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Danse:The Paris Opera Ballet /《舞動芭黎,掌聲蕾動》
。
。
一次可以看到好幾位世界級大師編排舞蹈真是讓人愉悅,呵呵 ~。這樣的記錄片很難得,片中也有幾段大師的作品片段,令人目不暇接ㄚ ~ ^0^
(小提醒:由於片長160分鐘,若對歐洲現代舞團不感興趣者或體力不佳者,開演沒多久應該就會昏昏欲睡 ~呵~)
看舞者們練舞,心中真有感‧‧萬丈高樓平地起,蓋得再怎麼高、再怎麼好的房子還是得小心維護。雖只是單純的跟拍記錄,但如導演說的,透過電影來記錄這些層次最高的舞者與編舞家們,如何有系統透過身體語言表現情感與想法。
雖然很多時候我們跳舞是依自己當下的感受與情感,但若真要上演一個舞碼如何讓自己想法理念呈現到舞台去告訴觀眾時,就絕非只有下音樂舞動身體就行的。概念、思考、有系統的架構是必要的。但又要如何又不流於過多的理論影響自然創作呢?這可又是另一有趣的學問了。
從片中更再次印證一個舞團或藝術演出團體中一定要有懂管理、經營、公關能力強的人才。
< 以下整彙自相關網站報導 >
*
芭蕾起源於義大利盛行於法國 17世紀的法王路易14辦了第一所皇家舞蹈學校並親自下海參與演出就此打開了法國芭蕾舞世紀這道門 依文獻 也是在該時期同時確立了芭蕾的五個基本腳位,十二個手位和一些舞步,並以法文命名之,使芭蕾動作有了一套完整的動作體系。(真的要感謝一下路易14,什麼時候台灣的。。總統也來辦一所。。舞蹈學校呢? ~ 呵)
¢關於影片
巴黎歌劇院之下有一個芭蕾舞團就叫作「巴黎歌劇院的芭蕾舞團(
影片中可以看到她如何絞盡腦汁、努力籌備該團、如何嚴格訓練旗下154名舞星、編舞大師的指導舞者及動員1500名的幕後工作人員加入了製作行列的過程。整片場景都在巴黎加尼葉 (Opéra-Garnier)歌劇院拍攝的。
¢關於巴黎加尼葉歌劇院(Opera Garnier)
建於法國的黃金歲月(Belle-Epoque)1862年至1875年間,正式法國印象派的時代,距今已屆350年歷史,起源可追溯到路易十四時代,由年輕的建築師Garnier精心設計所建,面積佔
大廳精采的天蓬畫是由名畫家夏卡爾所畫,上面懸掛一座重6公噸的水晶燈。是巴黎都會現代化的產物,在完美的拿破崙三世的風格裡(也就是混合古典至巴洛克的所有建築風格,最足以展現第二帝國的富裕)。也是著名音樂劇「歌劇魅影」的故事場景,因此也被稱為「加尼葉皇宮」。
Garnier歌劇院華麗的建築物被比喻為巨大的結婚蛋糕,整座建築物混合卓越的石材、大理石、青銅質料所建,精雕細琢的正立面佈滿眾多的裝飾物,宛若一座非凡雕刻博物館般,謹嚴均衡對稱分為上下兩層都由七扇門廊窗框構成,底層是富於節奏性的圓拱門廊,佈置系列以舞蹈及歌劇為主題的立面組群雕像,拱門廊間飾有系列名音樂家(莫札特、巴哈、海頓、貝多芬等等)圓浮雕。
上層則由音樂節奏性的高大對稱的雙柱的構成七扇大窗,謹嚴大方,相當有氣派,別開生面的窗框上各一座名劇作家雕像。上面左右各一古典半圓形門楣浮雕,夾著系列以音樂為主題的浮雕。屋頂上左右對稱個立一組戲劇性天使群雕像,中央銅綠圓頂相當壯觀立著一組生動的群雕像。
¢關於「巴黎歌劇院的芭蕾舞團」
巴黎歌劇院旗下組織有巴黎國立歌劇院管弦樂團、合唱團、芭蕾舞團、歌劇工作坊、舞蹈學校等。
舞團成立距今已有345年歷史,起源可追溯到路易十四時代,他們為形體和舞步訓練制定的基本原則,至今被廣泛沿用,如被視為芭蕾標誌的「白色短裙」、「足尖舞」、「空中飛躍」等動作均出自該團,成為「白色芭蕾」神奇世界的標誌,並極大豐富了芭蕾術語的詞庫。而第一部穿白色芭蕾裙的舞蹈的《精靈》和《吉賽兒》更代表了浪漫主義芭蕾的巔峰。
每年芭蕾舞團大多是從歌劇院學校吸收新人,是採極高及嚴格的標準在挑選舞者,所以要成為團內的舞星並不容易,而被任命為首席舞星自然更是得經過層層關卡,不但要先獲得芭蕾監督的推薦,也要經過歌劇院全體理監事同意任命才行。所以該團素有「古典芭蕾的搖籃」之稱。
目前,舞團包括有13位明星演員、15位首席舞星等共154名舞者,平均年齡才25歲,是全世界最年輕的芭蕾舞團。演出曲目種類繁多,包括浪漫芭蕾、古典芭蕾、新古典主義芭蕾、現代芭蕾等均列在其中。
¢現任巴黎歌劇院藝術總監布莉姬拉菲佛(Brigitte Lefèvre)
8歲就加入為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的布莉姬拉菲佛,師承多名大師,擔任藝術總監前曾為舞者及編舞。布莉姬拉菲佛自1995年擔任加尼葉歌劇院藝術總監一職,迄今已超過15個年頭。現年已66歲的她,工作的敏銳度與積極度,就連年輕人都瞠乎其後。
美國贊助團突然捧金前來訪問歌劇院,布莉姬興奮地展開了忙碌的接待,盡全力要安排一場盡善盡美的盛大晚宴來迎接貴賓。但就在此時,有的舞星因太過勞累而萌生退意,有的又總是跟不上排練進度…;而歌劇院成立350年來的唯一大罷工,竟也在此刻發生了!沒想到,屋漏偏逢連夜雨,此刻又正巧金融風暴席捲全球,他們的大金主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身陷泥淖之中,劇院金援也幾乎斷絕…。
布莉姬拉菲佛在劇院危急存亡之秋,展現了其過人的EQ與才幹,她一方面與舞團員工站在同一陣線,將雙方砲口一致朝外,轉向法國政府要求優惠舞者的退休制度,果然順利化解了這場百年工潮;另一方面她又義氣相挺老金主「雷曼兄弟」重回劇院,並打著「雷曼兄弟回來」的招牌、趁勢廣邀新金主,加上精心安排歡迎晚宴和芭蕾精選等精彩節目,面面俱到下果然讓新舊金主盡歡,也使捐款數字再飆新高!這部充分展現了「芭蕾界的安娜溫圖」-巴黎歌劇院藝術總監布莉姬拉菲佛,高人一等EQ及才幹。
¢ 編舞家
1. 英國編舞家 韋恩麥奎格(Wayne McGregor)舞出激烈生命力
除了編舞外、還玩電影和歌劇,他的作品大膽,並通常結合了音樂、視覺和科技,以挑戰肢體動作與大膽跨越不同媒介而聞名。異類的作風使他成為英國皇家芭蕾舞團唯一出身現代舞之駐團編舞家,2009榮獲歐洲國際舞蹈大獎「最佳編舞獎」。
韋恩麥奎格在電影《舞動芭黎,掌聲蕾動》中是編排現代芭蕾《種》的舞蹈老師,他一絲不茍地、成功指導了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首席舞星瑪麗安涅絲潔歐(Marie-Agnes Gillot)舞出激烈動人的愛情與生命力。
作品: chrysalis
2.法國編舞家 普雷祖卡(Angelin Preljocaj)
普雷祖卡是極少數能同時遊走於古典芭蕾與前衛現代舞的編舞家,作品氣度恢弘、言之有物。他從小學習古典芭蕾,後來跟隨瑞士、美國及法國多名大師習舞,形塑了其日後豐沛的編舞風格,曾創新古典音樂版本的《羅蜜歐與朱麗葉》。今年曾獲台灣國際藝術節之邀訪台表演。
普雷祖卡在電影《舞動芭黎,掌聲蕾動》中編排了現代舞《美蒂亞的夢》,他指導首席舞星艾蜜莉柯塞特作全新嘗試,戲劇效果驚人,果然讓人大開眼界!
作品:SNOW WHITE (去年有來台演出)
3.貝茲獎編舞家 艾曼紐蓋特(Emmanuel Gat)激辯對話句句珠璣
艾曼紐蓋特1969年出生於以色列,服完兵役後進入特拉維夫學院(Tel Aviv Academy)習樂,因編舞家Nir Ben Gal與舞蹈的結下不解之緣,並因搭配巴哈音樂的首部獨舞作品《Four Dances》而成名,之後一路順暢、獲獎無數,其中曾獲美國紐約林肯中心藝術節的「貝茲獎」(Bessie Award),並獲邀為巴黎歌劇院創作新舞碼。
艾曼紐蓋特在電影《舞動芭黎,掌聲蕾動》中登門造訪巴黎歌劇院藝術總監布莉姬拉菲佛,兩人為如何挑選優秀舞者,產生了一場對話,其中句句珠璣,讓人聽了獲益匪淺。
作品: K626 #2
4.夫妻檔大師 皮耶拉寇特(Pierre Lacotte)吉蘭娜泰馬爾(Ghislaine Thesmar)
編舞大師皮耶拉寇特(Pierre Lacotte)於1962年時,擔任法國新成立的國家青年音樂芭蕾舞團的總監,曾為舞團當時的首席舞星吉蘭娜泰馬爾(Ghislaine Thesmar)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角色,兩人也因為芭蕾而結為夫妻,成為芭蕾舞史上極罕見的夫妻檔大師,並都曾先後擔當過唯一摩納哥皇家所認可的蒙地卡羅芭蕾舞團(Les Ballets de Monte-Carlo)的藝術總監。
這對夫妻檔大師在電影《舞動芭黎,掌聲蕾動》中教授芭蕾舞時,展現了極為嚴厲的吹毛求庛態度,兩人甚至在討論芭蕾舞劇《巴姬塔》時,完全不顧旁人在場,逕自就「搭嘴鼓」了起來,讓被晾在一旁的兩大首席舞星阿妮耶思雷特思圖和艾維摩侯,當場尷尬得手足無措…。
Pierre Lacotte's作品: La Sylphide
5.瑞典大師 馬茲艾克(Mats Ek)擅挑舞者、重賦舞劇現代意涵
大師級編舞家馬茲艾克(Mats Ek)出身於芭蕾世家,母親布莉姬卡爾伯格(Brigit Cullberg)即為二次大戰後的歐洲首席舞蹈家。艾克創作達三十年之久,被譽為國際舞壇的怪才。他的舞蹈充滿了故事性,跟抽象的現代舞很不一樣,最喜歡重現經典舞劇,並賦予新時代的精神風貌,新編作品如《天鵝湖》、《吉賽爾》、《睡美人》等每每都令人驚喜,他並曾因新編《卡門》而榮獲艾美獎。艾克目前同時擔任漢堡芭蕾舞團、荷蘭現代舞團及巴黎歌劇院的特約編舞。
馬茲艾克在電影《舞動芭黎,掌聲蕾動》中,首度展現了現代舞《貝納達之家》的練習現場,看到一代大師如何率領一群舞者翩然起舞,場面令人感動。同時,馬茲艾克擅於挑選舞者、重新賦予傳統舞劇另種現代意涵的特長,在片中也為人津津樂道。
作品: Swan Lake
6.法國芭蕾大師 派特里斯巴特(Patrice Bart)再現舞蹈奇觀
派特里斯巴特是歐洲最具人氣的芭蕾編舞家,曾為柏林歌劇院芭蕾舞團,重新編排了柴可夫斯基經典芭蕾舞劇《天鵝湖》而名噪一時。為紀念「鋼琴詩人」蕭邦誕辰二百週年,巴特今年也在中國上海編排了芭蕾舞新劇《蕭邦》,以精美絕倫的舞蹈奇觀,再現蕭邦背後鮮為人知的愛情糾葛,成為2010年芭蕾舞界的年度盛事。
派特里斯巴特在電影《舞動芭黎,掌聲蕾動》中,排練了柴可夫斯基另一經典芭蕾舞劇《胡桃鉗》,編舞經驗豐富的他,修正了巴黎歌劇院首席女舞星蕾蒂夏普卓,暗記拍子而忽略舞姿的問題,而使她的舞藝更臻完美;他也指導了首席男舞星荷西馬丁尼茲如何精準自然掌握表演速度…,果然使兩位舞星的舞藝更加登峰造極。
作品:
7.舞蹈大師 多明尼克梅西(Dominique Mercy)精華傾囊相授
兼具優雅、力道與感染力的舞蹈家多明尼克梅西,有著極豐富的舞蹈生涯與傑作。他曾因跳德國一代編舞家碧娜鮑許的首支編舞《片段》,而震驚了當時保守的舞評!而碧娜鮑許也在梅西鼓勵下登台演出,兩人同台演出最讓人難忘的經典舞作《穆勒咖啡館》。多明尼克梅西一生經典作品無數、風格更具多重面貌:他曾以戲謔喜感展現了《班德琴》、在卡拉絲悲愴歌聲中憂傷地獨舞《丹頌》、以技巧精湛的獨白式精彩獨舞了《拭窗者》…;更令人驚愕的是,調皮的梅西曾向觀眾挑釁地、身穿舞裙大跳古典芭蕾《康乃馨》,而贏得了滿堂彩。
多明尼克梅西在電影《舞動芭黎,掌聲蕾動》中,耐心地指導巴黎歌劇院首席舞星亞恩布萊達、優雅從容地排練現代舞《奧菲歐與幽莉蒂絲》,大師一生精華不藏私地傾囊相授,令人動容! 8.俄國芭蕾大師 安德烈克雷曼(Andrei Klemm)
在Pina Bausch作品 Vollmond中的獨舞
8. 俄國芭蕾大師 安德烈克雷曼(Andrei Klemm)
¢關於導演 -佛雷德里克懷斯曼(Frederick Wiseman)
生於1930年,是耶魯大學法學碩士的高材生。他畢業後先於巴黎開業,後返回哈佛與波士頓大學等名校授課。1964年,佛雷德里克懷斯曼跨足電影,為某部劇情片擔任製片,三年後1967年則以描述美國精神病院黑暗內幕的電影《提提卡失序記事》(Titicut Follies)踏入紀錄片領域,並一舉獲得德國曼漢姆影展最佳紀錄片大獎。
靠著獨到眼光與客觀手法,累積拍攝36部紀錄片與2部劇情長片,記錄下美國超過半個世紀的社會變遷,被影評讚譽為「30年來最偉大的美國導演」。
佛雷德里克懷斯曼作品向來以各種「機構」為主題,並透過機構裡的各種人物,刻劃了人與社會、國家間的多樣關係。他是美國60年代「直接電影」運動的領頭人物,獨特手法與觀念對新一代後生晚輩影響甚大,作品更接連榮獲柏林影展、美國芝加哥影展、國際人權協會以及艾美獎等多項肯定,代表作則有:《福利》(Welfare)、《緬因州的貝爾法斯特》(Belfast, Maine)以及《家庭暴力》(Domestic Violence)等。
這不是他第一次拍攝國家芭蕾舞團:一九九五年,弗雷德里克就曾推出《芭蕾》(Ballet),長達兩小時又五十分鐘,記錄「美國芭蕾劇院」(American Ballet Theater)。為什麼又要再拍一部關於芭蕾舞團的紀錄片呢?
同為影片工作者夏洛特 (Charlotte Garson)提到其中的一個很明顯的理由是這位熱愛「運動中的藝術」(l'art du mouvement) ──因此不要誤解成是體能的運動 (sport) ──的紀錄片導演,既重視「工作」(travail)、也在乎「劇場性」(théâtralité)。而且巴黎歌劇院的性質跟美國芭蕾劇院不太能類比,因為巴黎歌劇院肩負著「國家級舞蹈:芭蕾」的民族色彩的任務,同時也是高度複雜的國家機構 (institution)。
她特別點出:弗雷德里克其實也拍過一部跟法國有關的紀錄片:一九九六年的《法蘭西劇院,或演出來的愛情》(La Comédie-Française ou l'Amour joué),長達三小時又四十三分鐘。該紀錄片並不只是單純地呈現怎樣彩排一個劇碼,而是探討法蘭西劇院強勢的工會組織怎樣搞抗爭,因此正是導演所想要的「權力」(pouvoir) 之執行的主題。
例如在《舞蹈:巴黎歌劇院的芭蕾舞團》一開頭,藝術總監(Brigitte Lefèvre) 就聲明挑選舞者的嚴格標準。「(巴黎歌劇院)這單位,是非常講究階級地位的 (hiérarchique)。」如果舞者沒能達到高標準的話,「就會像是一輛跑車,但你只開它時速
弗雷德里克在拍攝期間碰巴黎歌劇院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罷工。因此,該紀錄片將不僅呈現極其嚴苛的舞蹈訓練過程,也記錄跟表現說像這樣的國家單位,一旦遇上罷工,工會將怎樣跟國家機器的代理人(高階行政人士、官員)進行權力鬥爭跟政治談判。
編舞家:
俄籍芭蕾大師安德烈克雷曼(Andrei Klemm)/英國編舞家 韋恩麥奎格(Wayne McGregor)
法國編舞家 普雷祖卡(Angelin Preljocaj)/貝茲獎編舞家 艾曼紐蓋特(Emmanuel Gat)
法國芭蕾大師 皮耶拉寇特(Pierre Lacotte)/芭蕾名師 吉蘭娜泰馬爾(Ghislaine Thesmar)
瑞典大師 馬茲艾克(Mats Ek)/法國芭蕾大師 派特里斯巴特(Patrice Bart)
舞蹈大師 多明尼克梅西(Dominique Mercy)/藝術總監 布莉姬拉菲佛(Brigitte Lefèvre)
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一級舞星
艾蜜莉柯塞特(Emilie Cozette)/蕾蒂夏普卓(Laetitia Pujol)/艾維摩侯(Herve Moreau)
瑪麗安涅絲潔歐(Marie-Agnes Gillot)/阿妮耶思雷特思圖(Agnes Letestu)
荷西馬丁尼茲(Jose Martinez)/班傑明佩許(Benjamin Pech)/亞恩布萊達(Yann Brida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