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葵
烹調法:黃秋葵烹調法頗多,簡介如下:
煮食:最常用又簡單的川燙冷卻後切塊,佐以蒜、醬油等調味料,吃起來黏黏滑溜溜的感覺,非常爽口,黃秋葵的黏性大多為多醣體,有固胃保健之功效。
炒食:先以切片的黃秋葵下鍋,快炒,熟後乘在盤中,再以肉絲或碎肉並勾粉煮稠,調味後起鍋,倒在黃秋葵片上,以黃秋葵作綠底,青翠美觀。
蒸食:黃秋葵切半,挖出豆仁,將調味碎肉放入其中,放在盤中排放整齊,再置入蒸鍋中,蒸少許時間,待黃秋葵軟化,肉熟就可上桌。
湯食:以排骨熬煮高湯,再將整條黃秋葵放入鍋中煮湯,黃秋葵軟化,用筷子試,可穿刺過,熟了就可上桌。
烤食:黃秋葵以鋁鉑包妥,用烤箱烤,再取出沾配料食用。
炸食:黃秋葵切片混合麵粉下鍋油炸。
浸漬法:配合各類豆醬、醋、糖漬之濃度,將整條黃秋葵放入淹漬,味道滲進後,便可食用。
以下資料來源:鄉間小路農業期刊
黃秋葵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原產於非洲或熱帶亞洲,於60年初期自日本引進台灣.我們食用的部分是黃秋葵的嫩莢果,一般長度為5 -10公分,果實呈長條狀,尾端尖細,很像女人的纖纖玉指,所以 英國人給他取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子叫''女人指''(Lady's Finger)。 生長期跨越春夏秋,產地從嘉南平原到北台灣,黃秋葵卻少見大規模、機械化的種植,即使全國最大產地15公頃 的嘉義縣鹿草鄉,黃秋葵也還是少數民族,但正因為少,產業 的成長空間更大,想像空間更無限寬廣。其實黃秋葵不只能當新鮮的蔬果,在塞爾瓦多和馬來西亞,人們將成熟的乾燥的種子,經考熟磨細,可做咖啡的代用品,或加於咖啡內,成為「無咖啡因的秋葵咖啡」,據說極為芳香,與真正的咖啡相似,難以分辨。 黃秋葵在經驗豐富的鹿草農民眼中,好照顧但是費工夫,尤其體質過敏的人,更是拿黃秋葵沒輒,蔡姓農民笑說,「要挑人種」,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辦法種黃秋葵.原因在於植株上的絨毛,體質過敏的人一碰到,皮膚就奇癢無比,農民塑膠手套一戴就是二層,不信邪的下場,往往換來打針吃藥的皮肉之痛,而這樣的龜毛不是每個人都能忍受的。
每到採收期,農民就要與老天爺賽跑,清晨三點多摸黑下田採收,再以人工分級包裝趕赴果菜批發市場,如果偷懶慢個一天,蒴果生長快速,長度超過 十公分 ,喪失優質賣相,果實纖維老化,只得喪失打入次級品。 黃秋葵不僅有獨特的外型與口感,而且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營養價值,因為它除了提供膳食纖維,還有豐富的礦物質,包括鉀、鈣、與鎂.由於黃秋葵的熱量不高,每一百公克只有37大卡的熱量,因此鈣與鎂的營養密度都比乳製品高,表示獲取等量的鈣質,所伴隨的熱量較低,有利於體重的控制。
|
上一篇:高品質農業協會--學習與成長
下一篇:洛神花
市場內經常看到秋葵,
知道是健康食品.
每想到它的花容更美!
比較不常po文哦!歡迎點左邊的我的奇摩部落哦! 2009-12-03 13: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