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翼下的風
【圖】You Are The Wind Beneath My Wings (來源:http://www.fotocommunity.com/pc/pc/display/20287952)
【翼下的風】
這幾個學期,我因緣際會下帶了家長讀書會,而在近來所讀的書《吃朋友》中看到一段文字頗觸動我個人心弦:「我能飛得遠,因為媽媽是我翼下的風。」(頁211)文字裡的當事人將母親對她全心全意的支持視為一陣美好強盛的風,並且能讓子女航向不可思議的瀚海。這段話對照我現實生活的工作,更加是感觸良多。我曾有幸參與績優寄養家庭的訪談工作,一方面感佩許多無私的父母願意照顧非親生的孩子猶如己出,另一方面也不免感嘆有許多孩子被父母家暴,甚至是不當對待,導致孩子不得不離開原生家庭來到寄養家庭。
從跟寄養爸媽的對談中,發現許多寄養小孩來到新環境中,不免帶著猜疑或創傷,以至於一開始難以對人產生信任與安全感。甚至有的小孩沒有痛識感,玩激烈遊戲時,人跌坐在地上,只拍拍屁股說:「不痛!」接著又像個沒事人,繼續玩那刺激又劇烈的遊戲。根據寄養爸媽的說詞,那是孩子在過去原生家庭中被其親生爸媽打得兇,以至於對痛毫無反應。進一步地說,如果任由這些孩子在他們的原生家庭中長大,那他們的父母是孩子翼下的落山風,會將孩子的雙翼強行摧折,終至體無完膚。
【鏡射作用】
《同理心的力量》作者亞瑟‧喬拉米卡利(Arthur Ciaramicoli)在其書中談到「鏡射作用」(mirroring),指的是:「我們的行為反應了生活中的經歷;我們同理別人的能力,會因為生命早期的經驗而擴大或縮小。」當孩子所成長的家庭中,養育他/她的父母或主要照顧人以暴力、生氣、冷漠來對待時,自然孩子幼小的心靈會反映出扭曲的自我形象,甚至往外擴散並波及旁人。即使是小到才出生沒多久的嬰孩,也能鏡射出大人對其所造成的陰影。
在參與績優寄養家庭的訪談中,聽聞有的嬰、幼兒被遺棄旅館中、有的會不自覺厭奶、有的在來到寄養家庭前長滿疥瘡、有的因嚴重家暴產生退縮,對他人具有強烈的敵意,聽畢我心中感觸萬千難以述說。這些孩子即使年齡不大,但都從其原生家庭繼承了一筆「有毒的心理遺產」。當他們有機會進入一個給予真誠、關愛的寄養家庭時,曾有的創傷,隨著時日的變遷,一點一滴癒合。就算孩子心中難免有痛,但他們已經能感受到被接納、被瞭解的美好,進而重新恢復良好的自我形象。
【親子情緒連線】
因此,父母若想自己的孩子擁有健康的自我形象,最好的方式就是以愛、支持和關懷做為孩子翼下強盛的風。在他/她成長的過程中,當孩子興高采烈撲向父母訴說一天生活的喜、怒、哀、樂時,父母也同樣回以同喜、同怒、同哀、同樂,讓孩子感受到他/她的情緒有被父母接收、理解,這樣孩子就不會感覺孤單與寂寞。看似簡單的步驟,對父母而言卻很可能因日常其他生活事務所取代,進而忽略親子情緒連線的重要性。
同時,父母若能收斂自己傷人的言詞與行為,也會化翼下落山風為翼下強盛的風。曾經聽聞父母會對孩子說:「我一輩子考的名次加起來都沒有你一次來得多」、「訓練一隻狗比訓練一個人來得容易」、「養你不如養一隻流浪狗」。這些話聽來既嘲諷,又傷人於無形,較之於外在的責打幾乎無分軒輊,聽在孩子的耳裡,都是切斷彼此心與心的連繫。所以,親子情緒連線不單是情緒同步,更是在言詞上透過合宜的語調與內容來模塑我們的孩子。
最後,親子情緒連線要能成功,還需要父母控管自己個人的情緒。當父母情緒容易失控,自然也難以做到情緒同步與言詞的收斂。有個家長曾經怕自己一天工作下來的負面情緒會影響太太與小孩,每當他回家要進門前,總在院子裡駐足半晌,並緩緩地將手放在一棵樹上。只見他口裡喃喃有辭地,將他一整天的負面能量導引到樹上,經過轉換後,才踏入家門以嶄新的心情面對家人。久而久之,他稱院子裡的那棵樹為「我的麻煩樹」。當他的情緒獲得轉換,自然就能與孩子情緒同步,並化嚴厲與冷酷的言詞為溫暖與關愛的語言,這樣父母才能成為孩子翼下的風,讓孩子飛得更高更遠,航向不可思議的瀚海!
上一篇:我家的聖誕樹
George老師:這篇拿來引用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