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之路取與捨
【育嬰親職路】
近來立法院三讀通過育嬰津貼的法案,著實令人感到欣慰,讓雙薪父母可以請領投保薪資的六成津貼,且可先後請領六個月,合計有最長的十二個月津貼。這法案看在我個人眼裡,思緒也隨之飄回到二年前,我們家女兒剛出生,我跟太太也曾有過一段思考與談話,關係到我們親職之路的取與捨。當時,對迎接小生命來臨,我們喜悅滿懷,但問題是我和太太各自有工作,誰來照顧這個呱呱墜地的小嬰兒。
經過一番討論,我的收入比較多,而太太也願意親自照顧小孩,於是太太就跟她公司極力爭取育嬰假的福利,甚至援引了《兩性工作平等法》(現為《性別工作平等法》),才讓公司意識到職業婦女該有的權益。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轉折,我們諮詢了許多教會內的長輩們,發現很多媽媽們願意為了孩子踏上母職之路,與孩子一起成長。這些媽媽們原本都在職場上呼風喚雨,有著傲人的前途,但都願意回歸家庭,以孩子的福祉做為最高依歸。他們的鼓舞,帶給我們家莫大的信心。所以,我們夫妻兩人在考慮現實的經濟收入、育嬰假的申請,終於做出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決定。這個決定並非基於傳統上的性別角色,而是考量我們家庭的現實功能。
在太太請育嬰假這兩年,我看到她辛苦的付出下,使我們家有著令人驚奇的喜悅與滿足感。儘管我們不再像之前有兩倍的薪水,私人生活空間也被排擠,夫妻兩個人也不再像以前一樣能看午夜場電影,但是這一切的犧牲都因見到孩子快樂的成長而獲得成全與昇華。
【無可替代的陪伴】
然而,我也聽聞不少人在與現實經濟拔河下,選擇走向不一樣的路。有的家庭仍然維持雙薪生涯,但孩子交給保姆照顧一天24小時,連續一年。也有的白天託給公婆,晚上才接回來自己帶。也聽聞有的託給娘家人帶,只有週末假日才去探視,然後直到孩子上小學後才接回來帶。以上的育兒方式是好或壞,其實見人見智。但在我們家,有感於孩子成長的最初三年,是人生的關鍵期,即使是犧牲了一些經濟上的收穫,我和太太也甘之如飴。
我曾聽聞某個故事,談到一對有錢的夫妻,為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在學齡前孩子交由保姆照顧。直到孩子要上小學後,這對父母又將孩子委託給教育專家去撫養,他們夫妻仍秉持以往的教養模式,一週才去探望孩子一次。直到某天,這孩子回到寄養爸爸家裡時,悶悶不樂,教育專家頗感疑惑,問了這孩子是否遭受他人欺負,孩子回說:「小時候我住保姆家,他們一週才看我一次。現在我上小學了,他們還是一週看我一次。將來我長大,他們變老,我要把他們送進養老院,一週也只去看他們一次。」教育專家聽畢後,撥了通電話給這對夫妻,讓他們把孩子趕緊帶回家自己撫養。這故事說明一個要點,就算父母賺再多錢,但孩子所需要的是父母無可替代的陪伴。
【攜手邁入幸福】
更進一步去思考,養育孩子是需要父母雙方共同攜手合作,並在遇到難題時夫妻願意坦誠以對,而非如同媒體報導般,有丈夫將自己的孩子從太太面前抱走,而致太太淚灑記者會泣訴對女兒的思念之情。對我們夫妻而言,教養孩子有時可以導致很大的衝突。在孩子初降世時,由於小朋友只願意喝新鮮母乳,所以我們夫妻的生活作息幾乎全被打亂,睡眠往往不足,火氣上也較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再加上教養書所說的概念,各有衝突,有的建議親子同睡,也有的要小嬰兒從小就睡自己的小床,我們夫妻幾經商量,採取了親子同睡以培養感情。
在經歷兩年的親職教養路後,我們家小朋友說的話變多,意見也變多,一旦鬧起脾氣來,我們夫妻倆就得使出全身解數與之周旋。像小朋友不愛吃蔬菜,我們就得用陳倉暗渡的方式將菜混在飯裡,然後餵她吃進肚,同時還得耳提面命跟她說吃蔬菜的好處。雖然這會耗費我們夫妻許多時間,但也換來孩子的甜蜜微笑,當她一句「爸爸/媽媽抱抱」或是「爸爸/媽媽陪我玩」,所有教養上的辛勞都一掃而空。這些花時間陪孩子成長的甜蜜,恐怕不是將孩子交給保姆、托兒所、公婆、娘家可以相比擬的。而這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就在於夫妻之間彼此願意同心合作,化解對教養孩子的歧見,找出雙方認為具建設性的解決方案,一起攜手邁入幸福!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生活點滴」
上一篇:【關於親職】面對家有青少年時
下一篇:做個不缺席的父親
小恩恩滿兩歲了喔,現在一定超級可愛又超級皮吧,哈哈!
小行雖然沒有養過小孩,可是把馬諦斯當兒子在養,馬諦斯的一舉一動都牽動我的神經,他生病打針,我會心疼哭泣;他神氣活現的東奔西跑,我會快樂的像個小孩;他每天蹲在門口等我下班回來,我會嘴巴彎成月亮的窩心感動......,我想這也是「母愛」吧,哈哈!
我家小恩恩現在講很多話,有時是又好氣、又好笑,讓我有時哭笑不得,哈哈! 2009-04-29 14:14:22