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美雲歌仔戲 《狐公子綺譚》
因華麗的舞台與服裝與印象中的歌仔戲不太一樣,雖有著新鮮感,也蠻有意思的,但仍覺得有些小小遺憾 ~ 實在很想看不加料的傳統歌仔戲。
不過,整場的台語真的也太親切、很有趣 ~ 台語的魅力阿 >>> 呵呵。
然而也能理解唐美雲於演出後在舞台上說得那段感性話語-- (語意)為了吸引更多的觀眾,所以嘗試新的元素及創意。
在事事追求「流行」、講求「當下」的現在,拼命想把傳統留下的人也得面對殘酷的現實。創新沒有不好 ~ 但有時也蠻擔心在好幾輪的創新之後,傳統的原貌就會消失,而屆時所謂的傳統會不會就面目全非了呢?
很敬佩這些在傳統藝術中努力傳承的藝術工作者。
當天邀請媽媽跟姑姑一起進場去觀賞,原來她們的最想看的除了唐美雲之外就是許秀年 ~ 呵呵。許秀年一出場,兩位女士就一直小聲地吱吱喳喳地不停 ~ 哈。
散場後,姑姑說了好幾次:
「我還是喜歡以前的演出,比較道地…」^0^
Ps.
記得電影「陣頭」首上映時,進了戲院觀賞後的感受也跟這次看歌仔戲的演出一樣,總覺得少了什麼。電影非常勵志,但因著重在創新的奮鬥勇氣與成果,反而感受不到「陣頭」在民俗生活歷史上的重要位置與影響。
農曆4~6月在北市及新北市會有一些地方廟會,期待,呵,從小就愛看七爺、八爺 ~ 民俗藝術真是無價,非常有意思 ^0^
< 以下摘自相關網頁 >
故事:
《狐公子綺譚》劇情描述唐美雲與許秀年原是對戀人,唐美雲過世之後,投胎變成男狐;但許秀年則因過度傷心,轉而去當道姑。即使男狐處處留情,女人無數,但內心卻總若有所失,直到再遇到了許秀年,生命才有了解答。
在一個風雪夜裡,3路人馬因為躲避風雪,意外相逢在一道姑守護的古宅中。人群裡,有不斷落榜的窮酸書生,有富可敵國的好色員外帶著尊貴的妻子,有道貌岸然卻滿肚子淫思的官員與他的美麗女兒,此外,還有一隊由狐狸精幻變的美男,而這群狐狸下凡的本意是「解放女性,要女性同胞不再壓抑。」
眾人經過幾番往來後,人性本色盡出,色員外對官員女兒很垂涎,員外的妻子對眾家美男有遐想,道姑也與男狐首領產生情愫,於是滿台或明或暗的挑逗勾引,女對男的幻想與春夢畫面,透過肢體、對話迸發。
此時,總是歡快周旋在女子間,卻感失落的男狐首領,卻意外發現自己的前世與道姑竟有一段未了情緣,而兩人的相會,竟是道姑日夜思念的結果,只是人狐本不同類,兩人如何再續前緣?
■ 《狐公子綺譚》透過華麗戲法,以創新的舞台敘事,呈現情愛的幻境。
誰忘得了,男女授受不親的年代,「尪生某旦,目尾牽電線」,偷渡過多少人心海上的情欲小舟?眼為情媒,心為欲種,歌仔戲骨子裡就帶那一點「邪」!(DJ : 哈,這一整段,我的台語怎麼說都說不令轉呀 ~ )
曾經,多少女狐出現在布衣書生的性幻想裡,《狐公子綺譚》偏叫男狐對女人放電,遊戲人間一番。《人間盜》、《梨園天神
該戲將狐間煙火的「野」,涵化劇中人「遊戲」的生命態度,舞台上則有各種尺度大解放的畫面,希望將觀眾引入「一點情,逢場作戲」的奇幻世界。
唐美雲過去總飾演英雄人物或皇親國戚,這次的非人角色與情慾題材堪稱創舉她說:「除了是對自己的挑戰,我很想看看歌仔戲觀眾的極限在哪。」
■ 「戲狀元」唐美雲 VS. 天后級娘子許秀年 /痞子作派狐公子PK.不甘寂寞俏佳人
第六感人狐戀,創意十足絕妙輕喜劇,顛覆歌仔戲傳統國家文藝獎得主唐美雲從歌仔戲不拘一格的「野性」挖掘當代戲曲的無限可能
唐美雲歌仔戲團17年來累積相當能量,內化精緻典雅的藝術形象,這次緊抓TIFA「玩轉世界、經典不設限」的精神,在劇團「承傳統、創新局」宗旨下,繼續耕耘歌仔戲舞台,《狐公子綺譚》集結各領域優秀藝術家合作,更難能可貴邀請豫劇皇后—王海玲跨刀助陣,繼歷史大戲《燕歌行》之後,不拘一格的唐美雲歌仔戲團,以和式風來烹調不同於「聊齋」的人狐情味,嘗試更風格化的舞臺美學。
《狐公子綺譚》由《燕歌行》才女編劇施如芳和《梨園天神-
承傳統創新局 挑戰藝術極限
人狐戀的題材,一般都和《聊齋》有關,《狐公子綺譚》則是百分之百的原創。唐美雲說,人想做而不能、不敢做的,狐都可以做,這是為什麼從古到今,有那麼多女狐出現在書生的性幻想裡,也是編劇施如芳選擇「狐」為主角,狐間煙火的「野」,涵化劇中人「遊戲」的生命態度,生發奇幻的戲劇情境,來挑逗人間的情色道德禁忌的原因。
從劇本、音樂到整體的舞美設計,《狐公子綺譚》都摸索出一種誇張、扭曲至「狂野」的戲法,華麗的舞臺視覺,將引領觀眾進入「一點情,逢場作戲」的奇幻世界,看到眾名角突破刻板印象,演繹出歌仔戲骨子裡的邪魅之力,見證「戲狀元」唐美雲不斷挑戰自己,以新想法包裝、詮釋歌仔戲,開創當代台灣戲曲的新局。
(許秀年)
(唐美雲)
。
。
。
上一篇:2/15 舞台劇-- 孽子
歌仔戲:表演藝術15
歌仔戲是20世紀初葉發源於宜蘭,目前臺灣民間最興盛的傳統戲曲之一,也是具代表性的傳統表演藝術。歌仔戲是以摻雜古典漢詩、漢文的文言文及閩南語(台灣腔、漳州腔)為主的戲劇。早期演出內容多半為讓大眾也能接觸文雅辭彙或忠孝節義故事,是早期農業社會重要娛樂活動之一,也是臺灣常民文化的代表。歷經時代更迭曾幾度遭到打壓、排擠。步入當代的歌仔戲演出型式內容日漸豐富、多元、精緻,當代更出現許多享譽國內外的知名戲團與重要文藝傳承人。2009年頒定為臺灣文化資產之重要傳統藝術類。
明華園歌子戲
明華園名劇名段
河洛歌子戲
河洛歌仔戲選輯
唐美雲歌仔戲
唐美雲歌仔戲選輯
歌仔戲《梁祝》楊麗花
歌仔戲《梁祝》葉青
黃梅戲《梁祝》樂蒂 凌波
越劇《梁祝》
越劇青春版《十八相送》陳飛、吳鳳花
陳飛、吳鳳花教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
潮劇青春版《梁祝》小百花潮劇團
青春版《牡丹亭》
越劇《梁祝》明星舞臺版
越劇《梁祝》袁雪芬
越劇《蝴蝶的傳說》方亞芬
越劇《西廂記》
方亞芬教越劇《西廂記》
崑曲《西廂記》呂佳 沈豐英 周雪峰
京劇《西廂記》中國京劇音配像精粹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987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