們想聽的, 忽略了真理和實相. 所謂的智慧, 就是對實相和真理保持著清醒、澄明的覺察力.
(d).業報因果: 藏傳佛教對於“業”的解釋很有意思: 先前行為所造成的傾向. 也可以說是一個人所慣用的思考行模式. 因果律則是佛教最基本的立論之一, 凡事有果, 則必有其因; 只是有時候這種因果關係顯而易見, 有時候則否, 但是它還是在運作著, 只是我們難以覺察而已.

以上是個人的一點生活心得, 在此和各位分享. 願我們都能獲得平安和內心的寧靜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