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05 15:01:04Denise

當另一半變成”師父”

7月時姑丈、姑姑和表妹們從台灣來玩,我們約了一起吃午飯。席間姑姑對姑丈說:『師父,麻煩你幫我拿一些菜。』第一次聽姑姑如此稱呼姑丈,我很不習慣,然而,姑丈是出家人了,她總不能再用他的俗名喚他。我知道其他親戚也都這樣稱呼姑丈,但我還是改不了口,依然稱他姑丈。十多年前一次外遇後姑丈決心出家,後來和姑姑有沒有正式離婚,我並不清楚。外遇前姑丈就潛心學佛許多年,聽說他外遇的對象是白蓮教徒,對姑丈下符,他才給迷上(因為那女人既不年輕又不貌美,是個已婚、有孩子的婦人)。總之,姑丈出家後,姑姑被迫從家庭主婦的身份變成職業婦女,要從頭學習工廠的運作和管理,一路走來也相當辛苦。

飯後我帶著沂恩和他們去逛街,在餐廳發颩的寶寶就先讓另一半帶回家。姑丈想買耳機,我們就先到電器用品店。等表妹排隊付帳時我們站在旁邊聊天,姑丈站在姑姑身旁,手很自然地扶在她旁邊的柱子上。不知道是我多心,我注意到姑姑往旁邊挪了一些,好像要避免和姑丈站得太近。離開電器用品店時我走在他們身後,儘管姑丈穿著袈裟,他倆的背影看起來仍然有夫妻的感覺。後來表妹要幫她小孩買衣服,就到隔壁的Old Navy。姑丈和熱心地幫他外孫女挑衣服,還挑了倆套兄弟裝給寶寶和沂恩。他抱著沂恩四處逛,抓起一個球逗沂恩玩,如果不是身上的袈裟和已經剃度的頭,他就像公園裏看到含飴弄孫的老人(穿著袈裟的姑丈還是不減當年的英挺帥氣)。回家後他讓姑姑戴他新買的耳機,姑姑不會戴,看他幫姑姑調整耳機時,怎麼都覺得他們像夫妻一般自然。姑丈甚至還捉弄姑姑,把音量調得好大,姑姑笑著說:『耳朵差點被你弄聾了。』旅行期間姑姑依然像過去一樣照顧姑丈,替他洗衣服、折衣服(當然他的衣服不能和姑姑、表妹們的衣服一起洗),煮素食給大家吃,家庭溫馨仍然存在。

姑丈”出事”時,我正好回台灣探親。姑姑的心痛、憤怒、失望可想而知。但她堅強地站起來,扛下姑丈留下的事業。現在看他們能和諧相處,我也非常替他們高興。儘管他們不能像一般家庭一樣生活在一起,這種”另類”的親情依然無價。朋友說姑丈出家了還和俗世的家人接觸,不是”六根不淨”嗎?我認為親情是不可抹滅的,姑丈有孩子、外孫,不能因為他出家了就完全和親人斷絕關係。他可以不和姑姑維持夫妻關係,但是他仍然是個父親、外公,這個身份不該因為他出家而改變。當然,他不能天天和子女、外孫過俗世生活,偶而見面讓孩子、外孫重溫親情,是可以接受的。從前在紐約教我日本文化史的美國神父總會定期回家看他年老的母親,教會、社會從不曾有評論。社會在變,在基本教義不更改的情況下,宗教教義也多少需要跟上時代腳步,而不是完全僵硬、一成不變的教條。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三年前我們全家回台灣探親時,我特地去姑丈在中部的精舍探望他。大概少有訪客,姑丈很期待我們的到來,沿途打了好幾次電話問我們開到哪裏了。好不容易到了精舍,姑丈熱誠地招待我們吃飯。飯後我們尷尬地坐著喝茶,卻怎麼也不知道如何和已經出家的姑丈聊天(總不能問他:出家的生活還習慣嗎?)後來姑丈開車帶我們繞日月潭,不愛坐車的寶寶不斷哭鬧,實在很掃興。

離開前我鼓起勇氣謝謝姑丈當年的栽培,但口拙的我怎麼樣也道不盡我對他的感謝。考高中前的幾個月,爸爸的生意失敗,家裏總有來討債的人。為了讓我和哥哥能專心讀書(也怕被人綁架),疼愛我們的姑姑和姑丈收容我們,直到情形穩定下來。雖然爸爸欠姑丈一大筆債,姑丈對我們的疼愛依然不減。每學期他和姑姑都會塞零用錢給我們,到我們上大學了還是如此。我出國前姑丈帶我到他銀行領了一大筆錢,解決我出國的所有生活費(因有獎學金,學費就不愁了)。沒有他和姑姑當年的贊助,我就無法圓我的”美國夢”,也不會遇到另一半,生出兩個可愛的孩子,有幸福的生活。
kitty 2007-11-11 02:20:12

嗯 ...... 要是我
一樣還是會跟妳一樣喊姑丈 .

他的出家 ,
也許是對他所犯的錯誤 ,
做出最大的自我逞罰 .....
也或許是....
不清楚 ..
但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 .

姑姑不但勇敢堅強 ,
姑丈也很不容易呀 .

妳有很好很好的親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